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2020-12-08苏辰

魅力中国 2020年41期

苏辰

(新疆乌什县第四小学,新疆 乌什 843400)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如何高效地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呢?新课改以来,笔者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对此进行了研究和尝试,有很多收获。本文仅选取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游戏情境,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有趣新颖,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意愿。比如低年级识字教学,可以创设找朋友游戏:教师将偏旁部首和独体字写在不同的卡片上,学生各自领取一张卡片,快速给自己的生字卡片组合到好朋友,自由组合卡片搭配成新字,如把“日” 和“月”组合成“明”“月”和“巴”组合成“肥”“禾”和“火”组合成“秋”等,也可以将需要识记的生字写在卡片上,让学生按照偏旁归类或按结构归类等规律给生字找朋友。这类游戏情境可以在课堂中创设运用,也可以在课下运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制作卡片,和同学、家长一起玩这类识字游戏,这样在游戏过程中不仅可以识记新字,也可以调动已有的生字储备进行复习,以此提高识字效果,培养学习能力。还有转盘游戏:例如一年级语文下册《要下雨了》一课,其中“吗、呀、呢、吧”,这些生字的偏旁都是口字旁,老师可以做一个偏旁转盘,把偏旁写在游戏转盘的中间,再把“马、牙、尼、巴”写在转盘上。教学时,让学生转动转盘,转盘组合成字,用组合成的字说一个句子。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识记带有口字旁的生字,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二、结合传统文化,打造高效课堂

文化的传承是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将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适时适当地引入教学中,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在教授与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诗歌时,有效导入唐朝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宋朝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两首诗即分别指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和“春节”。在语文教学诗歌版块,这些有关传统节日的背景故事中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素材可以挖掘,无论是小学生还是成人,对节日的憧憬都是一样的,教师在利用传统节日这个兴趣点讲诗歌,再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即学生自己过节日的感受进行教学,对提升教学成效是非常有用的。

三、运用童话教学感悟情感之美,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果

童话与儿童的精神成长有种天然的契合。没有童话的童年,儿童将失去想象,失去心中的梦想,进而失去一个飘逸着芬芳的精神世界。迷恋过童话,童年才会无憾。好的童话是人一生的精神食粮,其影响能伴随孩子长大成人,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追求生存的愉悦,渴望人生的快乐,是人的天性。儿童不会掩饰自己,他们的行事原则就是追求快乐。那些新颖、奇特的东西他们最感兴趣;那些能引起他们心理上满足感、愉悦感的作品,他们便认为是好的,学习起来也就特别的积极主动。例如《七色花》,小姑娘珍妮获得了能随心所欲地实现自己愿望的由七片不同颜色的透明花瓣组成的花,但六个愿望并没让她感觉到快乐,直到最后她发现了一个跛腿的小男孩,才知道什么才是自己应该许的愿望,于是用青色的花瓣为小男孩治好了腿。这是一种无私助人、善良温馨的情感。在教学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感受文中人物的情感化,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印象,提高教学效率,给儿童以精神的慰藉。

四、关爱学生个体发展,让评价洋溢人文关怀

评价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导向。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评价的内容和形式上都要做出情感性的优化,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定向等多种功能,不仅能给予学生内容的反馈,还要给予情感上的影响,力求对学生的情绪情感形成积极的影响。这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途径。当学生在课堂上回答基本正确时,老师要予以积极、肯定的评价;若只有部分正确,首先对其合理部分进行肯定,然后友好委婉地提出不足;当学生的回答基本错误时,不能轻易否定,因为学生有勇气站起来回答问题这件事的本身就是值得表扬的,接下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指导他找到正确的答案。在课堂上,我们预设的答案往往会与学生的答案有所偏差,但我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学生的回答有没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呢?如果有,我们就要给他一些肯定。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要用不同的尺子去衡量不同的学生,给学生不同的见解保留一些空间。标准答案仅仅是一道题的答案,而我们对学生的一些肯定却可以陪伴他一生。教学评价的情感性处理也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会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被关注的,是有人理解的,这样他们才会自发地不断调整自己,向更好迈进。

以上是笔者结合有关专家和学者的先进经验,并在个人多年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的构建小学高效语文课堂的方法。希望借此能够引起广大同行对此话题的更多关注和讨论,共同交流探讨,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