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与拓展训练的结合路径研究
2020-12-08曾婷
曾婷
(郴州市第十九中学,湖南 郴州 423000)
引言
目前,已经有许多学校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了拓展训练的各种形式,体育教师发现拓展训练有利于增加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通过拓展训练的方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生活能力,学习能力和良好的日常习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学习的节奏。
一、拓展训练的概念
所谓拓展训练,其概念本身最初是来自于国外所提出的一种户外训练项目为核心内容的概念,应用于促进和增强人的体质而设置一些具体的训练环节,将这一概念引入到我国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能够适当的让学生对体育课程引起重视。拓展训练主要特征在于拓展的这些训练方法不同于体育教师常规的训练方法,如跑步、跳高等等,而是采取一些能够培养学生求生能力,增强学生体魄的户外方法,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以达到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健康素质的目的。
二、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拓展训练的重要意义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拓展训练的有力作用体现在许多方面。首先,拓展训练有利于开拓新的体育教学环境,体育教师带领学生从体育课堂原本的教室、操场等固定环境中走出来,到学校外的一些户外空间当中进行拓展训练。突破了学生对传统体育教学的固有认知,使体育教学在初中阶段加入了更多灵活性的元素。其次,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的融合,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成长营造更加融洽的环境,因此,拓展训练应用到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恰恰适应了初中学生的普遍心理成长规律和身体发展规律,在初中阶段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需求往往会从基础过渡到无限多,因此,仅仅开展以教材为主的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需求的快速更新。适当地加入一些拓展训练,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基础上,有利于通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获得积极正向的价值观念。最后,融入拓展训练还有利于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对体育有更加广泛的认知,拓展训练不同于传统体育训练方法,其特点就在于较强的灵活性,包括各种方法,可以选择形式多样的器材,甚至可以不通过器材。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设置一些由学生个性特点所规划出的特别拓展训练项目,有利于改善学生的一些生活陋习,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的具体路径
(一)通过室外课训练来强化学生的体育技能
体育拓展训练仍然可以采用教材的方式来呈现,但大多数体育拓展训练的内容并不仅仅依靠教材,因此,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从教材当中走出来,通过一些室外的课程内容来引导学生强化体育技能。例如,现阶段社会上会出现许多关于学生安全的问题,为了引导初中学生对这些问题引起重视,可以将这些内容引入到体育教学过程中,比如设置如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为主题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在上课前期以口头讲授的方式讲解知识性内容,或通过课件演示以及视频播放等形式宣传一些日常的自我保护的方法,让学生对这些方法有了基础的了解之后,再开展模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展开模拟,分别扮演犯罪分子和自己,考验学生的应急应变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固定的场景,以便与学生更加融入其中,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获得了体育素养,同时还获得了非常实用的社会技能[1]。
(二)通过课外兴趣活动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
我国大多数初中学校当中的学生尤其缺乏独处时的自理能力,因此,体育教师也需要关注体育教学与学生自理能力的联系,适当地设计一些模拟求生环节,引导学生开展自救活动,这种活动不同于上述所提到的面对犯罪分子自我保护,而是要求学生假设在荒岛或没有条件的环境下,如何使自己生存,学生要想解决问题,需要具备强劲的体魄和丰富的知识量以及应变能力,因此,在不断地训练过程中,学生逐渐会养成高效处理问题和解决困境的能力[2]。
(三)开展与体育拓展训练相关的专项讲座
除去课堂上的讲授和一些课外活动训练之外,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对拓展训练本身概念及内容的了解。因此,适时地开展一些专题的讲座会,向学生科普一些日常生活习惯方面的知识,包括身体和心理各个方面,有利于让学生从专业层面了解体育健康知识,比如许多初中学校会为学生提供生理健康知识相关的专题讲座或关于食品安全的专题讲座等等,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的知识量。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体育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不仅有利于改善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死板而单一的教学氛围,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魄,让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相应的情境,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为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更加优质奠定基础,提高体育教学的总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