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的思考

2020-12-08刘建强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

艺术家 2020年1期
关键词:民间舞民族特色民间舞蹈

□刘建强 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创作应该深深根植于不同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力求创作出具有不同民族特色与地域文化的优秀作品,在充分表达民族风情的基础上,充分弘扬当代的中华文化与中华精神。这不仅仅是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更是民族舞创作者及文艺工作者的职业追求。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现状

当前中国民族民间舞在创作上出现了两个比较明显的问题。首先,很多民族舞蹈艺术创作者在进行民间舞的创新与发展过程中过分重视原生态的表达,但在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过于展现原生态的民间舞蹈作品已经很难满足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既无法有效吸引大众深入了解相关民族文化,也无法充分展现民间舞蹈的魅力。尽管民族民间舞大部分起源于民间原生态的文化与习俗,但是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还要充分考虑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通过适当的创新与调整将民族性与时代性进行有机融合,从而激发观众更深刻的艺术共鸣。其次,部分民族民间舞者在创作过程中过分考虑时代性与社会性,在科技与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舞蹈观众的审美理念与审美需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中国民族民间舞也在不断改变,但是这种改变在无形之中也给民族民间舞的发展与传承带来了新的冲突与挑战,即如何才能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更好地融入时代特征。部分舞者在探索过程中为了迎合当代观众的审美,过分追求现代元素,从而使很多民族民间舞蹈变得既没有原生态的民族特色,也无法引领时代的潮流。如果一个舞蹈作品不能充分表达出特定民族的文化内涵,就无法实现真正的发展与创新。对于民族民间舞创作来说,首要的就是传承民族特色与民族文化,在把握民族性与历史性的基础上,适当进行现代化的创新与改革。

二、如何使民族舞蹈符合当代观众审美需求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多个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生活习俗与文化特色,因此在进行民族民间舞创作时,需要充分深入民族生活的内部,从不同的民族信仰与民族风情中寻找创作灵感。与此同时,面对社会的进步与观众审美需求的变化,在进行民族民间舞创作的过程中,我们要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前提下充分融入时代因素进行改革与创新[1]。作为民族民间舞者,我们要紧跟时代潮流,摆脱传统民族民间舞传统创作模式中过于看重原生态的束缚,在舞蹈题材的选择、舞蹈动作的编排及舞蹈风格的设置等方面进行情感与技术层面的创新性表达,开创富有时代气息的民族民间舞蹈风格,从而使民族民间舞蹈更能够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与审美理念。

以经典的民族民间舞蹈《春》为例,该舞蹈是著名的朝鲜族舞蹈,无论是舞蹈的语言风格还是整体调性的表达,都具有独树一帜的鲜明性格。创作者在充分保留朝鲜族地域特色与文化风格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采纳与融合了一部分西方现代舞的舞蹈语言与舞蹈风格,如在音乐剧目的选择和舞蹈造型的创作甚至舞者造型的设计等各个方面,都充分展现出了一个生动直观的“春”景画面与“春”之感觉。而且这个舞蹈作品综合融汇了朝鲜族的民族特色与现代化的西方元素,刚柔并济,动作流畅,情感充沛,富有韵律感与动感,将“春”日的生机与活力以及旺盛的生命力都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给观众以美的享受。整个作品在有效把握民族核心要素的同时结合了当代舞蹈观众的审美需求,这也是这个民族民间舞蹈能成为经典作品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如何把握舞蹈动作语言的民族符号化

在科技与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观众接触到的舞蹈种类与艺术作品的增加,人们对舞蹈作品的审美标准与艺术追求也在日益提高,这就在无形之中要求民族民间舞蹈在创作时要开始考虑进行一些改革与创新。但是这种改变并非将民族原生态的东西全都改得面目全非或者直接抛弃民族特色进行完全西洋化的表达,而是在尊重传统特色与传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原生态与时代革新之间的融合[2]。其中涉及舞蹈动作语言的设计与创作还是要回归到民族与传统中,充分保留不同民族之间的民族符号与文化内涵。而且,创作者要深入掌握各民族的民族历史、风土人情、气候演变、文化习俗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中提取出属于不同民族的民族符号。

例如,经典的民族双人舞蹈《老伴》就是舞蹈创作者在深入了解胶州地区的民族特色与生活习惯之后所提炼出来的带有浓郁的胶州特色的民间舞蹈。创作者在真实体验、感受过胶州老年人群的日常生活之后,结合胶州地区特有的秧歌动作,通过特定的角度与主题,直观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对富有胶州特色的老年人携手相伴的画面与形象。在简短的几分钟内,充分表现出了老年人虽然激情不再,但“夕阳晚红老来陪伴”的人生经历。通过这个民间舞蹈作品可以发现,只有深入不同民族的日常生活,创作者才能更好地挖掘出独具该民族特色的民族符号与民族特征,而且这类作品的存在无形之中也在不断推进民族民间舞的传承与创新,在充分展现民族符号与民族文化的同时,给予观众一种深刻的人生感悟。

四、如何探寻民族题材的选择

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过程实际上就是将群众生活与艺术创作家的想法进行有机融合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任何民族民间舞蹈都是对实际日常与社会生活的写照与折射。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应该从民族传统与时代特色之间的结合出发,不过分追求原生态的民族特色表达,也不过分注重现代社会的发展,在结合观众审美需求变化的基础上,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这就需要创作者在选择题材的时候把握合适的尺度并具备一定的独特视角,在尊重传统的同时又能展现时代的特色。

例如,以中国朝鲜族经典的舞蹈《扇骨》为例,这个舞蹈作品在题材的选择上充分考虑了传统的民族文化与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之间的链接与融合,一方面充分表达出了朝鲜族的风格与特色,另一方面合理结合了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朝鲜族舞蹈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气息的变化来带动肢体动作的变化,该舞蹈的主要动作是通过膝部的屈伸来带动全身肢体的不断变化,从而展现出一种流线型的韵律感,进而表现出朝鲜族女性的婀娜姿态。除此之外,创作者还在此基础上挖掘出一个创新点,突破了传统风格的桎梏,让舞蹈气息的变化更加扩散与突出,进而使舞蹈的动作力量得到进一步延伸,更加深入地表达了朝鲜人民对自己民族的深厚情感。

结 语

综上所述,中国民族民间舞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艺术表达形式与民族文化展现方式,承载着我国数千年的历史文明与各个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民族内涵。在经济与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要想继续促进民族民间舞蹈的进一步传承与发展,必须在充分结合时代特色与当代观众审美需求的基础上,深入各民族的日常生活,并从中挖掘出独树一帜的民族内核与民族题材,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提高民族民间舞的整体创作水平。

猜你喜欢

民间舞民族特色民间舞蹈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地域特色舞蹈在高校课程中推广的思考
论民间舞课堂教学的继承与发展——以“东北秧歌典型人物精品课”为例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普通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改革探讨
广西民间舞与旅游表演的链接现状与提升
凸显民族特色 余热倾情后生
民间舞蹈教育中双重视角分析
民族特色是创意设计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