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维融合”视域下的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2020-12-08

关键词:艺术类融合艺术

杨 扬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艺术设计系, 上海 200093)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新战略、社会发展的新动力、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高校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改革不断深入。对于艺术类大学生而言,紧密结合专业教育,依托专业特点和优势,构建适合其自身发展的创业教育体系和模式,将创业教育贯穿于艺术类大学生人才培养全过程,使创业教育与专业培养过程全面融合,是有效提升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艺术类大学生创业的优势

(一)专业竞争力较强

与其他类型大学生相比,艺术类大学生的培养更强调实用性,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无论是纯艺术类型的美术专业、舞蹈专业、音乐专业等,还是实用艺术类型的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平面设计、外观设计等专业的大学生,经过长期、系统的训练,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水平,这使得他们在艺术相关领域创业具有专业上的天然优势。

(二)富有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艺术是一门创新型的学科,进行艺术创造需要创新型思维。艺术类大学生在长期的艺术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培养了敢于想象、大胆突破的思维习惯。富有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是创业者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艺术类大学生这种思维习惯使得他们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具有相当的创业竞争优势。同时,艺术类大学生不受约束的思维和意识使得他们更愿意选择主动的创业,而不是被动的就业。艺术类大学生这种创新型思维方式可以帮助他们在创业时,即便是在与艺术无关的领域中,也可以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有利于在创业初期迅速打开局面。

(三)创业风险较低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掀起了创业浪潮,但众所周知,创业的风险较大,创业的失败率较高,大学生创业的失败率高达95%[1]。然而,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所需投入的成本较低、投资规模较小,风险较低。这是因为艺术类大学生创业领域和创业内容主要依赖的是个体思维的创新活动,他们创业所需投入的资源主要是智力资源,不需要太多的物质资源和大型的机器设备,尤其在“互联网+”时代可以通过各种成本较低的新媒体平台来传播自己的想法和产品。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时往往只需要在C2C平台注册账户,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依靠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就可以完成艺术产品的设计和营销,实现创业梦想。

(四)创业空间广阔

文化产业是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的对口产业。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虽然相对落后,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新引擎。在我国“十三五”规划中,就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再上台阶,实现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目标。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所谓的美好生活不可能离开艺术,因为艺术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追求美、创造美和生产美。毫无疑问,无论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还是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都为艺术类大学生提供了创业的大好机遇和广阔天地。

二、艺术类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挑战

艺术类大学生创业虽然具有其他类型大学生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同时艺术类大学生在创业时也面临自身的许多挑战。

(一)缺乏创业相关知识和能力

艺术类大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主要的精力都集中在艺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较为欠缺。就创业相关的知识和能力而言,比如经营管理、财务管理、人际关系等方面,艺术类大学生由于缺乏系统学习,并不擅长。对任何行业的创业来说,除了要具备该行业一定的相关知识以外,还要具备经营管理、组织协调、沟通、财务管理等能力。实践中,许多艺术类大学生尽管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较高,但创业时却面临创业相关知识和能力的短板现象。在创业过程中,艺术类大学生往往面临着组织管理无力、财务管理不善、沟通协调困难等问题。

(二)思想脱离实际过于理想化

艺术类大学生在进行艺术专业的学习和创作中,往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和束缚。在这样一种状态下,艺术类大学生往往养成了较为理想化的思维、情绪和习惯。这种行为习惯对创业来说是一种挑战。比如,在创业过程中,产品的订单在时间、成本、内容等方面会有很多严格的要求,作为创业者的艺术类大学生在生产这些产品时需要遵守这些严格的要求,而不能像艺术家那样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没有接受系统的创业训练,艺术类大学生在艺术家的理想和创业的现实矛盾中易遭遇挫折。

三、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问题

(一)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课程呈现“两张皮”现象

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大学生,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更加注重对专业技能的训练,艺术类专业实践特征明显,主要集中于对课程的实践教学,这些实践类教学课程主要目的在于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2]。创业教育课程由于面向的对象是全校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课程内容缺乏差异化和专业针对性。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脱节,在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使用上也与专业教育的关联度不大,创业课程体系与专业课程体系缺少融合。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本身具有艺术类专业基础或在艺术领域有创业经历的比例非常小,对艺术类大学生和艺术类专业整体上缺乏深刻认识。艺术类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如果脱离专业教育将很难发挥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优势。

(二)创业教育师资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不足

艺术类专业教师通常是艺术专业科班出身,在艺术专业研究领域有较深钻研,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经验,部分资深的艺术类专业教师也具有一定的创业经历,但是整体而言,艺术类专业教师的创业理论和实践水平比较缺乏。退一步说,即使对有创业经历的专业教师来说,如果没经过系统的创业理论学习,或者缺少对创业经验的系统总结,也很难使创业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其次,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结构单一,良莠不齐。目前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多是由辅导员组成,他们虽然接受过一定的培训,但他们不仅缺乏创业的实践经验,理论的学习也不够系统,对艺术领域也缺少了解,这使得创业教育对艺术类大学生缺少有效性和针对性。再次,部分高校也聘请企业高管、杰出校友等成功人士作为创业导师,给学生召开创业讲座或指导学生创业项目,但这些创业导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教学和指导效果也很难保证。

