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防卫人视角下的正当防卫认定研究
2020-12-08张宝
张宝
(浙江京衡(郑州)律师事务所,河南 郑州 450046)
近年来,因防卫致人伤残、死亡且最终认定为正当防卫案件数量逐步增多,由此引发社会、法学界人士的高度重视。案件定性为正当防卫或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直接影响当事人命运,也对当前防卫制度的施行、公平正义的彰显、法治秩序的维护有重要作用。因此,案件准确定性意义重大,对司法人员的司法水平、司法理念、担当精神,都存在巨大考验。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承担保障人权、惩治犯罪的双重职责,根据2019 年12 月30 日起施行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相关规定,明确了检察机关适时介入侦查活动权,特别是可能涉及重大故意伤害、正当防卫命案等,需要检察机关适时介入。
一、正当防卫起源和发展
正当防卫一直各国法律关注的热点问题,原始社会的同态复仇、以牙还牙就是起源最早的正当防卫的雏形,公元前五世纪,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也有正当防卫的相关规定,如果一个人在夜间行窃,当年被杀死,这并没有触犯法律。中国古代的法律有类似的规定,根据唐律规定:“诸夜无故入人间,笞四十,主人灯时杀者,勿论”。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的刑法都有正当防卫的相关规定,我国正当防卫的相关规定和制度还在不断的修改和完善中,但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认定正当防卫的标准过高,对于正当防卫制度和司法实践都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二、正当防卫在民法和刑法中的区别运用
(一)防卫动机存在差异
我国法律体系当中对防卫行为有相关规定,但是民法和刑法的细节定义却对正当防卫有所差别,民法中是根据民事侵权的形式确定正当防卫属性,如果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下实施防卫行为,保护个体的生命财产不受威胁,这不仅能体现法律的约束性,对公民的利益也有极大的保护作用,也展现了法律的有序性。在这种规定的要求下,有关民事侵权案件引发的财产损失以及犯罪情节较轻而进行个体防卫的行为,我们就要分析其防卫行为是否正当。相应的,社会个体会在国家、社会利益和公民个体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开展的防卫行为,符合法律规定为正当防卫,如果在此基础上过度防卫就会定位为防卫过当。假如正当防卫的落实既容易防卫过当,又能够出现滥用权力的现象,那么法律规定中的正当防卫就失去了法律赋予其保护公民个体权益不受侵害的意义。
(二)正当防卫时机不同之处
在我国法律制度日益完善的环境下,对于正当防卫行为的法律性质日趋明晰,其中最关键的限制条件就是正当防卫的时机。在我国民法内容中,正当防卫属于侵权的行为,而侵权行为说产生的后果与犯罪行为相比较,还存在很大差距。我国公民自身利益在受到外界损害时,会首要思考保护措施。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正当防卫具有一定的被迫性,可在法律中以被迫程度作为判断的基础。而在刑法内容中,对于正当防卫的界定主要从犯罪行为而言,所造成的结果要大于在民法中的界定。对于正当防卫时机判定来看,行为人被迫情况下行使正当防卫,会出现对于个人利益的损害,影响我国法律的秩序。为此,公民为保障个人、社会、国家利益不受到侵害,而在必要的情景下实施正当防卫,以免在选择的犹豫上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三)正当防卫限度差异性
法律范围内所规定的正当防卫行为不需要负法律责任,但是并不代表着所有正当防卫行为都不必负法律责任。对此,在法律上有着清楚的规定,一旦行为的限度超过法律规定的限度,就会出现防卫过当的情况,而必须接受相应的法律制裁。在我国民法上对这一限度的规定,主要是包含必要限度和超过必要限度两方面,而产生的不必要伤害。这就规定内容与刑法的上所规定的限度存在显著不同。在刑法内容上,对正当防卫行为是否造成伤害这一限度的判定,主要是指行为人双方行为强度的比较,讨论行为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对人进行故意的损伤,致使人身体出重大伤害等严重的后果。这一概念中的必要限度,一定程度上放松对行为人防卫的规定,一定程度上增加行为人主动防卫的积极性。从二者对于防卫限度的界定的差异,可知民法中对于防卫的限度低于刑法的限度。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刑法中法律规定说针对的是犯罪行为,而犯罪行为对社会和个人会造成较大的伤害和影响。因此,在明确正当防卫限度时,会利用相关规定来激发公民行使这项权利的主动性,以最大限度的保障公民的人身安全。充分体现出我国法律制度对于人的保障,彰显其法律内容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四)法律不同特征决定了正当防卫不同属性
想要保证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就要赋予其在危机事件时保护自己的权利,所以民法当中的防卫权是重要且合法的权利内容。由此可以确定,防卫权的存在和定位,是为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免受侵害,在民法当中明确公民的人身和财产权利是明确救济权的重要方式,民法当中对防卫权的确定,使其主要的法律归属形式之一。另外,因为刑法作为民法和其他法律的基本保障,如果个别部门在处理法律事件时存在不足,影响了社会关系的正常发展,就需要由刑事机关依托刑法规定来处理案件,同时追究刑事责任。分析刑法的特点可知,刑法不具备授权性,所以刑法范围内的权利不包括防卫权。
结语
总而言之,虽然正当防卫是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但在行使这一项权利时,需要区别民法和刑法上对这种行为的限定,在合法范畴内更好地行使权力。同时,还要明确两种法律对行为动机、时机、限度方面的规定,在行使时要把握好限度,在保障自身以及不受侵害时,不要对他人造成不必要的损伤,进而避免受到法律的惩罚和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