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与能力发展的关系
2020-12-08孙紫叶
孙紫叶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翟家佐村学校,河北 保定 072150)
一、问题的提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数学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即通过内部认识结构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知识。这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创设条件使新的学习材料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是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会从生活中收集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充分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这样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培养兴趣、爱好,丰富对数学的感性认识,发展数学才能都有着积极的作用。而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可以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书本知识实践化。因此,它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消极应付为积极参与的重要途径。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与探索,就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与能力发展的关系谈谈几点认识。
二、数学实践活动与学生能力发展的关系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与学生能力发展的关系包括:与主动学习的能力的发展关系、与思维能力发展关系、与创新能力发展关系、与解决问题能力发展关系。
(一)数学实践活动与主动学习的能力发展的关系
数学实践活动就是通过学生亲自进行动手、动脑、动口等一切操作活动,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数学实践活动能有效的发展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多边形的面积”这一知识后,我安排了学生分小组“测量校园的绿化面积”这一实践活动。校园的绿化包括很多学过的图形,通过学生的实地测量,学生主动去思考怎样找和测量图形的高,不规则的图形有哪些好的方法求面积等问题,通过亲身体会,学生巩固了知识,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二)数学实践活动与思维能力发展的关系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是数学实践活动的核心任务。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指比较分析的方法、模型方法、估测方法、推理方法、转化方法、统计方法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这些数学的思想方法都是通过解决问题而渗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熏陶和感染。因此数学实践活动能有效的发展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三)数学实践活动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最高体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教学,更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开展一些有组织的数学实践活动,可以给更多的学生施展才华的机会。特别是对一些数学成绩不很好的学生,在活动中常常可以扬长避短,产生很好的结果。教师再对这些学生鼓励,可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能力。活动可以在教师的参与和指导下由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完成。因此数学实践活动能有效的发展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四)数学实践活动与解决问题能力发展的关系
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因此数学实践活动能有效的发展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例如:在三年级学生学习了“植树问题”,学生对封闭的、不封闭的路线上植树,等类型很难分清,于是我设计了“数数校园围栏总数”这一实践活动。
我们的校园是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开始在小组讨论中,有学生说分成四个小组分别数出四条边的数量再加起来就行了,可有的学生就说校园那么大,围栏那么多,太难数了。我让学生自己去实地数一数,看看有没有好的办法,并要求学生在数围栏总数的过程中,为了防止数错数漏,每数到一个石柱就在纸上记录下来围栏的数量。当学生数到第4 个石柱时,就发现了每两个石柱之间的围栏都是34 条,于是猜测:是不是所有的两个石柱之间的围栏都是34 条呢,之后又随机找了两个石柱,数出它们之间的围栏数仍然是34 条,验证了猜测。学生发现了只需分别数四个面的石柱的个数和损坏的围栏数就行了,在记录时,学生还用了画“正”字的方法做记录,最后共同制作完成了统计表,表中对比了每个方向的间隔数和石柱数的关系,同时学生还注意到,东西南北石柱个数相加的得数与石柱总数相差4,很自然就和已学的“植树问题”联系起来了。
就这样,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使学生养成了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同时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数学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仅对知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与主动学习的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能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数学实践活动比提炼出来的“纯”数字问题更具综合性、开放性、体验性和挑战性,学生在活动中能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方式、生活经验等,在生活情景中使学生能切身感受到数学的优越性以及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的真正价值。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资源,加强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真正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