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探讨

2020-12-08王嘉禄

魅力中国 2020年44期

王嘉禄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蓝旗营乡初级中学,河北 承德 067301)

一、物理教学课要反映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征

“适应学生的发展趋势”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即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和高强度实践的教学方法,并促进独立,合作和研究性教学。学生是学习和培训的主体,也是他们自身发展主导者。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优势。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充分体现教学的有效性。完成教学的过程实际也是师生之间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全过程。传统上概念的教学非常关注老师所教授的课本知识以及孩子们的知识记忆,而对于学生的心智发展、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学生的个人经历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中的发展则缺少必要的关注。新的课堂教学改革注重教学环节,这是师生互动的全过程,是彼此良性发展、共同促进的趋势。作为教育和科学研究的主要战场,初中物理教学应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趋势而定。学生们要有展现自己才能和创造力的机会和体验成功的机会。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重视学生在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中的生动,活跃的特征,使课堂教学获得理想的效果。对于新时代的教师来说,必须拥有先进的教学观念,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要求;要把对知识的简单传输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趋势为基础,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整个过程中把情感心理和价值观有机融合。形成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二、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应成为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可以说是重中之重。绝大多数物理定律都是从实验中得到的,这些定律和原理又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运用逐步得到验证和推广,并逐渐走向完善。所以要想对物理教学进行改革,物理实验教学必然会成为首要的目标。实验教学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在过去的一些年中,由于过分推崇应试教育,而忽略了物理实验教学。教师通常使用的是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大量的刷题训练成为了学习物理的主要方法。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性的内容由于没有经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在学生大脑中形成的物理现象已成为死的概念,导致许多学生动手能力很差,只会“纸上谈兵”。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塑造学生的发展观念和创新意识。所以,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的考核,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强化训练,努力将知识考试转变为实践考核,扩大教学时间范围。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精心指导,使之秩序井然,效果显著。让学生在真正的实验操作中,发现、处理问题,总结规律,得出结论。

三、关心爱护学生,构建和谐的教学气氛

教师在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教师的人生观和教育观念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很大的引领作用。教师的创新品质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着积极的影响。在我国,尊师重教、师道尊严的教育传统由来已久,虽然这一传统创建了很好的教学氛围,但在某种意义上也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挥,影响了师生的正常沟通和交流。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十分不利。新的课程改革指出,物理老师应与学生公平相处,老师要关爱学生,在师生之间形成紧密而公正的关系。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展现个人魅力,给学生树立人格榜样,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就会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发挥情感的巨大影响力,使学生喜欢老师。要关心、爱护学生的成长,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以科学的教学方法营造物理教学的良好氛围,转变学生兴趣导向,将与老师相处的乐趣转移到物理学习和训练中,使之成为物理学习中的重要驱动力。教师的重要工作任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然而,长期以来不少教师仅仅做到了期中的一点,那就是“授业”即教授课本知识。忽略了其他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没能发挥出教师应有的引导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自主探索,并以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介入到教学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师生交流机制。

四、根据教材进行适当设疑,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设疑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是很好的情境创建方法。通过设疑可以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对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十分有益。例如,在《凸透镜成像》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用这样一个小案例进行设疑:一辆汽车发生了自燃,线索是车内放上了半瓶矿泉水。通过这样的设疑,激发学生探究真相的浓厚兴趣。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教材上凸透镜与凹透镜知识点进行梳理,再通过简单的小实验进行直观演示,轻松地解决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众所周知,当需要紧急解决某种任务的时候,人们的逻辑思维最为敏捷。我有机地整合了专业知识和生活现象,让学生在质疑中巩固已有知识,探索新知识。

总而言之,为了使学生在初中阶段能熟练掌握物理,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老师和课程的优势。关注学生在学习上的亮点,给予鼓励,使学生能够提高学业成绩,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