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教育生态理论视角下的体育课堂管理研究
2020-12-08彭爽
◎彭爽
教育生态理论是研究教育中的生态主体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它把生态主体看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强调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协调发展。把教育生态理论运用到体育课堂管理中,解决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旨在使课堂管理中的生态主体充满生机与活力,促进课堂生态主体的和谐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形成生态取向的体育课堂文化
教师和学生的精神面貌是课堂文化主要表现,课堂文化提倡的是对学生生命的重视,是建立在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上的。生态取向的课堂文化倡导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和谐的课堂风气,否定了传统课堂以教师单方面输出,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把教育生态理论运用到体育教学中,需要形成生态取向的体育课堂文化。目前小学体育课堂中仍存在教师讲解过多,学生练习时间较少的局面。生态取向的体育课堂文化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过程,需要学生之间多体验、多探讨、多合作,教师仅处在一种引导、组织的角色,从而形成一种和谐、互助的教学氛围,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例如,在前滚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一人练习,一人保护与帮助,两人交换练习。学生在学会前滚翻的基础上,也学会了如何保护与帮助,在指导别人练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动作的记忆,不仅学到了体育知识与技能,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在我校“公能教育思想”理念的引领下,每个学科在课堂管理中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之外,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合作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注重和谐有序的体育课堂管理
教育生态理论下的课堂管理提倡的是对教师和学生生命的重视,形成一种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环境下,以教师和学生互为主体、相互尊重的一种交往活动,提倡对学生内在感受的关注。目前在体育课堂上,教师为了维持课堂秩序,过多的强调纪律,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学生自然对本身感兴趣的体育课失去兴趣。把教育生态理论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就要形成和谐有序的体育课堂管理。在和谐有序的课堂管理中,教学主体不是单一的教师,也不是唯一的学生,而是教师作为设计者、组织者、执行者,学生作为探究者、合作者,主动参与运动的过程。
例如,在体育教学中,学生通过发现式学习,学会一项体育技能让学生感受参与运动的快乐,这种心理感受是学生继续参与运动的动力,教师要带动学生的运动情感体验,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谐有序的体育课堂管理不仅能够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还能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动力,这就是生态下的体育课堂管理。南开小学的办学特色是“公能教育思想”,教师善于培养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我校在进行学科建设中,要求每个学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有质疑的环节,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这种教育理念正好与教育生态理论下的课堂管理相吻合。
三、建立生态型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实践也是有教育意义的,会直接作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效果。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导致师生关系是一种对立的局面,没有真正的做到民主、平等、和谐。
首先,对于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打破传统的教师权威性,在传统的课堂管理中,教师属于操纵者,他们对学生严格训练,传授运动技术,表现出了权威性,而学生毋庸置疑就成了被动接受者,他们体验不到学会运动技术给自身带来的成就感,处于一种无助、被动的局面。在生态课堂管理中,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要包容学生的心理、生理、认知水平,与学生通过沟通接纳学生的意见。在我校“公能教育思想”的开展下,提倡教师在教学中,要广泛采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作出合理解释;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锻炼学生自理自立的能力。在这种生态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共生共存,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在相互尊重、彼此沟通的情境下共同发展进步。
四、结语
教育就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生态理论下的课堂管理是塑造学生生命的过程和价值,追求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和谐统一发展,进而形成一种生态的、协调的课堂管理状态。以教育生态理论看待体育课堂管理中的现象,为体育课堂管理的实践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南开小学“公能教育思想”的带领下,我校在教学课堂管理中,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质疑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塑造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