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提升路径浅探

2020-12-08马周

魅力中国 2020年41期
关键词:理论课理论政治

马周

(武警工程大学基础部,陕西 西安 710086)

思想政治理论课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想性、针对性和亲和力,使党的创新理论深植学生头脑,转化为自觉实践,是广大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使命。

一、着眼守正创新,在探索课堂打开方式上持续用力

(一)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让学生听得进去,必须深化改革创新。应学习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新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紧盯先进教学理念和理论研究成果,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做到在教学中彰显思维之新。突出“以学为本”,了解“95 后”“00 后”学生特点,掌握其现实需求,努力把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与教学形式的可接受性结合起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深化“大思政”理念,拓宽教学视野,加强学科互鉴,通过整合资源,形成育人合力。

(二)融合网络信息技术。“互联网+”时代,信息网络触角不断延展,学生受多元价值观冲击情况越发复杂,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不仅不能视其为“洪水猛兽”加以回避,而且应当占据主动、充分利用。应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网络,利用融媒体技术,探索智慧课堂、在线课程、混合式教学、微电影导学等教学形式,发挥中国大学MOOC、学习强国和“三微一端”等载体作用,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实现融媒体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

(三)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是帮助学生理解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手段,也是给课程做“加法”的重要途径。应当用足用够实践学时,重点挖掘学校社会资源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紧密衔接课程内容,遴选适合实践的主题。组织教学时,尝试探索与课堂叙事配套的展馆体验、情景再现等教学模式,结合全党深入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穿插集体宣誓、签名留念、红歌快闪等一系列活动,强化价值引领,激发学习热情。

二、着眼价值引领,在解决学生现实问题上持续用力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应加大对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研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将教学活动与学生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增强课程的时代指向。

(一)注重激活思维主体。只有走心方能入心,只有认同才会共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应是教师的简单给予,也不应是教师自说自话或唱“独角戏”,而应是思想主体双向发力,是师生之间的你来我往、观点碰撞。这就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思想,积极创设课堂条件,运用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等教学手段,调动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既要当好“观众”,也要当好“演员”,在互动中深化思想认识,不断增强学习获得感,实现“教”与“学”的辩证统一。

(二)注重直面理论关切。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其基本内容来自实践,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应以直面社会现实为基本要求,强化问题导向,深入学生思想实际,及时掌握其所思、所想、所困和所盼,特别是应当围绕大家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及深层次问题,从困惑之处讲起,立足有力论证和宽阔视域,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理论供给与学生需求合拍对路,并对随时出现的理解偏差、错误倾向有效引导,在循循善诱中使其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三)注重提高综合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铸魂育人的主阵地、主渠道,应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广大学生敢于有梦、追梦、圆梦,引导他们在实践中经磨炼、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教学中,坚持以需求为指引,按照“要什么就教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等原则,构建实用管用的教学内容体系,将理论“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正确把握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人民的关系,认清职责使命,培塑核心能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人才保证。

三、着眼立德树人,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上持续用力

(一)坚持真学真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让学习科学理论成为一种习惯,认认真真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断厚实理论素养和学术积淀,用扎实的学理研究支撑课程教学活动。

(二)坚持笃信笃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讲信仰的课,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理论要进学生头脑,首先要进教师头脑。作为学生思想的引路人、信仰的传递者,教师必须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自觉强化党的教师的身份意识,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定力,在多元价值面前不被错误言论左右,确保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教学实践,引导学生铸牢忠诚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厚植爱国情怀,以实际行动捍卫对科学理论的信仰。

(三)坚持讲深讲透。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讲道理的课,要做到“以理服人”,把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讲清楚。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深化学理提炼,也要关注社会实践,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讲好“中国理论”,解读好“中国实践”,引导学生在理论认同中深化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打通理论到学生的“最后一公里”。

猜你喜欢

理论课理论政治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