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人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护理中的实际作用
2020-12-08何茗业
何茗业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芜湖 241000)
老年人群中,由于机体功能的退化,钙的流失,普遍存在骨质疏松,若平时不注意,稍有外力作用,非常容易发生骨折,特别是下肢骨折,我国自从迈入人口老龄化国家,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发生骨折,特别是秋冬季节,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在对老年下肢骨折的治疗中,通常采取手术治疗,手术必经会产生疼痛,而且术后需要休养,活动不便,很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治疗的同时需注重护理,依靠护理来消除影响恢复的相关不利因素[1]。本文就人性化护理应用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护理中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68例下肢骨折的老年患者作为本文研究的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男性患者年龄60~70岁、平均(65.61±5.32)岁;对照组:患者年龄61~69岁、平均(65.65±5.27)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骨折护理,如妥善固定患肢,必要时抬高患肢等;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术前心理护理,患者常会产生各种不良心理情绪,护理人员需及时和患者沟通,通过交流,以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让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②术中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手术环境,保证手术室的温湿度适宜,取患者舒适的体位,为患者垫上减压软垫,保护患者受压位置,同时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③术后疼痛护理:麻醉过后,患者会出现疼痛,因此,在对患者患肢的护理中,动作尽量轻柔,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给予镇痛药物。④预防并发症:由于患者活动不便,护理人员需协助患者家属帮助患者翻身,及时更换敷料,避免骨折处红肿或者感染,术后3~7 d多观察患者切口情况,同时鼓励患者早日锻炼,避免发生深静脉血栓。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VAS评分。
1.4 评价标准
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对两组护理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共0~10分,分数越高,患者的疼痛症状越重[2]。
1.5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来处理本文研究数据,剂量以“”,t检验;计数以(n,%),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VAS评分对比
护理前,观察组的VAS评分为(6.35±1.32)分,对照组的为(6.31±1.29)分,两组比较,t=0.1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VAS评分为(4.23±0.61)分,对照组的为(5.17±0.93)分,t=4.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1例出现下肢红肿,1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5.88%(2/34),对照组有4例下肢红肿,3例感染,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为23.53%(8/34),两组比较,t=4.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对于下肢骨折患者通常采取手术内固定复位的方法来治疗,帮助患者尽早恢复下肢功能,但是,手术有一定的创伤性,术后患者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伴有疼痛,且老年人机体功能较差,恢复慢,长期的活动受限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不利于预后,因此,在手术治疗的同时需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3]。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现代化的护理模式,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护理不再是配合医生治疗的辅助工作,而是在心理、生理上给予患者支持,让患者的身心状态处于最佳,降低患者的痛楚。本研究中,通过心理护理,有利于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来接受手术治疗,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手术环境,可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术后给予疼痛护理来降低身体的不适,同时,对其切口部位勤观察,避免发生红肿、感染等不良情况的发生,长期的卧床会造成下肢血流不畅,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因此,鼓励患者早日活动,协助家属为患者按摩患者,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4]。由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表示人性化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对老年下肢骨折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