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恩格斯的平等观

2020-12-08孙慧娟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恩格斯观念人类

□孙慧娟

(中国矿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3)

《反杜林论》一书在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同时,以科学社会主义为中心,批判了杜林在道德和法方面形而上学的错误理论。就平等观而言,恩格斯深刻批判了杜林的平等观。在对平等的内涵、来源及发展过程进行详细阐述时,恩格斯剖析了资产阶级平等观存在的阶级本质问题,阐释了无产阶级平等观的根本要求——消灭阶级。一方面,恩格斯认为杜林阐述的平等观是完全脱离现实的;另一方面,杜林的思想在恩格斯看来是谬论,主要表现在杜林提出的“平等公理”以及暴力是不平等的来源等思想。

一、批判杜林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平等观

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从四个方面揭示和批判了杜林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平等观:

(一)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方法论

杜林对于问题的研究是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机械地应用到包括社会历史在内的一切研究领域。在对待平等问题时,恩格斯指出:杜林采用的研究方法从本质上看已经脱离了现实社会关系,它是一种虚拟和构造出来的道德方法,这种从相关的所谓“概念”中构造而来的方法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先验主义认为,研究方法是:“不是从对象本身去认识某一对象的特征,而是从对象的概念中逻辑地推论出这些特征。”杜林把“每一类认识对象”分解为“最简单的要素”,继而把“公理”应用于那些“要素”,再机械地得出“结论”。恩格斯表示杜林将公理与要素相互运用而得出来的结论,完全脱离了现实,为滑稽。他批判杜林脱离现实本质且本末倒置所建构平等理论的方法是先验主义方法的变种,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无法把握事物之本质。

(二)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平等公理”

杜林提出的“平等公理”也受到了恩格斯的批判。杜林表示,在社会组成要素中,“最简单的要素”至少需要由两个人组成。杜林以此为依据而做出推断:“两个人的意志,就其本身而言,是彼此完全平等的,而且一方不能一开始向另一方提出任何肯定的要求。”我们根据杜林的这种观点可以看出,当两个不同的人如果存在完全平等的意志,那么此时一方没有权利要求或者是命令另一方,这是最基本的道德。但恩格斯看来,两个人的意志完全平等,这不仅不是公理,更是一种不合乎逻辑的“自我意定”;社会问题充满着诸多的复杂性,现实社会也不仅仅只是道德和法律那么简单,所以杜林将社会等同于两个人,这种不基于现实而考虑的臆想是完全的谬论;从根本上看,杜林错误性地将人和平等建立在抽象基础上。

(三)恩格斯批判了杜林关于“暴力是一切不平等的来源”的论断

在杜林看来,如果两个人平等,那么一个人就不能以命令的口吻要求另一个人做事,这是平等意志的体现。当一方采取命令甚至暴力手段达到要求,不正义就出现了。杜林认为导致不平等的根源是暴力方式,还表示,在过去,人类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对不正义现象和行为进行斥责及惩罚的过程。然而恩格斯并不认同,他认为,两个意志在任何愿望皆不存在的时刻才是平等的,“抽象的人的意志”一经转化为两个“现实的人的意志”的时候,所谓的平等也就终结了,不复存在了。

(四)揭露了杜林平等观中存在的不合逻辑和自相矛盾的地方

杜林平等观中的矛盾点有三个,我们可以用“三次退却”对其进行归纳:第一次退却是在生理上两个人存在不平等现象;第二次退却是道德上两个人存在不平等现象;第三次退却是精神上两个人存在不平等现象。杜林一次次退却,恰恰说明他的平等观是不科学的,没有现实根据的,且常常会出现观点自相矛盾的情况。由于无法自圆其说,他只有采取这种退却的方法来摆脱困境,从而证明确实存在不平等的现象。但是恩格斯却极为深刻地将杜林平等观中这些自相矛盾的地方揭露出来,并公布于众。

二、恩格斯的平等观要义

(一)现代社会的平等

平等观对于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具有强大的推动和鼓舞作用,激励着无产阶级投身于社会主义运动。现代社会的平等意味着整个社会能够实现多方面的平等,比如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等。当然,这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层面的政治地位的平等以及社会地位的平等。只有人人平等,不存在从属或受制关系,这样的平等,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平等。恩格斯对于平等所做的论述是“一切人,或者至少是一个国家的一切公民,或者一个社会的一切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1]106。

