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的新闻写作和创新

2020-12-08白永林

魅力中国 2020年41期

白永林

(榆林传媒中心,陕西 榆林 719000)

一、媒体融合背景下对新闻写作新要求

榆林市委按照中央有关媒体融合的精神,在充分调研和考察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在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坚持强化互联网发展原则、坚持资源优化共享原则、坚持精简高效原则下,打破报、台、网各自为政、互相割据局面,对榆林日报社、榆林广播电视台、榆林新闻网三家新闻单位进行整合,组建榆林传媒中心。

(一)新闻主体更突出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新闻写作方式已无法满足媒体发展和影响力提高的需求,新时期的新闻写作更注重新闻的主体作用,新闻记者、新闻记录者以及传播者需要在新闻写作和创新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对新闻观点及内容进行表达和阐述。同时在新闻写作过程中,还需要保持内容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因此对在新闻记者的专业素质和写作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1]。

榆林传媒中心成立的融媒体报道指挥中心,进行策采编发流程再造,实现功能集中化、产品全媒化,形成全新的协作、指挥机制。以内容创作为核心,实行项目制,实现同一新闻素材的多元化生产与发布,给用户提供优质厚重的内容,同时也不断加强培养了全媒体记者。

(二)实现了新闻内容由微观到宏观的转变

在传统新闻写作中对新闻写作手法和技巧更为重视,新闻写作往往更注重微观层面的表达,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写作中更注重挖掘新闻内容,对新闻素材背后的真相进行深入剖析,并对潜在问题进行探究,从而使新闻写作从微观向宏观层面实现转变。

榆林传媒中心采用全媒体报道机制,统筹报、台、播、网、新媒体,一体策划、一体实施、一体发布,移动优先,并应用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进行了全媒体报道。深入开展了县区、行业、企业新闻报道,为县域经济、行业、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开办“县区园区专刊”,“金融专刊”和广播电视专题节目300 多期。在全国报业推动脱贫攻坚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座谈会上,获得先进单位称号,3 件作品获得优秀作品奖。在全国报业大调研活动中,1 件调研报告获得三等奖。

(三)新闻内容编排和语言使用的精巧化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以及日常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新闻阅读趋向于碎片化,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对更多的新闻内容进行获取,同时大量涌现的各类媒体平台,也成为了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新闻写作和创新需要对目前的媒体环境及技术要求进行充分考虑。因此在进行新闻写作时,不仅需要对新闻版面进行考虑,还要对新闻内容整理编排进行合理安排,确保短小精练,另外针对不同的传播渠道,采用不同的编排方式,从而能够更好地吸引受众的注意,提高媒体自身的影响力。

二、媒体融合环境下新闻写作的创新要求

(一)转变写作理念

在媒体融合的发展背景下,应对新闻记者的主体地位加强重视,新闻记者进行新闻写作时,应不断积极转变自身写作理念,并结合具体的工作核心,积极开展舆论宣传工作,突出重大成就宣传报道,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精品力作,为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强大舆论支撑。随着互联网、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新闻信息的传播渠道越来越多元化,记者也需要在新闻写作过程中进行创新,并保证正确的价值理念和高度,对新闻行业和信息变化切实把握,使新闻写作的时效性和新闻价值不断提高。

(二)关于与新闻受众的互动

目前广大的新闻受众也成为了新闻信息的传播者和制造者,能够使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越,因此在时行新闻写作时,需要与受众加强有效互动,提高受众的关注度,并在相关话题讨论中,鼓励受众积极参与,并对自身看法进行表达,提高新闻价值的同时,使媒体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榆林传媒中心新闻工作者通过采编、播发、流程再造等环节,实现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融媒体报道中心对从客户端、微博、网站到微信、广播,再到电视、报纸的新闻顺次发布机制进行建立,吸引读者、听众、观众、用户、粉丝近200万,新媒体总粉丝数量由2018 年初的不足22 万增加到现在的80 多万。

(三)展现舆论引导力

由于新媒体信息繁多,并且呈几何倍数进行增长,同时信息发布门槛较低,相应的监管力度不足,也普遍存在着新媒体信息真伪难辨、良莠不齐的问题,也对受众及社会主流舆论造成极大冲击[2]。因此在进行新闻写作和创新时,需要保持传统媒体的优势,确保新闻的准确性、客观性和真实性,同时新闻应更贴近群众的实际生活,并注重新闻的地域性,通过报道当地的典型事例,对受众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促进社会主流舆论的正向发展。

结束语:在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新闻写作也需要不断转变理念,创新写作方式和技巧,并通过自身品牌的形成,使公信力和感染力有效提升,同时进一步促进媒体影响力的扩大及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