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包块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1 例及文献复习

2020-12-08侯顺玉岳永飞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前壁肌层包块

苏 蕾,侯顺玉,岳永飞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妇产科,江苏 苏州 215002)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aesarean scar pregnancy, CS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指受精卵着床于前次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处的异常妊娠过程。根据超声检查显示的妊娠囊的生长方向、子宫前壁妊娠囊与膀胱间子宫肌层的厚度进行分型[1],分为Ⅰ、Ⅱ和Ⅲ型。其中Ⅲ型最少见,而包块型属于Ⅲ型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生率更低。现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妇科2017年12月09日收治的1 例包块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6 岁,G3P1,因“间断少量阴道出血两月,量多一天”于2017-12-09入院。平素月经规则,14(5/25)量中,无痛经,1-0-2-1,2008-06-14外院剖宫产。LMP:2017-12-04。2017-08-06外院B超:胚囊36 mm*29 mm*51 mm,子宫下段前壁见56 mm*34 mm不均质回声,探及丰富血流信号,与胚囊相连,08-09外院行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的药流术,08-11行清宫术,手术顺利。09-10我院B超:宫腔下段内见60 mm*55 mm不均质回声,周边见彩色血流信号。两月前开始出现少量阴道出血,色暗,无伴腹痛,予药物治疗(具体不详)。11-25血HCG阴性。11-28外院复查B超:子宫前壁颈体交界处见52 mm*56 mm*65 mm回声紊乱区,凸向浆膜层,未见明显彩色血流信号。未予处理。今突发大量阴道出血,超过月经,色鲜红,急诊至我院,B超:子宫前壁肌层见47 mm*49 mm*48 mm混合回声,与肌层分界不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急诊拟“异常子宫出血”收入院。患者阴道出血多,保留导尿中。查体:血压95/58 mmHg,下腹见陈旧手术瘢痕,愈合可。妇检:暂缓。入院后考虑患者阴道出血量多,色鲜,共计800 mL,急诊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术中造影见左侧子宫动脉旁一支异常增粗动脉,术后阴道出血减少,盆腔MRI:剖宫产后表现,子宫峡部前壁局部菲薄,向外突出,内见异常信号影,约41 mm*39 mm*41 mm,考虑血肿。纠正诊断:1、Ⅲ型CSP;2、子宫瘢痕处破裂伴血肿。排除手术禁忌,于12-20行宫腹腔镜诊治术,宫腔镜:颈管正常,子宫峡部黏膜层见5 cm*6 cm的破损,伴肌层断裂,见紫红色血块及灰白色机化物附着,宫腔空虚,宫腔上段1/2部分形状及内膜正常,双侧输卵管开口可见。腹腔镜:大网膜与盆腹壁及子宫前壁下1/2、膀胱返折腹膜广泛致密粘连。分离粘连见:子宫中位,增大如孕40天+,子宫下1/2处增粗,前壁膨隆外凸,前壁下段瘢痕处见范围5 mm*60 mm的薄弱区,紫蓝色,薄弱区仅存子宫浆膜。子宫下段与膀胱粘连致密,双附件无异常。行腹腔镜下盆腔粘连分解+子宫疤痕切除+血肿清除+子宫修补+宫腔镜诊治术,手术顺利,病理:血凝块及纤维素样中见高度蜕变绒毛及少量平滑肌组织。术后阴道出血减少,于2017-12-25出院。术后4个月复查盆腔MRI无明显异常。

2 讨论

2.1 CSP 1978年Larsen和Solomon[2]首次报道提出了CSP的概念。CSP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由于近年来“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实,CSP的发病率也有所升高,但其发病机制至今未明,多数学者认为CSP时受精卵通过剖宫产子宫瘢痕的裂隙,或通过子宫内膜与瘢痕之间的窦道侵入子宫肌层,绒毛与子宫壁粘连,甚至侵蚀血管,导致CSP[3]。

2.2 诊断 CSP大多有停经、阴道流血、下腹痛的病史,难与宫颈妊娠、难免流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鉴别。结合血HCG、妇科检查、影像学等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在孕早期,因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故诊断困难。

B超具有简单、安全、无创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是诊断CSP的首选,特别是经阴道联合经腹超声检查,因其探头更靠近病变部位,分辨率较高,对血流信号敏感,更能进一步确定妊娠囊的部位、子宫前壁下段肌层的厚薄和连续性,及妊娠囊与膀胱的关系,但超声检查对术者要求高,且无法进行三维重建。近年来,因MRI有对软组织良好的对比度,且无电离辐射也被用于诊断CSP,但其价格昂贵,无法大面积推广。

2.3 治疗 CSP有多种治疗方法,但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标准,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术等。药物治疗中选择最多的是甲氨蝶呤(MTX),也有运用天花粉和米非司酮的报道。而MTX可以选择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4],也可以选择在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5],还可以选择全身用药,但其主要缺点是治疗时间长,且效果不确定。手术治疗又包括清宫手术、妊娠物清除术及子宫瘢痕修补术、子宫切除术。清宫手术又包括:B超监视下常规清宫术、宫腔镜下病灶切除术等。胡红等[6]的研究表明宫腔镜是一种微创手术,相较于B超引导能更直观地进行病灶定位,提高了手术的精准性,但其无法修复薄弱的子宫前壁瘢痕处的肌层。妊娠物清除术及子宫瘢痕修补术可以经腹、腹腔镜或阴道,具体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术者自身的手术水平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曾欢英[7]的研究表明腹腔镜手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术后恢复,减少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子宫切除术只适用于无生育要求或在紧急情况下为挽救患者生命。近年来也有报道运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CSP[8]。本例所报道的是包块型,多见于CSP流产后(如药物流产后或负压吸宫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物残留并出血所致。其相较于其他两型,发生大出血、子宫破裂等风险更高,故有剖宫产史的妇女再次妊娠,需要终止妊娠时,不能盲目行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需排除CSP,以免发生无法控制的大出血、甚至切除子宫。终止妊娠后,随访血HCG及盆腔B超是常规的手段。此例患者血HCG虽恢复正常,但其包块持续存在,考虑为左侧子宫动脉旁一支异常增粗动脉出血造成。本例采用宫腹腔诊治术,既处理了血肿和残留的妊娠组织,又进行了子宫修补,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患者的生育功能。故对于包块型CSP早诊断就尤为重要,及时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保留生育功能。

猜你喜欢

前壁肌层包块
小切口扩张后气管前壁穿刺切开术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与探讨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经闭孔阴道前壁尿道悬吊术与自体阔筋膜悬吊术治疗张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比较
以腹部包块为首发表现的子宫内膜癌一例
TURBT治疗早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分析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治现状及进展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研究进展
肩部巨大包块同时伴毛鞘癌及鳞癌1例
异位巨大囊性包块蒂扭转1例超声表现
HX-610-135L型钛夹在经尿道2μm激光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