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经济的关系及影响
2020-12-08
(中共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委党校,云南 广南 663300)
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经济社会转轨转型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正在深刻变革和调整,既给社会带来了巨大活力,也使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更为集中、更加复杂、相互叠加。这需要我们在多样中求共识,多元中立主导。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更应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经济的关系及影响,在价值观的引领和支撑下,才能在众声喧哗中坚持中国道路,真正凝聚合力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发展和完善各项制度,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经济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紧密相连的,是不可分割的。实际上在宣传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市场经济基本原则的时候,就强调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一直到今天,还在讲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的问题,所以自由的问题在整个经济的领域里面,它是一个非常核心的要素,因为市场经济如果没有自由竞争,这个经济就没有活力了,就会把经济推向失败。但是,市场经济它又必须是平等竞争的,不能有过多扭曲平等竞争的一些非市场因素,特别是政府干预或其它一些非市场因素的干预,所以它必须是平等竞争的、公平的,而公平的保证,就是建立一个法治的框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上倡导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而这个要求是对整个社会,对这个社会中创业、创新、就业的所有人的规范。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完全一致、紧密相连的。
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确立经济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出台经济社会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做到讲社会责任、讲社会效益,讲守法经营、讲公平竞争、讲诚信守约,形成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政策导向、利益机制和社会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和现实利益密切相关的具体政策措施,要注重经济行为和价值导向有机统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实现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良性互动。建立完善相应的政策评估和纠偏机制,防止出现具体政策措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的现象。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市场经济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钱是衡量劳动价值的尺度,是占有社会财富的标志,在这种情况下,功利追求是市场经济的内在驱动力,也是市场经济的功利特性。物欲倾向使部分人过于迷恋对物质的享受和占有规范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以致形成了一种物欲化的社会心理倾向,导致了一些人的人格蜕变和人格庸俗化。这就需要以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进行市场交易的过程中不断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循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制,促进人们的精神需要和人格完善,实现经济发展和人格健全的双赢。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功利化必然导致中国的社会阶层加速裂变和贫富差距的逐步拉大,在我国社会分层结构中,一个显著趋势是公民的经济社会地位、生活方式、价值观等都多样化了。社会整合的难度明显加大,贫富差距产生了很多社会消极问题难以解决。同时导致另一些集团或群体的利益受损,改革推动着社会分化的加剧,这就必然要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原则规范市场经济的运行,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市场环境。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发展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市场作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让我国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只有市场经济才能促进经济发展,但是市场经济具有两方面,在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会有一些消极因素给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当前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贫富差距悬殊、物价飞涨、拜金主义盛行和犯罪率居高不下等问题。这充分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领域出现了重大问题,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自身的成长成才。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层次化和多元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导致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多极化划分严重,尤其是制度的保障和经济的活跃导致经济发展对思想领域的冲击较大。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已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新旧道德交锋相当激烈,有些旧道德观念已被否定,新的适应市场经济的道德观念还没有完全确立。公民思想素质参差不齐,道德素质的提高要比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更为困难。这从根本上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有的人质疑市场经济会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和道德水平造成较大冲击,对价值观来说,是一种思想意识的侵略。因此,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互相配合、相互补充,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无论是经济体系的建设,还是政治体系、文化体系的建设,都要考虑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支撑。因而,协调利益关系、凝聚社会共识的任务很重;稳定社会心理、维护社会和谐的任务很重;引导社会思潮,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任务很重。各种社会管理要承担起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注重在日常管理中体现价值导向,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总之,需要国家、社会、公民共同努力,不懈努力,才能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