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能力在小学美术中的培养策略研究
2020-12-08吴韵
吴韵
(彭泽县珍珠湖小学,江西 彭泽 332700)
在小学美术的教学课程中,技法是最重要的学习内容。因此,教师在展开教学时,应该依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况来展开技法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操作,使学生的动手能力获得一定的提升。
一、引导学生进行技法培养,使学生的动手能力获得提升
在开展小学美术的教学时,如果仅仅依据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课本内容的操作,是不能够培养学生形成操作的动手能力。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技法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在进行手工制作时,不能够仅仅依靠模仿以及蛮力,而是要让学生对制作的方法来进行掌握,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1】。
比如说,教师在进行“冷色和暖色”这一美术知识的相关教学时,首先带领学生对暖色调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解,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一定的要求来进行画作的制作。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幅暖色调的画作,让学生进行观察以及探究,并且要求学生对其进行临摹之后,再依据自己的感觉来进行色调的调色,最终获得优美的画作。就是还应该将学生自己所制作的暖色调颜色给予有效的评价,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能够将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还可以为学生来进行:“将红色这一颜色与其他的颜色进行结合,能够产生不一样的红色”这一操作的展示,这样一来,暖色调中的颜色就会更加的丰富,更容易将自己对于画作的感受来进行充分的表达。又比如说,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贺卡的制作时,首先,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技法的培养。例如:首先使用铅笔将自己所想象的图案以及文字没进行简单的勾勒,之后再完成裁剪以及制作的步骤。学生在进行颜色的选择时,应该依据贺卡的内容展开,要考虑到应该使用冷色调还是暖色调。当学生在进行制作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进行示范操作,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常用的描绘图案方式为学生进行展示,使学生能够对操作的方法进行充分的掌握,以此来获得良好的操作成果,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获得一定的提升。
二、将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拓展,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得到发散
教师在开展小学美术的教学时,可以依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生活,来进行大胆的想象,对操作的内容进行拓展【2】。以此来发散学生的学习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以此来帮助学生提升动手操作的能力。
比如说,教师在进行“我设计的服饰”这一美术活动的课堂教学时,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归纳一些服装的案例,并且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观看和研究,使学生能够对现在的服饰以及古代的服饰所存在的类型以及区别进行充分的了解。当学生对视频观看完毕时,就是可以鼓励学生依据服饰的颜色以及外形进行分类,然后展开交流讨论。例如,在进行中山装观察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据中山装的特点以及由来展开分析,并且与汉服以及旗袍来进行对比,使学生能够清楚的体会到不一样的服装以及色彩的搭配。通过带领学生对古代的服饰进行观赏,学生能够拓展自己的想象能力,来依据自己的见解来设计出独特的服装。当学生在进行设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服饰的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需要进行引导,可以走到学生旁边为学生解决在设计时遇到的困难。例如,当有一些学生在进行设计时,选择了卡通服装的装饰,没有依据教师所提供的样品来展开时,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设计经验与学生进行分享,并且为学生提出有效的意见,使学生能够对设计的方法以及重要观点进行掌握。
三、对学生进行个性的培养,并且尊重学生进行操作的意愿
教师在展开课堂教学时,应该依据学生的动手意愿,为学生展开个性化教学,通过使用积极的鼓励话语对学生进行激励,促使学生进行个性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够使学生的动手能力获得一定的提升。
比如说,教师在进行“蔬菜的联想”这一美术活动的课堂教学时,由于本课时的重要目标是帮助学生能够对生活中所常见的蔬菜特征进行充分的掌握,例如蔬菜的色彩、大小以及质感。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来进行蔬菜的设计和创作,从而能够设计出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作品。教师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学生在进行制作的过程中,可能会选择切挖的技法,例如南瓜灯的制作、使用番茄来进行笑脸的勾画或者是用黄瓜来进行人物的制作等等,而这些大多都是依据一种蔬菜来进行联想制作的。但是当教师走到课堂中能够发现,大部分的学生所使用的联想不仅仅是切挖,而是使用多种蔬菜来共同进行设计,这样就能够设计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地发挥以及设计,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得到一定的发散,更有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
学生进行美术课程的学习,首先需要做到的是对手工制作的方法以及技巧进行掌握,在引导学生进行设计时,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得到一定的发展,这样一来才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