(三)创业教育课程针对性不强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主要借鉴国外重点大学课程设计,内容包括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金融、创业机会识别、领导力等方面的课程[3]。课程的开发和设计数量有限,不同学科之间的创业课程缺乏渗透。课程多为一些通识性和常识性内容,具有普遍性,但不能满足艺术类大学生的需要,创业课程缺少与艺术类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有机结合,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创业教育卷入度较低

随着我国“双创”的不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高校已逐步开展,覆盖面越来越宽。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课程,对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4]。但这种宽覆盖的创业教育大多以完成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为主要任务,课程主要局限在与创业有着深厚渊源的学科,课程内容一般仅是创业通识知识,课程数量有限,教学效果也不明显。创业教育的受益面局限于以后有自主创业意愿的少数参与创业实践活动的学生身上,不能辐射更多的学生,学生的卷入度和参与感较低。

四、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三维融合”路径

根据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可以从三个维度推动创业教育与专业培养过程的全面融合,从而有效提升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质量。

(一)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

创业教育课程是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创业课程与艺术类专业课程相融合,是创业教育与艺术类专业教育之间融合的基础。创业课程与艺术类专业课程的融合需要根据艺术类专业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基于艺术类岗位创业意识、岗位创业知识、岗位创业能力为导向的创业教育。在课程开发与设计方面,大力推进艺术类专业创业课程的开发,尝试将创业教育的内容纳入到艺术类专业课程体系,鼓励有创业经验的艺术类专业教师开设专业类创业教育的选修课程,鼓励艺术类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创业教育的内容。美国著名大学康奈尔大学就以跨学科的融合教育开设创业课程,包括“设计者的创业精神”“创业精神与化学企业”等课程。同样,可以将创业课程融入艺术类专业课程,比如开设“室内装饰创业与营销”“设计与创业精神”“艺术创新创业”等课程。据调查[5],80%以上的艺术类大学生最希望学校提供的创业教育是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融入创业课程;仅有10%左右的学生希望学校提供的创业教育仅是通识类的创业课程。这也说明,从以学生为本的角度出发,将创业课程融入专业课程是趋势所在。

(二)专业师资队伍与创业师资队伍融合

一般来说,大学生所创之“业”往往与其所受的专业教育直接或间接相关[6]。因此,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才能更好地帮助艺术类大学生创业。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否能够有机融合,不仅在于课程设计,更在于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是否与专业教育的师资队伍能够相互支持、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考虑到专业教师对于创业教育可能缺乏深度的理解和认同,对于将创业课程融入专业课程也可能存在疑惑。因此,高校需努力转变艺术类专业教师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帮助专业教师树立创新创业教学意识,明确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鼓励专业教师对创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探索。艺术类专业教师应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双创教育方面的理论、案例研究和行业创新实践,不断提升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同时,学校一方面应积极引入文化艺术行业背景和实践经历的创业导师为艺术类学生进行创业指导;另一方面,学校也应鼓励专业教师“走出去”,到艺术设计相关的企业实践锻炼,了解企业的运营管理以及创业经历。

(三)创业实践与专业实践相互融合

在创业教育系统中,相对于理论的传授,实践更为重要。对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来说,创业实践教育应根据专业特点,结合专业实践教育,创造性地构建创业实践教育模式。一是改革艺术专业实践教育。在不削弱专业实践的同时,改革艺术类专业的实践环节,新增艺术类管理岗位等创业实践环节。岗位创业实践要按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流程全程参与,包括产品开发、生产、管理、销售等多个环节,培训学生基于艺术岗位的创新创业能力。二是推进项目化工作室教学模式。以专业骨干教师牵头,创办相关专业工作室,承接各种艺术设计相关的项目,使学生接受艺术实践教育和创业实践教育的融合影响。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专业教师是指导者、监督者和创业者,即“创意总监”“技术总监”和“创业家”的身份;学生参与其中,是具体项目的实施者、管理者、组织者,同时也是创业合伙人。通过这种项目化的工作室教学管理与组织方式,教师和学生不仅能与行业零距离接触,了解最新的技术和市场需求,获得真实的创业经验;同时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业意识都得到了大幅提高。三是构建创业和专业融合的竞赛活动平台。以艺术设计类专业为依托,举办各类艺术设计大赛,在团队组建、创意构想、设计成本预算、设计制作、品牌创立等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通过整个大赛实践活动的锻炼,全面增强艺术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艺术设计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四是建立校企深度融合的创业实践岗位。与艺术设计行业的龙头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设计助理、营销助理等形式的岗位创业实践机会,推动学生的艺术类专业实践与创业实践相互融合。

五、结束语

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大学生,推进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改革,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加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深度融合,建立起一整套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机制。本研究基于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以及创业特点,从课程建设、师资队伍以及实践育人的角度,构建了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三维融合”模式。在今后的研究当中,将“三维融合”模式运用于真实的创业教育中去,并通过与传统的创业教育模式的比较来揭示该模式是否具有优势。

猜你喜欢

艺术类融合艺术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2020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部分)
《融合》
山西省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