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思与行

2020-12-08

魅力中国 2020年23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小学生教材

(房石九年制学校,四川 广元 628000)

阅读与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够加深小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其开拓视野,积累素材;写作是小学生情感表达的一种有效手段,能够升华学生的思想感情,二者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性。不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将阅读和写作分开教学,导致学生读不透文章内涵,写不出作文情感,逐渐对作文写作产生一种畏惧心理。如何解决这种问题,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所研究的重点内容。

一、小学语文课堂读写结合的现状分析

(一)低年级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的应用频率低

大多数的语文教师能够认识到读写结合教学应该从小学低年级施行,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次数并不多。发生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低年级的学生以识字和练字为主,如果强行融入读写结合的方法,会加重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学习难度。为此,低年级语文课堂采用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的频率低。

(二)低年级读写结合教学以应对考试为主

我国的教育思想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师的关注点放在了考试成绩上,这就导致读写教学的内容也是围绕考试展开的。教师认为进行读写的课外拓展训练,会增加备课时间,影响教学进度。实际上,读写结合的训练,不仅不会浪费教学时间,还会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对于小学生的语文长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三)教师对于教材的解读程度不够

部编版教材的编排是教育编撰者智慧的结晶,每单元的写作练习和课文阅读主题密切相关,以减少学生的学习难度。但是部分教师对于教材的解读深度不够,不按照教材中的写作安排进行教学,也无法引导学生将课文阅读中学到的技巧运用在习作练习中,导致阅读和写作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下。

(四)学生对于读写结合教学的认识不够

低年级的小学生思想认知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尚未发育成熟,无法领悟到读写教学的内涵,大部分同学认为阅读和写作不存在关联性,加之教师在课堂中很少为学生梳理阅读与写作的内在关系,导致小学生缺乏读写结合训练的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其教学质量效果难以提升。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读写结合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为其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学生的思想认知尚且不成熟,缺乏良好的想象能力。为此,在读写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事件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应用生活事件、感悟生活的前提是善于观察生活。例如在写关于苹果的作文时,教师除了需要让学生观察苹果的颜色形状之外,还可以切开,让他们闻其气,品其味,从一个立体化的角度进行写作。

(二)教师组织学生写读后感,积累写作素材

对于一篇课文来讲,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双重阅读,即第一遍朗读课文要解决陌生字词问题,疏通句子大意;第二遍让学生带着感情地朗读课文,对于感兴趣的地方批注上自己的想法。双重阅读是学生和作者思想交流的体现。

(三)教师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利用阅读积累的素材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优秀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为写作积累素材资料;写作教学的目的是指对阅读过程中积累的素材和技巧进行加工再创造,合理地利用语言进行表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包括固定搭配、连词、量词以及简单的成语等内容,从基本的造句入手,连词成句,连句成章,连章成篇,最后完成一片文章的写作。

以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下册《开满鲜花的小路》为例,文章利用多个词语描绘鲜花,像‘绚丽多彩’‘五颜六色’等,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阅读,并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汇的含义,并利用这次词汇进行造句,让他们体会成语所处的语境,在写作之中进行利用,能够提高作文的生动性。

结论

语文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注重以人为本理念的践行。对于小学阶段的读写教学,教师要从主观思想上起到相应的重视程度,深入挖掘语文教材的内涵,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结合习惯,进而达到‘以读促写,读写合一’的目的。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小学生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是小学生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