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抗Jo-1抗体阳性的抗合成酶综合征1 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20-12-08封其华
张 瑾,封其华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江苏 苏州 215003)
抗合成酶综合征(antisynthetase syndrome,ASS)是以肌肉非化脓性炎症为特征的多系统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病因尚不明确。多以肌无力为首发表现,其特征是存在以下三种主要症状中的至少一种:肌炎,间质性肺病,关节炎,机械手/脚可能出现的继发症状,雷诺氏综合征和/或发烧,以及在外周血中检测到抗氨酰基-tRNA合成酶抗体(ARS)[1]。它不易早期诊断,易累及肺部,未及时诊治,病情可迅速发展至危重症。本研究回顾分析确诊的抗合成酶综合征1 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经过及预后。
1 临床资料
患儿,女,8 岁,因“间断发热20余天,四肢乏力3天”于2018年08月23日收治入院。入院前20余天前出现发热,热峰39 ℃,无抽搐,门诊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1.35 ×109/L、淋巴细胞27.4%、中性粒细胞60.6%、C-反应蛋白3.16 mg/L;先后予“头孢克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后患儿体温可降至正常。但入院前3天患儿出现四肢乏力,行走不稳,且入院当天患儿再次出现发热,为进一步诊治收住入院。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均无殊。入院体格检查:心率108 次/min,呼吸26 次/min,体重25 kg,脉氧98%(未吸氧),血压110/68 mmHg;神清,精神可,营养良好,无特殊面容,全身无皮疹,双手食指外侧皮肤粗糙,呈机械手,颈部未及淋巴结肿大,扁桃体Ⅱ度肿大,无杨梅舌,无口唇皲裂,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啰音,心律齐,未及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病理反射阴性。实验室检查:白蛋白30.1 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832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961.9 U/L、肌酸激酶26 056.1 U/L;CKMB 419 ng/mL、肌红蛋白>1 000.0 ng/mL;24 h尿总蛋白1 728 mg/24 h;补体C3 0.67 g/L、补体C4 0.14 g/L;铁蛋白601 ng/mL;IL-6 10.9 pg/mL,IL-10 9.7 pg/mL;高敏C反应蛋白、EB病毒DNA、曲霉菌抗原、隐球菌抗原、念珠菌抗原、G-试验、T-spot均阴性;自身抗体初筛:抗Jo-1强阳性(+++)、抗Ro-52强阳性(+++)、抗核抗体阳性(+)、抗核抗体颗粒型1:100;肌炎抗体:抗Jo-1抗体IgG强阳性(+++)、抗Ro-52抗体IgG强阳性(+++);骨髓涂片、遗传代谢(外送):未见异常。肌肉MRI:双下肢软组织弥漫性水肿考虑,关节未见异常;胸腹部CT:两肺炎症,两侧腋窝下多发小淋巴结;肺功能:中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心脏超声无殊。结合临床症状及检查确诊为:1、抗合成酶综合征,2、肺炎。予阿奇霉素、头孢唑肟抗感染,入院后予小剂量甲泼尼龙静滴,确诊后予3 d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后减量,并逐渐序贯为甲泼尼龙片口服;因入院后肌酶明显升高,入院后予血液灌流及血浆置换,入院后半月后予环磷酰胺(0911-0912、1013-1014)、丙种球蛋白静滴。后患儿体温平稳,双下肢肌力恢复,出院时双下肢肌力V级,复查肌酸激酶1 056.6 U/L;自身抗体初筛:抗Jo-1阳性(++)、抗核抗体阳性;胸部高分辨CT:两肺炎症较前部分吸收。
出院后定期复诊:长期甲泼尼龙片口服,定期入院静滴环磷酰胺共8 次,后期门诊加用吗替麦考酚酯口服治疗。末次复诊查肌力正常,复查CKMB、肌酸激酶正常;自身抗体:抗Jo-1可疑(±)、抗Ro-52弱阳性(+)。
