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儿童第一语言习得和成人第二语言学习

2020-12-08张杨宇

魅力中国 2020年41期

张杨宇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 商学院,长春 吉林 130114)

众多语言学家认为,成人第二语言学习中运用的诸多语言学理论都是从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相关理论发展而来的,所以对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许多研究是不可以脱离儿童第一语言习得而独立进行的。但相比之下成人第二语言学习处于劣势,大部分的第二语言学习是基于第一语言的习得展开的,但学习者普遍无法达到像运用第一语言一样熟练,特别是在发音方面。因此,成人第二语言学习者只有进入到一个近似于儿童习得第一语言的状态下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到最正宗的第二语言。

在20 世纪50 年代,美国哲学家诺姆·乔姆斯基提出的“天赋主义论”认为人类的语言知识系统与生俱来,该系统与人类其他的生理功能的一起进化。天赋主义论认为人的大脑中存在一种专门为语言存在的抽象的语言机制,即语言习得机制。他认为人类所创造的所有语言拥有同样的语言原则,这是人脑与生俱来的完整的语言规则系统。这种机制除负责习得语言并输出语言,同时也需要帮助学习者把语言规则转化为基本语法。这就是语言学家认为儿童在刚出生的几年里不需要依靠课堂教学仅依靠语言环境就可以轻松习得语法系统的原因。对于大多数的成人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学习者自身的生理基础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和习得第一语言时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人学习第二语言时错失了培养第二语言语法系统的最佳年龄,他们在学习语言时普遍会受到遇到更过困难。因此为了可以学习地道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应摒弃死记硬背只靠机械模仿的学习方式,而是要系统地掌握语言规则,并在语言运用时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操练模仿是必不可少的,但学习者更要做到勤归纳、善总结。只有达到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自如地使用已掌握的语言规则,才算达到学习第二语言的最终目的,即可以运用第二语言进行语言交际。

除上述学习者在习得第一语言和学习第二语言时生理方面的不同之外,他们的心理方面也有许多不同。儿童即使是在课堂上学习时也不会因为是课堂就羞于回答问题,更不会因为自己不能说出流利的语言和准确的语法而逃避开口说话,因此儿童可以较为顺利地习得语言。与儿童课堂表现不同,成人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时会因为害怕犯错而抗拒甚至拒绝在课堂上踊跃发言。这种心理不仅不会减少成人犯错的机率反而还会因为学生不敢发言而造成对语言掌握不够熟练的问题。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需要端正学习态度,稳定学习心态,要做到敢于尝试、勇于发问,在遇到挫折时要坚定信心,和教师进行互动,与同学课下交流,要坚信只有这样才可以高效地掌握一门正宗的第二语言。

因成人语言学习者和儿童语言习得者在生理和心理上有着巨大的差异,导致成人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会遇到更多困难。而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时因习得的出发点是对交际的需要和对语言的兴趣,所以并不会因为习得过程中遇到困难就放弃。同样,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也需要保持对所学语言浓厚的兴趣,而不是功利性地进行语言的学习。只有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成功掌握第二语言。

影响儿童习得第一语言的因素除了生理、心理、兴趣等因素外,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对儿童的语言习得也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众所周知,各个国家使用不同的语言并承载着不同的文化。虽然每一种语言都存在着“普遍特征”,但是全人类共同使用的语言是不存在的,即使是全世界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英语,在不同的国家也存在着五花八门的表达方式、发音方式和使用方式等。所以想要学习一门地道的第二语言就需要在该语言的文化背景下对语言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尽管人类习得语言的能力与生俱来,但这并不能说明语言学习可以脱离后天的语言环境而独立进行。因为语言不但承载着文化而且受文化的影响并反映文化,只有了解一种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才能真正地理解这种语言。学习者在学习一门新语言时了解该语言的文化背景和风土人情是必不可少的功课。只有从语言的文化背景中才能学习到该语言的表达习惯,因此一个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语言时没有事先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进行了解,必然无法理解其语言词汇的真正含义。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只有学习语言和掌握文化背景双管齐下,才可以从文化中理解目的语国家的语言思维,形成不同于第一语言的语言,从而帮助学习者提高学习第二语言的学习效率。

学习者能否成功学习第二语言与学习者自身的生理、心理、学习兴趣以及目的语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作为一名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时要以自身的兴趣出发,稳定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心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将语言和文化融为一体,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第二语言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