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
2020-12-08张毅
张毅
(甘肃省和政县第二中学,甘肃 和政 731200)
一、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实际培养过程
(一)师生之间都没有认识到培养自主提问能力的重要性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首先就应该做到的就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问题,这样更能够满足学生正常学习。但是有些教师的教学并没有按照相应的要求实施,在课堂上只重视对学生知识点的讲解,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习题作为课后作业,学生只能接受教师的安排对知识学习,利用反复做题的方式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点,学生也期望利用这样的方式能够让自己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在学生以及教师思维都产生错误偏向的情况下,教学的效果也不会太理想。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沟通互动也比较少,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的主动提问能力很难得到培养。教师以及学生都重视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学会相应的知识,但是都没有重视对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培养,也没有重视自主提问能力重要的教学作用。
(二)学生缺少在课堂上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教师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上应用很多的教学设备实施教学,但是教师并没有将这些教学设备的价值都展现出来,教师利用这些教学设备只是用来进行视频的展示,并没有将这些教学设备利用好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思考能力也没有被教师调动起来。但是因为这些教学设备的使用,导致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速度明显有所增加,这时一部分学生就不能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学生参与学习的压力就会增加,哪怕通过课下与学生探讨交流也很难弥补课堂上学习的不足之处,甚至在时间的积累下导致学生学习基础产生问题,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学生不能理解教师讲解的知识的情况下,学生更是很难进行自主提问。
二、培养初中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通过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提问
通过教学情境的创建给学生实施教学的方式已经在很多学科中都有所应用,但是教师创建情境的方式不同,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方向也不同。在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给学生创建合理的情境,以教学知识为中心,给学生营造能够主动提问的氛围,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提问中,对提问充满热情,在情境的引导下让学生主动提问。例如,教师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创建主体提问的情境,教师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入,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提问。教师引导学生:提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你能够想到什么?这时学生就会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怎样才能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在两个三角形中满足哪些条件相等才能保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等等问题。在这种教师先进行提问给学生创建情境的情况下,学生能够受到教师的影响,更好地参与到提问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提问能力。
(二)运用鼓励教学激发学生参与到自主提问中
每个人都喜欢受到别人的夸奖和赞美,在学习中也是同样,特别是在初中时期的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更重视教师对自己的看法,教师的夸奖是他们进步以及成长最好的动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提问能力,教师应该学会夸奖学生鼓励学生,这样学生才能够大胆提问。例如,教师在《因式分解》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解相应的基础知识后,可以主动问学生:哪位学生对刚刚学习的内容还有问题?有的学生可能就会提问: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吗?这时教师首先应该鼓励夸奖主动提问的学生:这位同学的思维非常的活跃,能够将我们现阶段学习的知识与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联系,其他同学应该多向这名同学学习。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发现提问并不代表自己不注意听课还会受到鼓励,这时学生就能够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提问中。
(三)利用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促进学生主动提问
轻松的课堂氛围学生会更愿意主动提问,对于自己的问题学生也能够勇敢的提出来,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与学生互动,利用这样的方式给学生创建良好的氛围,让学生能够主动提问。例如,教师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探究直角三角形的特点,与学生一起画出不同边长的直角三角形并探究边长的关系。利用这样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能够主动提出自己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提升。
总结
在初中阶段,教师不能只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师最应该重视的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主动提问能力是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思考数学知识的重要能力,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实施对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