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化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2020-12-08薛淑贤

魅力中国 2020年41期

薛淑贤

(河北省霸州市胜芳镇第四小学,河北 霸州 065701)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导致数学化特性流失的因素

(一)片面追求教学方法创新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下,大批小学数学教师对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展开了反思和批判,并创设了许多崭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如生活教法、情景教法、多媒体教法等。将这些教学方法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将注意力放在教师教授的内容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但教师过于注重创新教学方法,用多媒体设备、生活情境、生活化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却忽视了让学生感受数学本身的特性与趣味性。

(二)忽视数学理论知识教学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倾向于为学生讲解晦涩的数学理论,而没有结合生活实际展开课堂教学,导致小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在新一轮的数学课改中,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遭到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批判。为了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许多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总是刻意避开数学理论知识,片面选择符合小学生喜好的内容来进行教学。教师这样的做法导致数学课堂的数学化特性流失,无法让学生真正学到数学知识,也不利于学生养成数学思维。

(三)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的学科特性主要体现在逻辑推理与理性分析上,侧重使用建模思维将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原理和公式对问题进行推导和求解。要想掌握构建数学模型、运用公式推导实际问题的能力,必须对数学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养成数学化思维模式。但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降低数学知识的难度,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愿意专心听课,主动接受数学知识,总是将数学问题转化为单纯的生活问题,并引导学生用生活化思维来解决这些问题。这种方式虽然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从根本上看,十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维,导致数学化特性流失。

二、恢复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化特性的策略

(一)选择适当的方式开展数学课堂教学

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不应盲目使用多种教学手法进行教学,而要结合本节课所讲的课程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在讲《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计算》这章内容时,教师可以让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纸盒,并在课堂上用直尺分别测量纸盒的长、宽、高,记录数据后将纸盒完全拆开,观察纸盒展开后有怎样的形状特点,并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计算这个展开图形的面积,最后教师再为学生总结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数学问题,可以体验到数学这门学科的趣味性,同时,开展数学问题的探究活动,可以让课堂呈现出数学化特点。

(二)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来解释数学原理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但要结合生活问题导入课程知识,还要适当为学生讲解知识点的概念和原理,并帮助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分析理解。例如,在讲《直线、射线和角》时,教师应该先为学生介绍和解释直线、射线和角的概念。教材课本将直线定义为,经过两点,且两头可以无限延伸,没有端点;射线为,从一个端点出发,可以朝某一方向无限延长;角的定义为,以同一点为端点延伸出的两条射线构成的区间就是角。直线、射线和角这三个概念较为抽象,为了能让学生准确理解这三个抽象概念,教师可以使用手电筒的灯光来演示射线和角。在解释直线时,教师可以把直线比喻为时间,时间就是一条直线,由无数的时点组成,但是时间的首尾没有端点,这是因为过去和未来都是无穷的。通过对概念进行解释,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三)创设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如讲到《简易方程》时,可以将方程的概念简化为“拼凑”。比如有9 个同学一起数240 颗豆子,其中有5 个同学每人数了24 颗,剩下的豆子交给其他4 个同学数,平均每人需要数几颗?在创立这个问题的方程时,一定要凑足240 这个数字。5×24=120,120 是240 的一块组成部分,还需拼凑出“另外一块”。把另外四位学生要数的豆子设为x 颗,4×x=“另外一块”,那么120+4x=240 就是这个题目的方程式。

三、结束语

小学教育阶段,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新奇的事物。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最首要的工作应该是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感受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帮助学生保留最初对数学本身的兴趣。数学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学科特性,因此教师要注重开展数学化教学,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和教学问题,帮助学生培养数学逻辑思维,恢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数学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