浅析中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2020-12-08门玉静
门玉静
(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素养作为学习的结果和教育的成果,能够将教育的价值和功能进一步体现出来。对于核心素养而言,其并不单独是指某一学科的素养,其具有跨学科的特点,其作为一种普遍性的素养,适用于所有人和所有环境。学科教学需要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及社会需要,因此要重视学生品格和能力的培养,以此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中学语文教学中通过落实好核心素养,强化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促进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因此需要积极探索有效的途径,强化中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其所涵盖的内容大致包括四个方面,即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对于能力和品格的融合更为重视。因此在中学语文学科中,语言核心素养的内涵也围绕这几点。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是最为基础性的一项内容,具体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积累,并在积累过程中重视构建个体语言经验。作为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来进行语言积累,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重视自身语感的培养,并能够针对自己现有的语言材料,通过整合为结构清晰的系统。并在这些语言在日常交际活动中进行运用,通过在不断语言环境和情境中选择适宜使用的语言风格,从而将自己学习获得的经验转化为具体的方法并在语言实践中进行运用。学生思维素养的培养,需要学生对语言和文学形象具有直觉的体验,在日常语文学习过程中要通过发挥联想和想象等能力,增强自身对现场生活的理解和感受,并能够运用语言来对具体的文学形象进行分析和概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并能够针对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合理使用。教师还要重视学生批判思维的培养,从而使其对语言及文学具有独特的认识。而且在具体语言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语言活动进行自觉反思,进一步提升思维能力。在具体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多接触文学作品,并针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从而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在文化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实践教学中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来,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将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表现出来,而且通过文化传播和交流,还能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中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一)文学的积累
在语文学科学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要具备人际间交流的语言能力,即通常所说的听说读写能力。语言能力需要以思维能力作为支撑。在中学阶段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对于书面语言的读写能力更为重视。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学生和为学生推荐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文学作品的熏染下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并通过不断积淀,促进自身文化修养的提升。文化修养的提升无法在短时间实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强化学生文学的积累,通过不断的文学积淀,以此来促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培养语感
语言是交际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其与生活环境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重视将课堂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读写时间,具体如课堂作文、读书心得、课下日记等,不需要限制内容,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必然需要对生活进行观察和感受,并能够基于自己的视角来思考生活,并在写的过程中组织好语言,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能够锻炼自己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整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好引导作用,具体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改病句,引导学生选择表达的方式,即要与学生生活相贴近,还要与学生年龄特点相符,引导学生语言的规范化,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升语言的艺术性。
(三)养成阅读习惯
在学生语言能力培养过程中,阅读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其在核心素养培养也是较为关键的一个环节。通过阅读才能感受到文章的魅力,接触到不同特色的语言,同时还能够不受时空限制与古中外名字的独特的思想进行接触。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十分必要。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引导,并充分地利用中学期间学生自身的特点,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激发其阅读兴趣。教师需要通过发展该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点,并以此作为切入点进行引导,激发学生阅读欲望。而且且阅读习惯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新生学生个性的阅读兴趣和倾向,并学生欣赏和鼓励,积极引导学生不断扩大自己的阅读面。
三、结束语
在中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由于其涉及面十分广泛,可以基于多个角度来开展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在实际中学语文教育过程中,课堂仍是较为重要的学习场所,通过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果,教师要重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语文的兴趣,这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进一步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