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想象力培养
2020-12-08宋洪义
宋洪义
(山东省泰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凤凰小学,山东 泰安 271000)
引言:伴随着小学美术教材不断更新,小学美术教学开始传统的美术教学形式转变成为注重基础知识的运用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之中更加侧重对学生创作能力的绘画形式,美术教师须在教学过程中多给予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不能忽视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从而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这一门学科,切实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提升学生美术学科素养。
一、环境创设,激发想象力
良好的心态将为创作带来灵感,使绘画充满活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尊重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有勇气表达自己,大胆思考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可以让学生在绘画中大胆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展示。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不仅是简单的绘画,而且还培养了小学生观察,表达和自由创作的能力。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大胆想象力,必须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美术课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学习环境。在不将应试教育的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的情况下,学生相对容易喜欢和享受学习过程,也更容易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大胆想象能力。比如在《漂亮的蝴蝶》课文教学过程之中,在播放《蝴蝶》歌曲的同时,教师出示早早准备好的“花园盒子”挂在黑板上面,打开盒子蓝蓝的天空下绿草如茵,各种花朵开放,非常的美。偷偷喷上几下子香水,就仿佛闻到了花香。伴随着音乐,学生能够在脑海中生成简单的形象,然后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让学生轻松表现出蝴蝶形象,而且学生画的各有自己的特点,五彩缤纷,色彩斑斓。
二、生活实践,培养想象能力
想象力在不同程度上与现实脱节,但它必须基于现实。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积累的客观世界的资料越多,学生的想象力就会越丰富。相反,如果想像力与生活脱节,就无法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想像力,变得幻想和不切实际。这样就无法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整体素质。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增加更多的时间,增加活动时间,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例如,在《我爱我的家人》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在上课前观察自己的房屋,观察房屋的各个角落,室内布局,商品摆放,色彩搭配等。分析并查看哪些地方既美观又实用,哪些地方需要改善,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在心中画出最理想的房间,然后与同学交流,表达对家的热爱。在这样的学习任务的促进下,学生的绘画热情将大大增强。随着学生想象力的不断增强和激发,将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想象力的培养不能只是空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避免使用它。为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有必要多观察生活,积极参加与社会实践有关的活动。只有使用生活中最新颖的材料,我们才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想象力。
三、教学引导,挖掘想象力
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主要场所是教室。对于教师来说,采用启发和激励学生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精彩的介绍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中提出一些问题,发展学生的大脑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的想象力。其次,利用音乐的介绍,可以让学生直接进入情境,情感物质越丰富,想象空间越好,更重要的是激发想象力。根据不同的课堂教学,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音乐并在课堂上播放,使学生产生一种艺术上的共鸣。最后,教师应教孩子通过小组合作和相互交流来学习,以丰富他们的想象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改善自己作品的创作形式,也可以产生比较学习的思想。有了这个想法,学生将增强他们的想象力,并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四、作品展示,提升想象力
积极对学生的课堂作品进行展示,激发学生想象力。小学生好动,争强好胜。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学生这一基本特征,通过积极对学生课堂作品进行展示,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而有效提升小学生在美术创作这一方面的能力。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优秀作业展示,点评的基本形式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激发。比如:在教学《千姿百态的帽子》这一篇课文的整个过程之中,教师就可以将课堂创造成为一个帽子小超市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有效展示,教师扮演客人,学生扮演商贩,当教师走过学生跟前的时候就让学生对自己的制作出来的帽子进行推销,在推销过程之中说出自己帽子的卖点,学生也会因此非常认真对自己的帽子设计进行讲解,还可以推销的形式去学习其他学生有创意的设计,使得自己的作品更加完美。
结束语:在实际的小学美术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之中,美术教育教学的基本目标就是对学生想象能力进行针对性培养。严格按照新课程教学标准展开教学,与学生心理特征,爱好等多个方面进行有效融合,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方式展开教学,对学生想象能力进行针对性培养。想象力就像是一颗种子一般,需要去启发它,才能够生根发芽,学生的想象力才会茁壮成长。学生懂得发现美的事物,欣赏美的形式,感受美的状态,才会创造出美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