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高压的预见性观察及护理
2020-12-08祟震宇左云秀
祟震宇,左云秀
(西安市儿童医院,陕西 西安 710032)
颅内高压是指患者由手术之后或者疾病导致的颅内压增高,成年人颅内压大于15 mmHg,儿童颅内压大于7.5 mmHg就可以判断患者属于颅内高压[1],患者产生颅内高压之后如果没有进行及时、有效地治疗与护理,对颅内的血液循环产生不良影响、对脑水肿的恢复有所影响,从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所以针对颅内高压患者护理人员需要紧密观察患者的临床指标[2],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本文探究了颅内高压患者进行预见性观察与护理的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我院2017年7月~2020年7月共收治的54例出现颅内高压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颅内压≥7.5 mmHg。其中患者中,年龄2~10岁,平均(6.24±1.02)岁;其中男35例,女19例;入选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语言障碍、呕吐、头痛、烦躁不安以及偏瘫等;其中脑肿瘤8例,脑脓肿7例,脑出血5例,脑结核6例,脑外伤12例,脑膜炎8例,其他8例。
1.2 方法
预见性观察方法:在颅内高压患儿发病前期,病情的发展比较迅速,而且相关临床指标的波动也会比较大,所以护士需要对患儿的血压、脉搏、心率、瞳孔变化进行密切观察,且需要隔30 min进行一次检查并记录。
呕吐和头痛的预见性观察:许多颅内高压患儿多数会表现出头痛现象,而且多为昏胀痛或者是胀痛,一般在前额和双颞部位,疼痛会一直持续,而且出现阵发性加重情况,并经常会伴随呕吐现象。呕吐会呈现出喷射性,待患儿呕吐之后头痛情况会有所缓解,患儿如果呕吐频繁而且头痛加剧,则提示患儿可能颅内压继续增加,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容易导致脑疝等并发症,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并注意患儿的头痛与呕吐情况,以便能及时对患儿进行脱水处理,控制患儿的颅内压。
生命体征的预见性观察:要密切监测颅内高压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如果患儿的呼吸深慢、脉搏缓慢、脉压差增大或者是血压增高表现,患儿可能是出现并发症脑疝,需要及时报告给主治医生,从而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意识的预见性观察:观察患儿的意识情况,一般慢性颅内压增高的患儿会出现反应迟钝和神志淡漠的情况,临床护理人员一定要密切观察,如果患者出现意识加深的情况或者瞳孔放大或缩小,可能患儿的颅内压升高,需要及时报告主治医生进行相应处理。
视乳头水肿的预见性观察:由于视乳头水肿属于颅内高压患儿的客观性体征,患儿会表现出视力模糊情况,再严重的患儿可能会出现眼底充血甚至出血。
护理方法:(1)呼吸道护理,如果患儿出现昏迷或者抽搐的情况,要及时将患儿的口腔分泌物和痰液清除,患儿发生呕吐的时候,将患儿的头部向一侧偏,防止出现呕吐物反流现象,导致窒息,如果舌后坠者,需要为患儿放置口咽通气道。在患儿床边放置吸痰器,对患儿呼吸道呕吐物和分泌物要及时清理;(2)体位护理,将患儿的头部抬高15~30度,有利于患儿的颅内静脉回流,降低患儿的颅内压,从而减轻患儿的脑水肿情况;(3)排便护理,要保持患儿的大小便通畅,因为许多颅内高压患儿需要进行脱水治疗,所以经常会出现便秘情况,因此要用开塞露或者缓泻剂帮助患儿排便,并及时进行导尿,避免出现颅内压持续升高情况;(4)头痛护理,在患儿积极治疗之后头痛情况会有所缓解,但是如果患儿仍然持续头痛,需要给予患儿相关治疗措施来缓解,以免患儿的颅内压继续增高;(5)亚低温治疗,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变化情况,当患儿的体温超过38℃时,及时为其进行亚低温治疗;(6)吸氧处理,因为颅内高压患儿的大脑耗氧量比较大,因此需要对患儿进行持续吸氧处理;(7)疼痛护理,在手术后要相应对患儿进行疼痛镇静护理,降低患儿颅内压。
2 结 果
通过对54例颅内高压患儿采取预见性观察及护理之后发现,其中有1例患儿出现脑干损伤、1例患儿出现脑疝,1例患儿死亡,患儿死亡率为1.85%(1/54),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70%(2/54),好转的患儿为28例51.85%,痊愈出院患儿23例42.59%。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脑肿瘤、脑脓肿、脑出血、脑结核、脑外伤、脑膜炎等疾病患者也随之增多,随之颅内高压的患者也逐渐增多,这种情况受到越来越多临床以学者的广泛关注。如果不能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有效控制,很可能会发生脑疝情况,严重者危机患者的生命安全[3]。因此对颅内高压患者进行预见性观察和护理能够及时监测患者的颅内压力,从而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治愈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54例颅内高压患儿采取预见性观察及护理之后发现,有1例患儿出现脑干损伤、1例患儿出现脑疝,1例患儿死亡,患儿死亡率为1.85%,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70%,好转的患儿为28例51.85%,痊愈出院患儿23例42.59%。
总之,过对颅内高压的预见性观察与护理能够减少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治愈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