(二)经济基础对平等观念的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是建立平等观念的前提条件;生产力如若得不到相应的发展,那么,人类社会将不可避免地发生争夺必需品之争。只有生产力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中得以发展,才能够避免陈腐的东西死灰复燃。恩格斯曾指出,“平等只能是历史的产物,经济的产物。”恩格斯视平等观念为思想的上层建筑,同时也会受到经济基础的影响。

(三)平等观念的范畴

平等观念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以运动着的历史范畴状态而存在着的。平等观念的出现形式,无论是以资产阶级的形式出现,还是以无产阶级的形式出现,它都是历史的,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条件。不同的历史,不同的阶级,就会有不同的平等观念;永恒的、超阶级的、超历史的平等观念是不存在的。平等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平等观念的内容时刻都在变化,并且伴随着人类历史形态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四)真正平等的实现途径

消灭阶级是实现真正平等的唯一途径。平等,不论是从属于哪一个阶级,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平等观念在十八世纪之所以能够被广泛传播,并非作为“永恒真理”而得以传播,而是因为它符合那个时代的要求。恩格斯指出,平等观作为思想上层建筑,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平等观作为历史发展的产物,时时刻刻都会发生变化。平等观属于社会上层建筑,具有明显的阶级性;而不平等之所以会产生,其根源恰恰在于阶级社会的产生。所以,人类社会要想实现真正的平等,必须消灭阶级。

三、恩格斯平等观的时代价值

恩格斯的平等观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永远属于无产阶级的,他们始终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来思考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于干扰和阻碍无产阶级争取人类解放运动的一切谬论进行毫不留情的斗争。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忠贞不渝的价值立场。[5]9恩格斯的平等观反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了“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都是消灭阶级的要求”[2]448的著名论断,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指导,为构建社会主义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思路。

(一)恩格斯的平等观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丰富了人类平等思想体系的内涵

作为一种解放全人类、让人类实现真正平等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对杜林哲学关于平等观的方法论及其相关内容进行了严格的批判,阐明了研究平等观的科学方法论,通过揭露杜林平等观之虚伪性和阶级实质,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平等观,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丰富了人类平等思想体系的内涵。

(二)恩格斯的平等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平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的指导

科学的理论指导是解决我国现代社会中矛盾产生的主要方向。恩格斯指出,平等观受经济基础影响。恩格斯的平等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平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的指导,也就是说,面对现在社会衍生出的各种类型问题,只有发展经济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方式,除此而言他均为次要。

(三)恩格斯的平等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道路

“人类真正的平等是政治地位的平等和社会地位的平等。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与法治的社会。”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提及,“要不是每一个人都得到解放, 社会本身也不能得到解放。”[1]311人类想要做到真正的平等就是政治和社会平等,将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置于第一位,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而平等的地位并不是空虚存在的,需要法律作为保证。恩格斯的平等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道路,指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经济、法律、制度三重保障。

(四)恩格斯的平等观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融合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这是解决我国现代社会生活中遇到各种问题的基础保证,且极大程度地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基础价值观,而且加大力度让我国迅速发展。“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发展的目的是造福人民。要使得发展更趋于平衡,让发展机会更趋于均等,发展成果人人共享,那么就要大力完善发展理念和模式,进一步提升发展的公平性、有效性和协同性。

四、结语

恩格斯是社会主义创始人之一,他在《反杜林论》中给出了平等观念的独到诠释,恩格斯的平等观在人类平等思想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平等观对于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具有强大的推动和鼓舞作用,激励着无产阶级投身于社会主义运动。恩格斯对于平等所做的论述是真正的平等观,即“一切人,或者至少是一个国家的一切公民,或者一个社会的一切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1]106。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对杜林哲学关于平等观的方法论及其相关内容进行了严肃的批判,阐明了研究平等观的科学方法论,通过揭露杜林平等观之虚伪性和阶级实质,从而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平等观进行了最终确立。

猜你喜欢

恩格斯观念人类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阐释
维生素的新观念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坚持系统观念
德国多种活动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人类第一杀手
“吃不下早饭”的恩格斯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