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与社会适应问题研究
2020-12-08纪丽娅
纪丽娅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现阶段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到了新的阶段,新形势下的经济环境将重要发展机遇带给我国的同时,也会给社会各项发展带来挑战。在我国切换经济增速的过程中,多数行业内都出现了优胜劣汰的现象,加剧了市场需求收缩的情况,自然而然增加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论是家庭还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值都比较高,但是他们在毕业之后尚未形成成熟的心理状态,因此过高的压力可能会给其就业带来负担。目前我国社会、高校和政府普遍关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笔者就是在此背景下选择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与社会适应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与社会适应现状分析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现状
从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来看,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水平偏高。高校毕业生自身的基本情况,比如是否是党员、工作是否确定、在学校是否担任职务、生源地、性别以及学习的专业等都会对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产生影响,是党员的毕业生就业压力明显小于不是党员的毕业生;是班干的毕业生就业压力明显小于不是班干的毕业生。且当代高校毕业生普遍无法正确地解读职业,较高地定位自身工作导致其对工作无法做到正确看待。由此可见专业供求矛盾和就业心理预期等诸多因素造成了高校毕业生偏高的就业压力。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的状况,一方面与当前的大学生整体人数较多有关,另一方面还与我国目前市场当中的企业分布状况有关。当前的企业所能够提供的职位,大多对专业技术水平要求不高,而职位上的人员可替代性也会较高。而要完成相关工作岗位上的工作任务,大学生与非大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并不大,甚至一些对实践能力方面要求较高的职位来说,大学生的工作完成能力还不如非大学生,这些因素都最终导致大学生在社会当中的整体竞争力会相对偏低,对应的企业愿意提供给这些处于基层岗位上的大学生薪酬也便极为有限,这也进一步直接导致了大学生会对自己的工作满意度普遍偏低。这也是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高校毕业生社会适应现状
目前高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在是否是党员、生源地、性别和专业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差异性存在。比如不是党员的高校毕业生社会适应性弱于是党员的高校毕业生;来自农村地区的高校毕业生社会适应性比来自城镇地区的高校毕业生社会适应性差。整体而言,目前高校毕业生不具备较高水平的社会适应性,很多高校毕业生不满意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主要表现在生活满意度和学习适应两方面。因此高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想要进一步提高,就需要高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将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提高,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社会。
从深层次方面来看,大学生之所以会对社会感觉难以适应,其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社会工作模式与学校学习模式之间所存在的差别。在学校的学习过程当中,学生经常会通过老师以及考试等获得对自己学习思考成果的反馈,从而使得其可以获得一个相对明确的努力方向与奋斗目标。但是进入社会之后,大学的工作和学习处于一个弱反馈的环境当中。其所付出的努力可能要等到很长时间之后,才能够看到效果,而在这种模式之下,则可能会导致刚刚从大学校园里面出来的学生缺乏方向感,进而产生迷茫心理。这也是导致当代大学生感觉难以适应当前社会环境的重要原因。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与社会适应的关系
高校毕业生社会适应性与其自身就业压力之间存在一定联系。根据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会随着其社会适应性水平的降低而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会受到高校毕业生自身社会适应性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高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与其就业压力之间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两者之间相互作用、此消彼长。因此想要降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就必须要提高高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水平。
二、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与社会适应性问题的对策
(一)正确认识自身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必须要良好地树立起来,因此高校毕业生在评价自己的时候一定要能够做到客观,对于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也要有正确的认识。只有这样对待社会的需求,高校毕业生才能够做到主动迎合、提高就业率。首先,高校毕业生需要不断充实自己,尽可能积极地参加就业前培训和社会实践,将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其次,高校毕业生需要对就业过程中的失败和挫折有正确认识,不能够以自我为中心,一定要注意放开自己,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最后,高校毕业生在看待工作的时候,要客观,避免先入为主的来看待工作中所发生的问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与缺陷。当遇到挫折的时候,要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想办法克服。在挫折面前不要自暴自弃、妄自菲薄;在胜利面前也不要骄傲自大。只有理性客观的来看待身边的工作与学习,才能够不断的成长,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缺陷,从而获得成长与进步。
(二)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家庭环境、社会环境都会影响高校毕业生的择业观,不愿意创业、择业,攀比心理等都不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很容易让其在就业的过程中错过良好的就业就会。因此高校针对毕业的大学生需要给予一定的就业指导,让其职业价值观正确的树立起来。首先,高校可以帮助毕业生进行个人发展规划的制定,对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进行培养,侧面帮助毕业生将择业观正确地树立起来。其次,学校需要及时地跟进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对于困难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以适当地提供一些就业指导和心理疏导。情况允许时,学校的老师也可以调动自己身边的资源,根据学生的特点,来给自己的学生介绍工作,从而来帮助学生解决工作问题。
(三)政府加大就业帮扶力度
现阶段我国经济整体状况处于下行状态,现阶段我国就业需求增长率远远低于高校毕业生增长率。现阶段就业的供需矛盾在很大程度上挑战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因此我国政府可以尝试将帮扶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力度加大,将社会支持系统完善。首先,政府部门可以尝试将现阶段的就业服务环境完善,将就业信息资源的线上线下共享实现,进一步保护高校毕业生的权益。其次,政府部门还可以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将更好的市场条件和政策环境创造,帮助高校毕业生降低就业压力。
(四)家人接受客观现实
最了解高校毕业生的应该是其家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原生家庭的影响。也正是因此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家人。想要降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提高高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高校毕业生的家长需要对孩子的兴趣爱好给予充分地尊重,尊重孩子的就业选择,将更多的选择空间留给高校毕业生。此外,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期间,家人可以尝试将家庭环境营造的更加温馨,对高校毕业生的情绪密切关注,不能够只批评、不鼓励。当然家长也不能够对孩子过度地溺爱,需要让他们承受一定的压力,确保其在生活和工作中定位正确。
三、结束语
从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与社会适应情况来看,高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与就业压力之间呈现出负相关关系,社会适应性越差就业压力越大。因此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想要有效降低,就必须要将其社会适应性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需要对其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给予高度关注,只有通过各方的不懈努力,高校毕业生才能够以正确的心态进行就业,并确保就业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