2 讨论
抗合成酶综合征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2~3倍,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感染可能是诱因,可能存在HLA基因相关位点异常,值得探讨。抗合成酶综合征表现为肌炎为主,肺和/或关节受累,在某些情况下还表现为典型的皮肤症状,雷诺氏综合征和/或发热。若有肺间质性改变,可能迅速进展危及生命。
提示抗合成酶综合征的肌炎特异性抗体,是ARS。目前已知有11 种抗合成酶抗体,其中8 种已被确定为有皮肌炎的临床表现。迄今为止,抗Jo-1抗体是最常见的[1]。主要的8 种ARS为:Jo-1、PL-7、PL-12、EJ、OJ、KS、ZO、YRS/HA[2-3]。每个抗ARS的亚组中有抗合成酶综合征的部分表现,但每个表现出现几率不同,雷诺现象在抗PL-12和抗PL-7患者中更常见,机械手在抗Jo-1患者的频率最高,多发性关节炎在抗Jo-1患者中最常见,在抗OJ患者中很少见,皮肤表现主要见于抗PL-12、抗PL-7、抗EJ的患者;抗Jo-1,抗EJ和抗PL-7属于肌炎相关,抗PL-12、抗KS和抗OJ与肌炎关系不大,大量抗PL-12阳性的患者为无肌病性皮肌炎(CADM),抗KS和抗OJ几乎仅与间质性肺疾病(ILD)相关,几乎所有患者在疾病过程中都会发生ILD[4-7]。可将这些患者分为三组:先肌炎后ILD的患者,先ILD后肌炎的患者,ILD、肌炎同时发生的患者[2]。抗Jo-1皮肌炎患者具有更多的肌肉和关节受累,更少的血管和皮肤受累,非Jo-1的ARS抗体与早期、更严重的ILD相关,并且预后不良,生存率低。抗ARS抗体的筛选和鉴定有益于预测ILD的发作[3]。
其他检查有助于诊断、鉴别诊断。根据临床情况,这些可能包括以下各项:肌肉酶、肌肉MRI、肌电图(EMG)、肌肉活检、肺功能检查、肺部高分辨CT。
抗合成酶综合征属于特发性肌病(IIM)范畴,EULAR/ACR在2017年制定并验证了成人和青少年IIM的修订分类和诊断标准[8]。目前抗合成酶综合征诊断依据主要为:检出抗合成酶抗体,同时有其中两种特征(ILD,炎性肌病、炎性关节炎)[9];抗ARS患者首次临床诊断可为皮肌炎、多发性肌炎、无肌病性皮肌炎或间质性肺炎;抗ARS患者常具有更突出或严重的肌炎和ILD,并且它们通常缺乏其他肌炎抗体的一些临床特征[10]。临床上除了与神经肌肉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相鉴别外,与其他肌无力为首要表现的结缔组织病鉴别也是一难点,特别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系统性硬化症、重叠综合征及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关于SLE及系统性硬化症都有明确的诊断分类标准。
目前抗合成酶综合征的治疗方案依据皮肌炎或多发性肌炎,主要为病情较轻者,首选泼尼松,剂量应逐月减少,至肌肉功能改善的最小有效剂量。逐渐减量治疗的总持续时间至少2 年;联合甲氨蝶呤联合免疫抑制,但对于患有肺间质病变的患者,考虑甲氨蝶呤的肺毒性不建议选用,可选用吗替麦考酚酯。对于临床表现、病情较重者,建议予甲泼尼龙冲击:20 mg/(kg·d),最大1 g,连3 d[11]。对于复发或难治性患者(对激素无反应/合并有间质性肺炎),加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1~2 g/(kg·月),IVIG还可以有效治疗难治性ILD和与PM和DM相关的食道受累[12];免疫抑制剂可改为环孢素A(CsA),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在治疗与肌炎相关的ILD中的有效性较好[13];对于严重危及生命的抗合成酶综合征或合并间质性肺炎,建议静滴环磷酰胺[14];治疗效果欠佳者可考虑生物制剂治疗。本例患儿未治疗前肌酶谱明显升高,期间查高分辨CT提示两肺炎症,不排除肺间质改变,为危重型,予血液透析、大剂量激素冲击、环磷酰胺静滴后病情明显好转,后期定期复诊评估预后较好。
综上所述,抗合成酶综合征多以肌无力为首发表现,可有发热、机械手、肺间质病变为表现,易延误诊断。引起抗合成酶综合征的肌炎特异性抗体以抗Jo-1抗体阳性最为常见;儿童无力或肌酶明显升高可有神经内外科、内分泌遗传代谢科等疾病的交叉,所以临床医师均应对此疾病有所认识。需结合临床表现、皮肤查体、肌酶谱、血清肌炎特异性抗体、肌肉MRI及肺部高分辨CT等,以及时诊断、预防危重症并及时合理治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