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融合教育实施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20-12-08王金华
王金华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特殊教育中心,山东 德州 253500)
随着融合教育理念与实践在世界范围的传播,融合教育也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与趋势,融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保障融合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受到广泛关注。普通师范院校和综合性院校的师范专业普遍开设特教课程。”可以看出幼儿教师融合教育素养的职前培育已成为一个重要议题,获得政策层面的重视。
一、幼儿教师融合教育素养的内涵与结构
对幼儿教师融合教育素养内涵的理解是动态变化和发展的,且随着研究的深入在持续不断地深化和丰富。融合教育是指基于平等和满足多样化需要的理念,在具有接纳、归属感的班级和学校为特殊需要学生提供高质量、适宜的、平等和高效的教育与相关服务。其关注的对象是全体学生,除了正常学生,还要包括残疾人、少数族裔、移民、学习障碍学生等全部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是一种全纳的、零拒绝的教育方式。相对于传统普特二元教育人为分割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的教育环境,融合教育更强调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之间存在相似性,认为在同一教育环境下,两者可以和谐相处,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早期融合教育是融合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教育体系下,学前阶段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被安置在普通幼教机构中,与普通儿童在同一教育环境中接受幼教机构的保育和教育,并接受多方面支持与辅助以满足自身的发展与需要。
二、幼儿教师融合教育实施的影响因素
(一)幼儿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
首先,教龄在五年以下和五到十年的幼儿教师融合教育实施水平显著高于其余年龄段的幼儿教师。这是因为年轻的幼儿教师对融合教育的理念更容易理解和接纳,对特殊幼儿的接纳、课程与教学能力均较强。其次,参加过特教培训或特教专业毕业的幼儿教师的融合教育水平均显著优于那些从未学习过特教的幼儿教师。此外,从差异分析可以发现,融合教育经验的多寡也会影响幼儿教师的融合教育水平。
(二)特殊幼儿因素的影响
研究发现,特殊幼儿的障碍程度对幼儿教师融合教育实施具有负向的预测作用。障碍程度越重,融合教育实施水平越低。这与国外的研究具有一致性。教师对于障碍程度较轻微的特殊学生的接纳度比障碍程度严重者高,甚至有部分教师认为重度障碍学生不适合安置在普通班级;对于重度的特殊幼儿,幼儿教师需要付出较多精力,其成效较为不明显。虽然重度障碍学生安置在普通班级较不会有被排斥的感觉,但相对较不容易获得需要的特殊教育服务,他们的情绪行为问题可能会造成对他人的伤害。由此可见,一方面需要合理考虑重度特殊幼儿的安置问题,另一方面也需要给重度特殊幼儿做出更多的课程与教学调整以及提供更多的支持服务。
三、建议
(一)采取多种途径,提升幼儿教师的融合教育专业素养
一是基于融合教育核心能力的研训。研究发现,幼儿教师最缺的是融合教育的课程与教学能力,因此一方面可提供幼儿教师培训机会,通过外出培训或园本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幼儿教师融合课程与教学能力方面的培训;另一方面则需让他们投身融合教育实践,积极开展融合教育的教研活动。将培训所得与融合教育实践的工作问题相结合,以特殊幼儿融合教育的典型个案或相关主题进行教研,在培训、教研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反思,提升融合教育素养。二是建立融合教育团队,发挥青年教师主力作用。从本研究来看,幼儿教师融合教育实施是学校管理者、幼儿教师以及资源教师等共同合作的结果,青年幼儿教师的实施水平较好。因此,可建立管理者、幼儿教师、资源教师、家长或专家的融合教育团队,以幼儿园的青年教师为主导,承担融合教育的主要职责,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二)多元安置,动态调整
特殊幼儿的障碍程度从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幼儿教师实施融合教育的水平。美国虽然强调将特殊幼儿安置在普通幼儿园中,但其与普通幼儿共同接受教育的时间确是不同的。因此,可以考虑根据特殊幼儿的障碍程度以及幼儿教师所获取的专业支持、专业能力之间的差距,对特殊幼儿实行多元安置方式,并根据特殊幼儿的发展状况,实行动态调整。若是特殊幼儿障碍程度过重或在普通班级提供的支持达不到相应要求,其融合的时间可以减少,增加其进行康复训练的时间,当特殊幼儿能力增强或普通班级专业支持足够时,可以增加更多的融合教育时间。
总结:综上所述,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学前融合教育改革,要重视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加快提升幼儿教师融合教育素养。幼儿教师融合教育素养的提升依赖于对其内涵的深刻理解,明确具体条目内容;还需要培养机构协同其他部门加强研究,创新职前培养体系,落实评价机制;除此之外,行政部门要履行资源统筹和政策引导责任,还可以借助新技术、新场景应用等,以此推动学前融合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