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全程手术配合及体会
2020-12-08郝敬侠
郝敬侠
(江苏省沛县人民医院,江苏 沛县 221600)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多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且固定效果好,但该手术的难度较大,且会给患者造成一定创伤,因此为了保证手术效果,配合以有效的护理措施十分重要[1]。笔者认为可应用全程手术护理配合,为分析具体效果而展开研究,现做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对60例对象进行观察,全部为PFNA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按照抽签结果将所有对象分成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对照组:男性患者有18例,女性患者有12例;年龄为60到85岁,平均年龄为(72.85±4.36)岁。实验组:男性患者有19例,女性患者有11例;年龄为60到85岁,平均年龄为(73.07±4.74)岁。将以上数据指标做互相比较,结果表明没有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包括:术前访视与检查、术中配合医生、术后进行康复指导与用药指导等。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全程手术护理配合,具体措施为:手术前,评估手术风险,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了解手术流程,准备手术用物,建立静脉通道,调整输液速度,并将管道妥善固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位置,血管要以直、粗为最佳,保证一次穿刺成功;帮助麻醉师对患者进行麻醉体位摆放,将软枕放在患者下肢之间;在麻醉成功后,对患者的体位进行调整,以满足手术操作需求;术中严格无菌操作,熟悉手术器械和手术步骤,认真、仔细、主动配合手术,尽量减少手术时间。密切观测患者的体征及出血量,当发生体征异常或出血量过大的情况时,要立刻通知医生进行相关处理,如升压、输血等;通过眼神、动作等给予患者安慰,提高患者的安全感,注意保暖。
1.3 评价标准
①采用髋关节功能测评量表[2]评价两组患者手术后的髋关节功能,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则表明髋关节功能越好。②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包括:手术用时、骨折愈合时间与术中出血量。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对比采取SPSS 18.0。定量资料接受t检验,形式是(±s)。统计学意义存在的标准是P<0.05。
2 结 果
将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情况与手术指标进行比较,具体数据如表1中内容。和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更高,其手术用时、骨折愈合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更低,均有明显差异(P<0.05)。
3 体 会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骨科十分常见的疾病,老年群体由于骨质疏松、机体功能减退,因此更容易发作,会使其出现肿胀、活动受限、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与正常生活。
受到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增加,为临床重点关注。目前临床对该疾病主要采用PFNA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固定效果更好,创伤更小且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更低,但其操作较为复杂,对医生的要求较高,手术期间患者可能出现应激反应,影响手术效果,因此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十分重要[3]。以往临床多应用常规护理,但取得的效果不理想,笔者认为可应用全程手术护理配合,其措施更加优质且全面,可保证患者在手术前做好相应准备,为手术顺利进行奠定基础;术中护理配合可保证手术效果并降低手术风险,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创伤;术后护理配合则可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使患者及早康复出院[4]。为分析在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手术治疗中应用全程手术护理配合的效果,笔者做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和对照组患者比较,实验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更高,其各项手术指标均更低,均有明显差异(P<0.05)。
综上所述,在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手术治疗中应用全程手术配合的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缩短手术用时与骨折愈合时间,并降低术中出血量,应积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