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网络资源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2020-12-08
(湖北省建始县也州镇七里坪小学,湖北 恩施 445300)
在现代教育事业发展背景下,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这对于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水平进步带来了重要支持。网络资源作为网络技术中的基础内容,其可以通过发挥自身资源的丰富性、涵盖面等优势,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带来助力,实现对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考虑到小学生有限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做好对网络资源运用的方法分析,发挥出网络资源的教育优势势在必行,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探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网络资源的应用原则
(一)兴趣原则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实现对网络资源的有效应用,并发挥其对课堂教学工作的优化作用,就必须要坚持兴趣原则。所谓“兴趣原则”是指以学生兴趣为先决条件,所用应用的网络资源都必须要符合学生的兴趣需求,可以让他们在学习、体验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并对其产生更为深入的探究欲望,由此做到借助网络资源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主动性,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能够在网络资源的辅助下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能够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激发和语文知识积累提供助力与支持。
(二)恰当原则
恰当原则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网络资源予以有效应用的重要原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认识到网络资源虽然能够为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带来帮助,但其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所以切忌不可在课堂上不合时宜的过度应用,影响语文课堂原有的秩序和效果。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网络资源的质量对其予以科学设计,让其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最恰当的方式予以呈现,由此达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打下基础。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网络资源的应用策略
(一)运用网络资源,开展高效导入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初始环节,做好课堂导入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为拥有网络资源支持以前,小学语文教师的导入多以口头导入为主,内容也多限制在课前预习之中,这种导入策略虽然能够起到一定思维启发效果,但在兴趣激发方面有所欠缺。在网络资源得以在教育工作中应用以后,教师可以在分析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到网络上收集与之相匹配的资料,并将一些网络上的优秀素材、方法应用到导入环节中,这可以让导入环节的内容更充实,形式更新颖丰富,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带来了重要的支持。
例如在进行《猫》的教学导入设计时,我就在抖音、快手等软件上收集了很多关于宠物的趣味视频,包括狗、猫、柯尔鸭等。在课堂导入环节时,我先问学生喜欢什么宠物,有的学生说小狗,有的学生说小猫。接着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我搜集的网络资源播放出来,学生在观看这些萌趣、可爱的宠物的过程中,心中的情感体验会有所提升。在此基础上,我会告诉学生我有一个朋友,他和他的家人特别喜欢猫,但却从不养猫,这让我感到很疑惑,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他家看看,找一找他与家人喜欢猫却又不养猫的原因。因为学生的情感体验被网络资源所调动,所以他们会对我提出的问题产生疑问和兴趣,借助导入环节激发学习热情的目标由此得以实现。
(二)借助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借助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网络资源予以应用的基础方法。从课堂教学角度来看,受时间、空间及教材内容的限制,学生所接触到的内容相对有限,他们内心中的一些疑问也得不到解答,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出现知识盲区。为了进一步做好对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水平,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要尽量丰富其内容,让学生可以在教学资源的帮助下实现课文与现实相结合,由此来完成对他们以小见大、推此及彼的思维能力培养。
例如在进行《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学习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五位壮士的英勇无畏,我专门在网络上找到了影视资料,并截取五壮士跳崖的片段在课堂上予以播放,由此带给学生心灵和情感上的震撼。在此基础上,为了让他们记住狼牙山五壮士,我还给他们展示了我在网上所收集到的资料,包括名字、生平以及后人为纪念他们所设立的“五壮士纪念塔”,让他们在感到愤慨的同时,意识到革命烈士高尚不可侵犯,由此做到在完成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也为他们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情感培养打下基础。
(三)依托网络资源,实施趣味训练
课堂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其不仅是考察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基础方法,更是教师获得教学效果反馈的关键方式。传统的语文课堂训练以读背课文、写生字、练组词和造句为主,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强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记忆,但其并不能带给学生良好的体验,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拥有网络资源的支持后,教师可以学习网络上的一些优秀的训练方法,并实现对其与课堂教学内容的关联,由此做到在提升课堂训练趣味性的同时,进一步完成对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为高效的课堂训练环节开展提供助力。
例如在完成《匆匆》一课的学习后,我除了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之外,还将“藏、挪、徘、徊、蒸、裸”的生字作为游戏元素,让学生进行组词比赛,由此来考察学生对生字的理解和记忆效果。除此之外,我还会引用网络上较为典型的游戏方式,包括“汉字大会”、“中华好诗词”等,让学生以竞赛的方式去进一步完成对语文知识的探究,提升他们对于已学习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由此做到在完成课堂训练的同时,也可以实现对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为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构建提供助力。
(四)应用网络资源,布置实践作业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后作业也是非常关键的教学环节。虽然,从形式上课后作业是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但其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的关键环节,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对作业的批改来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在对网络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过程中,做好对课后作业的分析也非常重要。相较于课堂而言,课后教师对学生的约束力下降,一切学习行为都靠学生自觉。所以,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网络资源的应用由此得以展开。
例如在完成《草船借箭》一课的学习后,我就为他们布置了回家观看电视剧83 版《三国演义》中第34 集,让他们通过最直观、具体的方式去了解草船借箭事件,以及当时的赤壁之战,由此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感官体验,加强他们对于历史事件的了解。在观看完视频资料后,学生还需要写一篇以“如果我是XX(三国人物)”的作文,让他们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去进行创作,并进一步感受到写作文所带来的良好情感体验,由此做到在有效完成布置课后作业目的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与传承精神培养带来支持。
总结:
综上所述,做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网络资源的应用分析,不仅可以实现对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还能够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带来支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负责人,其在进行网络资源的甄选和设计时,一方面要考虑其在内容方面与课堂知识保持一致,另一方面要保证其可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需求,由此做到真正将网络资源的优势发挥出来,在带给学生优质的课堂学习体验基础上,为推动小学语文教育水平进步,实现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目标打下良好而又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