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火灾原因准确认定的成因及对策
2020-12-08谢亚宾
谢亚宾
(河北省消防救援总队沧州支队南皮大队,河北 沧州 062450)
一、火灾原因不明产生成因。
(一)火灾现场被严重破坏,难以开展调查
从火灾现场的特点来看,现场存在严重破坏性。首先,燃烧本身造成的破坏,火灾现场不同于刑事案件的现场,火灾的现场并不是火灾发生时的原始现场,它已经发生了燃烧,这种燃烧已经将火灾发生时的一些痕迹灭失,在刑事案件现场经常出现作案后放火毁灭证据,犯罪分子就是想破坏现场给破案设置障碍。其次,火灾的扑救也是对火灾调查现场的破坏。灭火时消防水枪的强力冲击,疏散物资对建筑物的破拆,抢救人员和物资时对现场的翻动,火灾熄灭后好奇群众的踩踏,这些都可能将已经发生燃烧的火灾现场的原始性变得面目全非,从而使火灾的调查难以继续。
(二)证据难以采集,无法认定
由于火灾的毁坏和人为的破坏作用,认定起火部位、起火点、起火原因的痕迹与物证遭到破坏,在原来的痕迹物证上又留下了很多新的加层痕迹,因而使火灾现场更加复杂化。
(三)火灾当事人要求中止火灾调查
从火灾调查程序的客观因素来看,火灾现场调查的时间性较强,火灾现场的调查必须是在保留原有火灾现场的基础上进行的,只要火灾调查在进行中,发生火灾的现场必须封闭。但一般情况下许多发生火灾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希望尽早结束调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二、减少火灾原因不明认定的对策
(一)充分运用火调器材,加强现场勘查,提高火灾调查人员的业务素质
火灾调查是一项涉及多种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工作,消防部门只有重视抓好火灾调查工作,火灾调查人员只有加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和提高业务水平,才能准确认定火灾原因。
(二)消与防密切配合,加强火灾扑救过程中的现场保护
要做好火灾扑救过程中的现场保护,关键在于加强火场保护意识,灭火指战员要树立在灭火同时把现场保护与灭火战术融合运用的意识,最大限度地保持火灾现场的原始状态,为现场勘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场保护意识的树立和加强首先要求灭火指战员具有一定的火灾调查和现场勘查的理论知识,应明确火场保护的对象和范围。在火情侦察阶段就应注意和保护最初起火部位和起火点及燃烧蔓延痕迹。指挥员要注意观察随时掌握火势发展状况,及时调整灭火战术,特别是起火部位,起火点地段要特别小心,同时,火灾扑救后对现场的全面清理是为了扑灭余火,移走或扑灭可能存在于墙中、地板、装修及家具上的暗火。这些清理活动应该限制,只要防止复燃即可,尽可能不拆散已烧毁的结构、构件、设备和其他残留物。消防人员在灭火时应该避免使用直流水,喷雾水不仅灭火效果好,而且对现场的破坏较小。
(三)要重视火灾调查工作,勇于承担责任
火灾原因的准确认定对消防救援队伍的影响不亚于一场火灾扑救,因此,消防部门不仅要做到火能“灭得下”,而且还要做到火因“查得清”,只有查明火灾原因,才能取信于民,才能提高消防部门的满意度,否则,人民群众将对消防部门产生怀疑。因此,各级消防部门应当加强对火灾调查的领导,彻底放弃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观点,踏踏实实地抓好火灾调查队伍建设。要通过评定技术职称、提拔业务精的火灾调查人员就任支队防火部门和大队领导岗位等形式,提高火灾调查人员的政治待遇。要通过增发津贴、补助,给火灾调查人员予以一定的物质待遇。要从交通、通信和器材保障上,对火灾调查工作予以大力支持。
三、影响火灾原因准确认定的环境因素
(一)天气因素对起火点认定的影响
大风天气会使火灾改变燃烧方向、燃烧速度和时间,造成假起火点的迹象;大风天气易形成多处起火点。露天堆场火灾、易燃建筑区火灾、森林火灾。由于大风的作用,不仅燃烧速度加快,而且形成飞火在较短时间内多处形成火点燃烧,最终连成一片,火灾后现场中呈现出多个起火点,对原始起火点的认定造成干扰。
(二)室内布局对起火点认定的影响
如果起火物质周围堆放着数量多、易燃烧的物质时,火势顺着起火点处蔓延并引燃堆放物质,将使该物质迅速燃烧、炭化,燃烧后会发现被引燃物质较之原始起火点烧毁、炭化更严重,这就容易造成被引燃物质可能是起火点的假象。其次,如果某物质的着火点较之其周围物质的着火点相对较低,它将先燃烧,当把温度升至其它物质着火点后,其它可燃物才能发生燃烧。因此燃点相对较低物质就会因燃烧时间长而加深这些物质及其周围物质的炭化深度,从而造成现场有几个起火点的假象。
结束语
起火物证由于火场可燃物迅速燃烧使火场温度急剧上升,致使扑救人员难以进入火场有效扑救火灾,导致火场烧损严重,现场的可燃物质全部燃尽,给火灾调查带来极大困难。为有效地进行火灾调查,除了充分对周围人员及灭火战斗人员展开调查访问之外,可在火灾现场寻找那些不易被彻底破坏而有一定证明作用地不燃体形成地痕迹物证,如混凝土构件、玻璃、金属等残留地痕迹物证,通过对其进行鉴定,发现它们的特征及证明作用,以此为依据分析判断火势蔓延方向、起火部位,为最终认定起火原因和火灾责任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