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工程造价预算超标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2020-12-08
(山东 德州 253000)
工程造价预算控制是市场经济中建筑工程施工队伍的重要目标和管理方法,事关施工企业具体操作细节和综合发展大局。为了确保企业发展势头和市场适应性,企业要突出工程造价预算功能,真正注重工程造价预算的调节和控制功能,在工程造价预算时期就做好施工造价的基础性、专业性和全面性控制,节约建设施工的成本,建立施工企业更为高效、更为经济的新体系,以工程造价预算控制的有效加强,实现工程造价的核心功能,给施工企业利益目标的实现和扩大谋求更多、更丰富、更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一、造价超预算原因
(一)管理层“条块分割,政出多门”
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宏观管理的是建设部工程造价管理机构,负责制度以及法规的制定,规定统一的基础定额;其他相关专业工程管理机构制定相关专业的造价管理制度与法规,并确定统一基础定额。然而在微观管理层方面,市场上已经形成施工单位、建设单位与中介方的三元主体格局。管理层宏观与微观上的“条块分割,政出多门”特征虽然在目前看来符合工程造价地区性和专业性的要求,然而却为工程造价预算超标埋下隐患。宏观管理层的工作有大量重复之处,管理效率低下;宏观和微观之间存在互相扯皮的情况,二者无法协调配合,规定有区别。“条块分割,政出多门”的管理主体特点决定了管理工作严重脱节,时常产生不必要的矛盾,整个工程造价管理处于混乱之中,导致工程造价预算超标现象的产生。
(二)造价控制影响因素考虑不周全
在进行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时,需要将所有可能的影响都考虑到,像市场的需求和施工的环境等,这些因素对工程造价预算的准确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假如编制人员在进行造价预算时没有考虑全面,往往会导致造价超预算现象的出现。在进行工程建设时,需要的时间是很长的,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意料之外的影响因素,在进行工程造价预算时需要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工作。
(三)市场价格的变动
编制工程预算,通常要结合很多的施工要素,做好全面分析以及总结。不过工程用的材料,具有烦琐性和复杂性,预算人员难以全面把控,尤其是材料价格和人工薪酬等。当市场价格产生大的变动时,极易引发预算超标的问题。
二、建筑工程造价预算超标的应对策略
(一)做好外部应因素的把控
一般来说,市场因素的变化,会引发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变动,尤其是材料造价。除此之外,政府的政策变化,也给工程造价造成很大的影响。为实现对建筑工程造价的有效把控,避免超预算问题的发生,要全面分析,充分考量各类因素的影响,做好市场变化规律的深度分析和研究,预留充足的预算空间,增加预算造价的弹性,进而降低超预算发生的风险。在具体实践中,积极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等,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结合政策的变化,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为后期工程造价的控制提供保障。
(二)加强预算编制人员专业技能培养
预算编制人员的素质对整个工程造价预算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其不仅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同时,还需要掌握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整个工程施工过程的工序流程。预算编制人员还需要对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的市场行情具有非常全面的了解,在进行工程造价预算编制工作时,需要深入市场,将市场中的材料价格进行详细的了解。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一些激励手段,对于工作优秀的编制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肯定其工作成绩,此外,还能为别的工作人员树立一个榜样,使其工作态度更加积极。定期邀请专家或学者对编制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编制人员的专业技能,增强其工作能力。
(三)加强工程造价的预算编制
建筑工程造价的预算编制是建筑工程预算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合理、完善的预算编制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要合理配置造价管理人员。在人员选择上要切实做好筛选工作,切实保证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道德素质。预算工作人员应对建筑预算的法律法规都有熟悉的掌握和深刻的理解,在工作中做到严格按照规定办事,从而减少预算工作中的误差。在分配资金时,应从市场、施工环境、施工规模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的考虑,从而制定出一个较为完善的预算方案。
结束语:
建筑作为城市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建筑工程中,建筑工程造价预算能够更好地体现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控制,做好工程造价预算有助于更好地控制建筑工程成本。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会造成预算超标,一旦预算超标,就会影响到工程建设成本,不利于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面对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经济效益是企业生存的保障,而建筑施工企业要想更好的发展,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做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工作,确保造价预算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