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大学体育教学模式 促进学生体适能发展

2020-12-08于西增

魅力中国 2020年24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教学模式评价

于西增

(景德镇学院,江西 景德镇 333000)

体适能是身体有足够活力进行日常事务,有足够精力享受休闲活动的能力。体适能分为运动与健康体适能,运动体适能包括速度、协调性等素质,是运动员竞技比赛中取得最佳成绩追求的体适能。健康体适能包括心血管耐力,肌肉力量等素质。是为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活工作效率追求的体适能,强调身体健康状况下寻求采用有助于维护增进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保持较好的健康体适能,涵盖了学校追求健康第一等教学目标,通过社会各领域的推广发展,为高校体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随着体育教学改革发展,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由于教学方式单一,内容枯燥无法满足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体适能理论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指导依据,高校体育教学要以学生体适能发展为指导创新教学模式。

一、体适能理论概述

体适能概念源自美国健康体育舞蹈联盟组织提出最佳体适能计划。国外有些国家非常重视国民身体素质,发展学生体适能非常普及,促进了国民体质提升。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发展,体适能融入我国体育教育领域,影响高校体育教育观念,促使人们对体育观念转变。

体适能源于美国提出的最佳体能计划,由于文化差异各国对fitness 存在不同的认识,德国称为工作能力,我国港台地区运动生理界最早翻译为体适能。体适能教育是新的课程模式,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计划,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与高校体育区别是不以追求增进学生健康为目标,强调课程教学个体化,体适能课程基本理念概括为HELP(Hearth,Everyone,Lifetime,Personal),体现出体适能课程的作用,通过良好教育使学生保持自身社会健康的自觉性,当认识达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行为改变,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养成健康行为方式。

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

传统高校理念中体育发展强调内涵式发展,忽视结构优化,形成体育改革滞后于社会高教发展的封闭模式。在高校体育实际教学中表现为侧重增强学生体质,忽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科学锻炼能力的匮乏。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短浅,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滞后性。传统高校体育教学制定目标往往为近期目标,以快速提升学生体能为目标,教学内容选择偏重于学生体力增长的身体活动,更多是向学生传授增强体能运动技能。多数高校通常在大一设置体育课,开展跑跳投等田径运动项目,到大三阶段体育课很少有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显现出传统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短浅,未教会学生如何在今后学习工作中自发主动进行体育锻炼。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组织强调接受式学习,教学方法长期采用运动技术结构为主线的模式,基本按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模式进行。教学过程是师生之前知识传递,未立足于学生个人能力及终身体育意识培养,限制了学生主动性发展,束缚了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三、以学生体适能发展为指导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经历多次改革,目前我国处于素质教育改革中,如何使体育教学更好地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服务,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体适能教育理念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

体适能教育核心理念强调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终身体育价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具有深远启示。基于学生体适能发展目标,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要求明确教学目标,贯彻体适能教育理念,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评价科学性。为增进身体健康,培养学生独立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应将体育锻炼作为增进健康的思维行为方式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接纳正确健康生活方式。体适能课程理念中通过体育训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身,在锻炼中解决自身体育技能身体素质问题,使学生掌握适应终身体育发展的核心素养。

体适能课程模式体现出体育课程个性化需求,重在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调节的能力。根据体适能教育理念,将体育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强调对知识的了解,讲授运动技能知识;第二部分使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锻炼计划。第三部分由学生按照自己制定的锻炼计划进行锻炼,强调学生锻炼的愉悦感,教师在学生锻炼后给予评价指导。学生将体适能理念学以致用,记录每次锻炼过程,当日饮食相关记录等,有助于更好了解锻炼情况,更好的认知自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助锻炼能力。

体适能教育倡导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兴趣为学生体育锻炼发起点,培养终身体育习惯。体适能课程出现为满足学生个性需求提供了理论素材,评价目标提倡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评价方法不宜采用统一标准要求全体学生。强调学生对个体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认知情感等方面。权重分配向学习态度,努力程序表现倾向。评价方法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学生进步评价,有利于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习惯。

四、结语

学校体育随着社会发展变化处于新的变革历史阶段,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目的是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体适能教育反映高校教育一方面,但与体育教育指导思想及教学内容形式密切相关。体适能教育解决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价值的认识。体适能教育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使高校体育改革向实质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教学模式评价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