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美术史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2020-12-08郑瑞利

魅力中国 2020年24期
关键词:美术史教学模式教学

郑瑞利

(平顶山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近年来,随着国家推进教学改革力度的深入,各种新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花样翻新。其中讨论式教学模式也成为教育教学方法中运用最广、实施最多和效果显著的一种教学模式。关于讨论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论文和著作也大量涌现,这些现象无不与国家的政策推广和教育体制逐步改革有密切的联系。2010 年5 月5 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讲话中提出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科学研究水平等方面的要求,并明文规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在此高校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成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内动力。

教育学家巴班斯基把教学划分为三类,其中在第二类教学方法中提到了激发学习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讨论式教学模式即属于在讨论中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种方法。威斯顿和格兰顿的教学方法分类中有一项相互作用的方法,其实施过程也是以讨论为主。讨论式教学法在国际上的教育教学理念中都是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发现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尽管几年来国内在教学方法改革中从中小学到高等教育都把教学改革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讨论式教学模式在美术史教学中的探讨和应用仍然处于起始阶段。在图像化广泛使用的今天,媒体传播的多样化和图像随处可见的情况下,企图在课堂中以精美的艺术品图片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显然已经过时。学生已不是那些没有见过世面,信息接收量很少的学生了,当下的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社交软件、书籍、生活环境等多种途径接触到海量的艺术品图片信息。因而,只提供图片欣赏已远远不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讨论式教学模式通过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启发和设置任务,引导学生就某一美术史的问题或艺术观点进行交流、探讨和搜集相关资料等形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其价值在于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利用学生的手机、艺术类网络平台等,真正实现学有所用的应用型人才目标。

根据本科阶段美术学专业美术史教学的大纲安排,美术史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美术史和外国美术史两大类。传统的美术史教材大多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安排教学内容,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以教师为主,以学生听讲为主要学习方法,结合PPT 图片辅助学生理解和观察艺术家作品。这种方式的缺点是学生面对枯燥的讲解无法真正产生对作品的兴趣和对美术史知识的了解。美术学专业的学生观念中普遍比较重视绘画技法类的学习,而轻视理论论知识。如何吸引美术学专业的学生提高学习美术史的主动性,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考试基本靠背诵记忆转变为主动探索式的知识理解方式,这是美术史课堂教学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讨论式教学模式首先需要教师做好讨论前的大量准备工作,将每次课程内容中所要讲解的重点、难点问题分析、梳理,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结合时下的新观念、新时尚,提出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技法等密切相关,吸引学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讨论、寻求好的解决方案。可以各抒己见,也可以分组讨论,最终协商出小组共同认同的意见,与其他各组分享彼此的论点或答案。讨论式教学结合实际课堂需要,对美术史中一些难易不同的问题可以分为课下讨论和课上讨论。比如对一件艺术家作品的直观感受,在分组讨论时可以不必查阅资料,凭学生的直觉欣赏,对作品的构图、色彩、笔触、题材、表现手法等进行简短的课上讨论,并形成小组意见。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画面形式与内容的基本能力。对于美术史有重要意义的话题或有争论的观点,甚至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的新领域,是需要学生课下花时间和动脑思考的难题。例如中国美术史教学中关于中国画的笔墨重要性的讨论,学生就需要在课下查阅很多关于传统中国画中笔墨的论题,以讨论当下在中国画的创新发展中笔墨是否仍是中国画形式美表现得重心,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将如何继承笔墨的表现形式;还有哪些元素是中国画中可以继承和创新的方向。这些比较有深度和广度的讨论题目对学生来说就不能仅靠直觉就能想出答案,而是需要一番努力,找一些资料才能给出回答。课下讨论的问题既可以通过网络方式推送到学习平台,也可以书面形式形成讨论话题,直接抛出问题,让学生在课下抽时间解答。对于课下讨论,还应照顾到小组分工的细致,每个同学可根据自身的兴趣选取不同时期艺术家对笔墨的表现和艺术观念,从而能在小组内多角度分析同一个问题,在不同小组间还能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和共享图像资料。当然,对于讨论式教学模式来说,方法的实施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而对于教师总结梳理问题,才是真正体现教师水平和把控能力的重要方面。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广泛而深入的知识储备,对学生回答问题中可能得出的结论有比较清楚的把握和引导。制定规则时兼顾多元化、真实性和独特性的原则。既保证学生能有多种渠道的思路和解决方法,不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又要有一定的导向性,而不是漫无目的不着边际的探索。在课下讨论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网络学习平台或者可能会用到的史料范围,以使学生能按时完成任务。

课堂讨论的方式有多种:

一是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学生提供面对面的讨论环境,比如桌椅板凳的围坐式安排,或者分组讨论式有相对独立的空间,形式感或者仪式感也是讨论中必要的部分,有了仪式感能增加交流的气氛和趣味。笔者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实验讨论式教学模式发现,将其中一组学生的讨论变成面对面的交流,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增加,发言的主动性和活跃度增加;将另一组讨论参与者的成员按照前后并排且不可对面的情况下,个别学生会走神,甚至不参与讨论,等待同组积极同学代表其发言。第三组同学围在一张桌子周围,相互距离较近时,参与的密切性和交流会更加频繁,并能深入进行探讨。这些不同的式样,证明了讨论中形式的重要性。

