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创新发展研究
——以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工艺为例

2020-12-08张之雅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艺术家 2020年4期
关键词:桃花坞木版年画

□张之雅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一、看年画“南桃北柳”之“南”

苏州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定都之地,这里山清水秀,美景毗邻,为宋代及其之后文士书画家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发展,靠近阎门的这块儿名为桃花坞的地方,成为明清时期木版年画最为昌盛之地。据说唐伯虎的《风流绝畅图》就是第一张年画的样本。

到清雍正、乾隆时期,桃花坞年画得以高度发展,街头巷边大大小小的画铺有五十多家,年产量可达百万张以上。嘉庆道光以后,战乱纷纷,民不聊生,在极大程度上阻碍了木版年画的发展,尤其清兵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一部分年画作坊被烧毁,大量作品无从考究。

这段时间,在苏州年画的影响下,上海发起大量印行年画,差别是年画的格调变了味,“洋场合”“洋文化”成为引导年画发展的风向标。20 世纪50 年代初,历经苏州市文联等多方的努力,苏州桃花坞年画社成立。桃花坞年画刻板“精”,构图“满”,水墨套色,富有装饰意趣,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二、看苏州桃花坞年画发展之“难”

木版年画曾经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流失了原有的受众群体。日益更新的生产技术无情地鲸吞了手工雕刻的年画市场,极大地破坏了年画赖以生存的土壤。

(一)政府层面的扶持力度不够

近几年,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迅速,市政府对老城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力度欠缺,地方特色非遗无专项政策推动发展,部分紧邻时代步伐的木版年画工作室积极参与各项宣传活动,但“独木不成林”,整个木版年画行业仍困境重重。苏州地方特色很多,但地方课程很少,目前仅有苏州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成为木版年画实训基地,配有木版年画教室。而年画的传承不应该通过教育这样一个较好的途径吗?

(二)市场开拓力度欠缺

笔者走访了苏州一些年画工作室,其中乔麦年画工作室在不断开拓创新发展有关木版年画的周边产品之外,还不定期举办有关年画的体验活动,并与旅游行业相结合宣传非遗文化。而其他大部分的工作室长期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或受限于传统年画的“禁锢”,或苦于受众市场的缺失,没有生机。

(三)传承人才难寻

木版年画作为一门手艺活,需要刻工付出极大的耐心,并进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技艺磨炼。当今社会,人们容易浮躁,静不下心来去“埋头苦干”,这也使木版年画的传承变得困难,半途而废的人也不在少数。

三、苏州桃花坞年画发展研究策略

(一)政府是年画保护与发展工作的基石

冯骥才老先生说过:“爱护工作力度最大的就是政府部门,毁坏工作力度最大的也是政府部门。”由此可见,对于文化教育保护工作而言,政府部门具有关键性的指导作用,因此政府有权利同时也有能力承担起这份责任。

(二)紧临时代发展,注重数字化保护手段

“文化遗产”要想在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被更多人重视、知晓,就要进行数字化保护。数据库云平台的搭建具有迫切性与必要性。有序、合理、高效地开展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与抢救工作,还需依托于科学的管理体系。全球范围内的非遗文化区域协调保护工作都要加强,欧盟国家建立的ECHO研究机构就是非遗数字资源化的范例。

(三)充分发挥教育在木版年画中的载体作用

1973 年,菲吕马克和麦克米伦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提出校本课程的概念。我国的校本课程开发在20 世纪80 年代逐渐开始发展,中小学应将当地的年画纳入校本课程的开发方案中,切实可行地宣传木版年画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年画有所体会、有所感悟。苏州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签约了年画实训基地,已经迈出了前进脚步。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苏州市的中小学在环境资源等方面都有着天然的优势,应该充分发挥这些优势。

(四)年画产业发展多元化

如上文所提到的乔麦年画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例子。年画可以与多种市场相结合。开发民俗旅游可谓一点,将其与影视剧、儿歌戏曲相结合也是很好的途径。可否将年画穿在身上呢?可不可以将年画与陶艺相结合呢?相关部门应探寻多种发展途径。

(五)年画来源于民,同时也要服务于民

年画说到底离不开民众,它属于全社会,当地高校、博物馆、美术馆应该主动承担年画的展示工作,向社会各界人士开放,这样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起到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桃花坞木版年画
“大美民间 匠心风韵”
———山西木版年画展在山西美术馆成功举办
桃花坞木刻年画中的动物一一逼鼠蚕猫
当浮世绘遇上桃花坞
年画
缸鱼年画之旅
侯琪版画作品选
绛州木版年画:追忆民俗味道
寻梦桃花坞一晌清欢
缪印堂的“年画”
牛年画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