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形成

2020-12-08阮崇武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赏析美学

◎阮崇武

于人的成长和发展而言,审美能力的作用是不容忽略的,只有具备良好的审美意识,才能在生活中发现周围事物的美好,甚至创造美好的事物,有利于创建美好的生活环境。但是审美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经过后期的学习逐渐养成的一种自身的能力。

一、以生活环境作为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课堂

生活中的美是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的来源,美学的教育内容都是从生活中来,经过了美学角度的艺术加工呈现出来的。小学美术教材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个载体,所述的内容有限,教师如果只注重对教材内容的挖掘,翻来覆去的也只是课本上的死板知识,难以深度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这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环境认知出发,以生活中的事物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出发点,使学生能够在生活环境中以自己的生活经验认知发现教材中同类型的美学元素,并能够将生活中的发现与美术教材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教材内容更加直观、立体的接受体验。比如在浙美版小学四年级的美术教材中“水墨画鱼”的美术课堂教学中,鱼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种,不论是食用的鲤鱼、平鱼等,还是观赏性的金鱼、小丑鱼等,学生对鱼的特点并不陌生,所缺乏的就是细致入微的观察。在本节课的画鱼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多买几种观赏鱼分别放在几个鱼缸中,在课堂中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对小鱼进行观察。活泼好动的小鱼很快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在学生自主观察一会之后,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检验一下学生的观察效果:鱼缸里的小鱼会不会像我们一样眨眼睛?它的眼睛是什么样的呢?鳞片的排列方式又是怎样的?等等问题,体温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对小鱼的重要特征进行记忆。教师可以再深度地引出问题,让学生们进行思考。

二、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对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除了课堂上对事物进行观察之外,还可以利用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赏析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对学生进行美术作品赏析教学活动时,首先要让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仔细地观察,重点放在对美术作品的线条、色彩配比等方面进行赏析,使学生能够对美术作品形成一种崇拜和探究的心理,引发学生对美术作品进一步挖掘和探索的热情。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在引导培养学生的时候,可以从多样化角度着手,提升学生的美学感受和审美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比如在浙美版四年级美术教材中“中国龙”一课的作品进行赏析时,教师可以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对学生传输“龙”在我们国家、民族中的重要含义,结合教材中的对龙文化的解读,使学生能够深刻地认识到身为龙文化的传人的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龙文化的认知兴趣,对“中国龙”作品的赏析也会更加地认真细致。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审美能力。

三、在自然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以素质教育为主的教学活动中,小学美术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跳出教材的固化讲解模式,创新多种多样生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美学教育氛围中,提升自身的美学素养和审美的能力。比如在浙美版小学六年级的美术教材“美丽的家乡”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图片和当地的风土人情等进行对比教学,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家乡产生“爱”的文化,然后再带着学生组织一场“发现家乡美”的主题采风活动,通过对家乡的各种风景秀丽的景色、传统文化特色、风物质文化遗产等进行走访,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课本中不会提到的美学内容,提高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通过对家乡自然美的解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同时,将美学的情感体验融入到审美能力当中,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向着更高的情感层次提升。

四、结语

爱美之心是当人们看到美好的事物的时候从内心当中升起的一种对美的享受、喜爱的情感。审美能力是为了使人们能够在枯燥单一的社会生活中,善于发现当中隐藏的美学元素,并对其进行美学教育的再创造,使其成为美好生活的点缀。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学生在长期的美学熏染中,形成独到的美学情感,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升华也有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赏析美学
盘中的意式美学
外婆的美学
纯白美学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妆”饰美学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美术作品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