二是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允许学生通过手机百度现场搜集简要的资料,并将所搜集的资料上传到学习通之类的网络平台,以使本小组或全体同学能共享图片或资料。笔者在最近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学习通平台,使学生在上课中适当使用手机,签到问题的统计和真实性得到了保证,同时网络平台也为学生提供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有利因素。有些在投影屏中不太清晰的作品和局部细节,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放大观看,色彩还原度也提高了很多,这对美术史学习也是有意义的。学习通分组讨论的方法也很方便,可以手动添加分组,也可自由随机组合。在课堂实验中,使用抢答来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是有限的,因为发现抢答功能需要有个带头的学生去抢第一,如果没有第一个,就没有竞争力,其余的学生也持观望态度。在分组讨论时,我利用抢答功能随机分配的讨论内容,这是对学生有吸引力的,因为不确定自己的方向,有不可预定性和投机性,使得学生反而觉得公平,遇到难题无话可说,遇到简单暗自窃喜,体验到游戏的乐趣。讨论时当学生展示他自己搜集的作品图片时会有一种成就感,并有愿意分享的动机。如果一个学生在讨论中能站到讲台为大家分享讨论成果,既能提高学生的演讲能力和思辨能力,又能吸引其他学生凝神静气的听讲。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师生共同鉴赏美术作品,体验作品的思想和形式之美。

三是游戏参与式的讨论。为增加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分组讨论中可进行角色扮演或者简单地变装游戏体验艺术作品中人物关系、位置等艺术作品中构图问题,进而体验艺术家如何安排画面中不同人物的角色、动态和表情。这种娱乐式的讨论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参与问题探讨的积极性和内动力。使学生在参与中主动发现和感悟经典艺术作品中艺术家的独具匠心和独到的艺术表现手法。笔者曾经在社交平台看到一些国外的大学生学习体验艺术作品的独特方式,便是分组扮演作品中的人物角色,他们为了更加真实地表现和体会作品的人物关系,甚至发挥了超级逼真的化妆术,自制艺术作品中的道具、服饰(尽可能复原的)、场景等,最后配上一个节奏感强烈,与画面贴合的音乐背景,制成一系列的动态图来表现画中人物。这种角色参与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有参与的积极性和乐趣,他们把枯燥的美术史研究变成了自得其乐融入历史中的画中人,既体验了快乐,又从中感受了艺术家的审美意趣。

四是参观原作展览的方式进行现场讨论。这种讨论可以是即兴的,也可以是有备而来的。如果有条件的话结合本地区实际条件,教师带领学生亲自到博物馆、美术馆、艺术展览机构(可根据地区适当调整)等场所现场教学并开展专题讨论也将是一个非常值得推广的方法。因为学生在教室中看到的PPT 图片或者教材、网络中的艺术作品图像往往和原作相差甚远,甚至劣质的图片不仅起不到滋养学生艺术修养的作用,还会对学生带来困惑。尤其是众多的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本身已经年久褪色,不能吸引现代学生的眼球,如果加上幻灯片效果不佳或者投影仪反光、影像不清晰(事实上最好的投影仪在原作面前也会大打折扣)等问题时更是对美术史教学雪上加霜。同样,在外国美术史教学中,参观原作更是值得提倡的,因为在图片中无法感受作品的肌理、色彩的微妙变化,光影关系的处理,画面尺寸大小也会对观者产生震撼,这些都不能在影像资料中得到满足。只有在原作面前感受作品的尺度大小、视觉观感、笔墨的微妙变化,用笔的顿挫干湿等,这些都是无法在投影图片和网络、图书中所感受到的。教师可在参观特定作品前让学生搜集一些图片资料,带到博物馆中进行比对。同时指导学生搜集相关艺术家的生平简介、艺术风格特点等信息,在博物馆或画廊分小组针对作品的不同方面,如某一小组只关注画家的题材、某一小组只关注画家的笔法、某一小组只关注画家的色彩、构图等,分组寻找和归纳后,共同总结归纳某一艺术家的艺术手法、风格特点等。参观原作式的讨论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绘画技法的真实表现产生兴趣,进而思考自身在实际绘画中的得失。

当然讨论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和推广还需要更多配套的教学改革,比如教学大纲的设置中不再以传统的时间顺序安排课程进度,而是以问题或者美术史中所涉及的一些类型进行安排课程教学。如中国美术史教学中可将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建筑物、工艺美术中的陶瓷、青铜器、丝织品等不同的类型作为单独的章节进行教学;外国美术史教学中以雕塑、绘画、建筑、风景画、肖像画等类型化的问题作为教学大纲的侧重知识点,这样能使学生更好地专注于同一个问题的不同发展脉络,最终达到与原有的教学目标异曲同工之妙。将美术史中的重点问题类型化,也是学生梳理学习美术史一种很好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对美术中一些单项问题的深入思考。另外,在讨论式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能力考核标准的跟进,兴趣的动力加上分数利益的导向作用,才能使学生更有积极主动的心态和参与的热情。避免学生担忧自己无效的学习和劳动。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做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具有意义,所以在讨论式教学模式的运用中,我们应该特别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讨论找出答案,这样的做法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性,从而真正让学生展开充分自由的讨论。

猜你喜欢

美术史教学模式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中外美术史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郭诗奇作品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地域美术史研究的方法论与存在的问题研究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