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科学段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2020-12-08
(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湖北路小学,湖南 衡阳 421002)
引言:从小学开始,学生开始系统的接触一些学科科目的课程学习,通常分为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等课程,这样的不同的科目的校内课程的开展就是我们所说的分科教学,也就是各科分开单独的教学法,由专业的老师来上课。而小学阶段的课程安排分为六个年级来授课,虽然每年每学期学生都会学习语文数学等课程,但是课程内容和难度侧重是不一样的,这种教学也是根据学段来跟进的。分段分层教学,指的是将某一门特定的课程的学习难度进行划分,在学习阶段将它的难度慢慢地增加,也可以指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知识的难易程度进行划分,不同等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一、分科分段教学的意义
根据每个学科的特点不同,笼统地开展整体教育对学生而言效果不大,单独开展某一个学科的课程并且由专业的老师来给学生讲解,他们在这一方面的领悟知识要更透彻,更懂得如何讲解才能让学生接受新知识,这便是开展单学科教学的意义所在。每个学生有自己的特点,在学习方面的能力也不尽相同,他们对同一句话、同一件事情的理解不一定停留在相同的层面,如果要照顾到每个学生,老师教学时要抓住学生的特质,给他们设置符合他们学习的方案和目标,而不是单单在教室内讲书本知识。在数学课程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能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与进步。
(一)尊重学生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差异牵涉到三个层面的问题:数学课程、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三个层面的内容,都有着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即课程之序、教学之序和学习之序。分科分段教学便能体现这个秩序,分段教学也能被理解为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法是近年来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依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
(二)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分层教学考虑到学生各方面的差异,如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使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这属于个性化、教育的一种方法,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有效地化、解各个层次学生的矛盾,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三)让数学教学更具针对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差异,这主要是学生的发展情况、生长环境、学习空间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差异性。教师在应用分层教学法时应以学生的特点为基础科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与教学任务,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教师在应用分层教学法时还要密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变化等,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有目的地调整,保证数学教学更具针对性。
二、开展分科分段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学生根据学习情况分层
小学学生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差异导致统一开展课程任务的学习效果不会太好,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梯度来进行学习。教师在划分学生层次期间,需要保证分层中学生的学习效率、性格特点相差不大,避免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探索分析阶段,因为内部矛盾问题而影响课程学习质量。当然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教师建立学生的学习管理档案,当学生的成绩提升之后,则学生的分层应适当进行调整,教师还需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学生出现自我否定的情况。
(二)教学目标分层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模式也能有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满足当前时期下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保证课堂教学富含针对性。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基本情况设计分层教学目标。基础扎实的学生要追求思维能力的发散,逻辑思考能力的提高,基础较差的学生的目标则是夯实基础,加强基础知识的记忆和使用。教师要制定符合学生情况的、特别的目标来督促学生学习。
(三)教学内容分层
要想进一步提升分层教学的效果,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处理。除了课上知识的讲解,在课下的辅导过程中,对基础及学习能力都比较优秀的学生,教师只需要给予他们简单的指导。基础薄弱的学生很难有效学习数学知识,就需要教师给予他们细致、深入的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结语
综上,分科分段教学方法是很有效的学习方式,分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有效的一个途径,分层教学法的实施可有效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用分层教育模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灵活采用分层教学法,注重学生水平分层、问题设置分层,从而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