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文本让朗读有声有色
——浅议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朗读指导

2020-12-08乔玉琳

魅力中国 2020年44期

乔玉琳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回民第二小学,宁夏 银川 750001)

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与其他学科具有不同的特点,语文教学中的很多知识都需要通过大声地朗读才能够很好地体现,同时朗读教学也能够提高学生对书本内容的理解。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对学生进行板书教学,并没有从朗读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学。因此不利于学生朗读水平的提升以及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发展与进步。

一、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要求

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不仅需要为学生进行书本知识的教学,更重要的还需要以文本为基础,加强对学生进行朗读方面的指导,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留有更多的朗读时间,提高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总体来说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朗读的教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实现朗读的多元化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需要从文本内容出发来开展朗读教学。然而由于小学生在语文知识以及生活经历方面存在着不同,对朗读内容的理解也各有差异。因此不能对所有学生采取相同的教学方法,而需要从多角度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融入到朗读教学中来。同时多元化的朗读教学,还需要语文教师为学生留有更多的朗读时间,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观察和了解,同时给予方法上的有效指导。朗读教学的多元化,要求语文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选择朗读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1]。

(二)关注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

其次语文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变化,小学生对外部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好奇心理的利用,及时发现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语文教师需要学生养成正确、流利以及有情感的朗读习惯,让学生在喜欢阅读的基础上,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升与发展。

(三)注重情感教学

最后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诵读儿歌以及童谣等形式,在对文本内容进行丰富的同时,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发展,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朗读教学的魅力。情感教学可以避免学生在朗读中出现有口无心的现象,提高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因此语文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多开展诵读,在对朗读积累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感的发展,培养自身的语言能力。

二、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朗读指导策略

(一)明确朗读教学的目标

在生本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朗读教学的指导,需要语文教师明确朗读教学的目标,能够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来开展朗读教学,提高对学生进行朗读技能的训练。在新课改背景以及生本课堂教育理念的引导下,语文教师的朗读教学,需要注重对情感的合理表达,让学生在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同时产生共鸣,充分体会到作者所描绘的意境美以及形象美。语文教师需要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文本内容以及朗读教学的特点,在充分尊重朗读教学规律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朗读方面的训练。例如在《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明确朗读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对作者的写作风格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体会出文本内容中所描绘的思想感情[2]。

(二)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的自读自悟能力

其次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还需要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让学生能够对文本中所描绘的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体验。在朗读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在充分阅读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对文章所描绘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能够体会到作者所描绘的感情。同时也需要从文本内容出发,深挖文本中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以及每一个断落,对学生进行启发性的阅读,提高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对学生的朗读指导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对学生朗读方法的指导,同时也包括对学生朗读技能的指导,语文教师也需要为学生介绍更多课外阅读材料,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三)从文本内容出发,使用多种朗读教学方式

最后语文教师还需要从文本内容出发,对朗读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我国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为学生介绍推荐更多的朗读素材,更重要的还需要对朗读形式进行创新,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朗读教学形式。从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情况来看,使用的朗读形式主要包括范读、引读、比赛朗读以及分角色朗读等。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朗读内容以及学生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朗读方式,让朗读教学能够有声有色,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3]。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从文本内容出发,结合小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朗读素材,同时对朗读的方法进行创新,丰富朗读教学的形式,让学生能够有效参与到朗读教学中来,提高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