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进行高效率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
2020-12-08宫耀峰
宫耀峰
(山东省平原县第三中学,山东 平原 253100)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初中生而言除了必要的知识学习之外,同时还要注重其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从而满足现实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此同时,学习和中考的压力对学生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而体育锻炼对于促进初中学生身体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各种体育教学活动能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不仅能够培养初中生身体各方面的协调能力,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团结意识和应变能力。核心素养下的初中体育教学,体育教师要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展开多样化的体育教学课程,调动初中学生积极参与体能训练,从而达到实现初中体育锻炼的高效教学的目的。
一、组织体育游戏,激发学生体育兴趣
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理念、促进学生自主参与体育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间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初中体育教师应革新教学模式,采用趣味化教学方法,这样既可以调动课堂氛围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能够在有趣的体育游戏或者活动中学习体育知识,提高运动技能。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是引导学生投入到体育锻炼中的重要教学手段,教师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游戏,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发挥,让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为丰富,让学生体育学习新鲜感得以保持。
例如,在进行短跑训练的时候,初中体育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趣味比赛活动,如“端水快跑”活动等,在划分学生为多个小组后,让组内同学进行短跑接力,接力棒就是盛满水的碗,最后哪组最先到达终点而且碗里面水剩的最多则获得最终的胜利。体育教师利用游戏的形式进行跑步训练,避免个别学生因应付差事缺乏学习的兴趣,同时不仅培养学生的跑步速度,与此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身体抗干扰能力、身体协调能力得到有效锻炼,进而促进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二、开展比赛项目,培养学生体育品德
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不单单是对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结合比赛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品德。核心素养下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竞争性的正规比赛,是磨炼学生体育技术、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紧张、激烈的比赛,不仅能够快速提升自身的运动技术,同时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体育素质和品德。体育比赛的胜利不仅仅考验学生的个人能力,也需要团队之间完美配合,队员间要相互信任,培养默契,更重要的是在比赛中会出现很多不确定性的情况发生,这也培养学生的应对能力和心理素质[2]。
初中体育教学中有很多项目都可以以比赛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如篮球训练、乒乓球训练等等。例如,教师在篮球训练中,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的把全班学生分成两个队伍进行篮球比赛,每个队伍分别派出五个队员上场比赛,其他人员作为替补,依次轮流上场,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比赛,同时教师要按照正规赛事的比赛规则进行裁判,增加学生对篮球比赛的参与热情,有效提升学生的篮球技巧,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进而能够提升初中体育的教学效率。
三、丰富活动内容,优化体育教学方式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在初中体育学科教学过程中,初中体育教师需要对学生个性特征给予充分尊重,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处理,采取自由选择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具有学习自主权。初中体育锻炼过程中,教师采取自由选择的教学模式,其体育活动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其涵盖了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如跳绳、毽子、乒乓、足球、篮球等,甚至还会有一些创新的教学活动。初中体育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选择,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自身适合的体育项目内容,积极发挥出学生的主导作用,学生从变被动参加变成主动参与,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有利于今后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和进步。例如,教师在进行初中体育教学时,可以考量学生需要,设置多项可进行选择的体育活动项目,让学生从个人体育需求出发,进行有效选择,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置体育活动规划,例如,很多女同学都更喜欢运动量较小运动项目,如羽毛球、踢毽子等,而男生则喜欢打篮球、踢足球等等。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有不同的选择,所有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体育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教师在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外,更应该注重学生的体质健康。初中体育教师要注重学校体育体能训练教学,让传统初中体育教学模式得以改变,让体育教学方法得以创新,保证体育教学方式多样性,以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锻炼学生体育技能,提高学生身心素质,让学生身体、心理更为健康,提升初中体育学科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提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