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人文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0-12-08曹瑞丽

魅力中国 2020年24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文教学方式

曹瑞丽

(河南工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现代社会需要既有扎实的专业文化知识,又具备良好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而良好素质的培养仅靠专业知识培养远远不够,需要高校将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提升学生人文素质,进而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高校人文课程教学为例,高校人文类课程包括大学语文、思政教育、音乐课程、艺术鉴赏等,多以选修课形式出现,是大学生培养人文素质与应用技能的重要渠道。此类课程在传递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情操,能够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课程基础。因此,高校人文类课程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当下时代的变化和社会需求。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人文类课程教学改革重要性

高校人文类课程不仅仅是讲授知识的课程,而且还是传递情感,交流思想的课程,高校通过人文类课程建设,营造良好人文课堂教学环境,能够将更多积极的正能量思想传递给学生,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使命意识,让学生自觉肩负起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从而努力学习、奋发进取,成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高校人文类课程中,包括许多人文艺术元素,学生通过对此类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满足知识学习需求,同时也能满足人文精神需求,进而提升其人文素养。同时,高校人文课程教学中,以科学类课程为例,学生通过学习科学类课程,能够从中了解社会历史发展变化规律,进而逐步完善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理性、辩证看待问题的良好习惯,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人文素养。

(二)有助于实现人文教改目标

从学科性质分析,高校人文类课程不是由单一学科知识所构成的,而是立足学生现今人文素质水平与学科专业知识情况,开展的全方位教育课程。如今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高校人文类课程继续采用传统知识讲授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教育领域对教学改革的实际需求,逐渐面临教学改革的现实困境。而人文类课程只有进行教学改革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通过将丰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入高校人文教学课程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从而实现教学改革目标。

(三)有助于培养社会所需人才

众所周知,当今国际化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化竞争的实质也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我国需要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以高校人文类课程为例,高校人文类课程涵盖内容十分广泛,教师在人文类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创新教学体系,不仅能够为学生营造浓厚的人文学习环境,而且还能提升教学质量,切实培养社会所需人才。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人文类课程教学改革现状

人文类课程是高校开展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学习人文类课程,能够使其在浓厚的学习环境中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逐步成为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但是实际在人文类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教学方式较为保守,与现代社会脱节现象明显,而且还未明确制定教学体系,致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种种问题极大地制约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人文类课程教学改革进程。

(一)学生人文基础不够扎实

人文类课程对学生的人文综合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需要高校在人文类课程中重点强化学生人文综合素养的培养。然而实际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人文基础不够扎实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人文综合素养的提升。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教师将过多精力都置于学生其他专业课程中,为提升学生总体成绩而忽略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得学生人文基础较为薄弱。另外,高校人文类课程教学中教育观念较为落后,部分教师片面认为人文类学科涉及的理论性内容较多,因而对实践性内容教学不够重视,使得学生理论知识无法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人文基础不够扎实。

(二)教学方法保守

当前,高校教师在开展人文类课程教学中,存在教学方式保守的问题,一方面主要因为部分高校教学条件有限,信息化教学设备等各方面硬件设施不够完善,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只能采取传统教学方式,导致人文类课程教学改革较为迟缓。比如,语文课程教学中,大学语文会涉及经典名著以及改编过的影视作品,而部分高校由于多媒体设备不够先进,为学生播放经典作品的视频以及影片较为困难,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高校部分教师由于在职时间较长,习惯运用传统教学方式开展人文类课程教授,而且部分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存在一定难度,需要一段缓冲时间,由此致使高校人文类课程教学方法仍然保持传统保守状态。

(三)教学体系不够完整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高校人文类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教学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许多人文类教材中只是笼统介绍课程内容以及发展方向,范围较大,比如中外文化人文类课程,甚至部分课程内容抽象性较强,学生难以理解其深刻含义,比如人文科学类课程。而教师针对这些课程却并未进行具体化设置,在教案设计、人文活动安排等方面缺乏系统规划,只是单纯按照教材编排进行讲授,极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在这些课程教学中,由于自身教学水平有限,对于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操作不够熟练,致使课程改革进程缓慢。

(四)评价体系过于陈旧

当前,部分高校人文类课程教学中,还存在评价体系过于陈旧的问题,以大学语文教学为例,大多数高校语文课程教学中,采用传统“平时成绩30%+卷面成绩70%”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这一评价方式虽然能够一定程度客观地呈现学生评价方式,但是在如今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素质教育逐渐取代应试教育,成为高校教学目标,如果继续采用这种方式,则会使得评价内容不够全面、评价机制不够客观,难以完整将学生学习水平呈现出来。比如部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较好,但是书面写作能力不高,而期末卷面成绩无法将这部分学生的口语优势作为综合内容进行评价,使得学生整体成绩不够理想。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体现出评价体系过于陈旧且不够完善的漏洞。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人文类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和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高校越来越重视人文类课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各大高校目前正在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在教学体系创新过程中积极探索新的人文教学方法,紧密围绕社会所需人才制定灵活全面的教学计划,以求通过教学改革促使人文类课程教学最大限度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目标。

(一)强化学生人文基础知识训练

在应用型人才教育目标引导下,高校教师在开展人文类课程教学改革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强化学生人文基础知识训练,才能为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奠定基础。一方面,教师在改革人文类课程中,需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开展多元化基础知识训练,比如每日摘抄人文类课程内容知识点,定期整理和复习读书笔记,然后在课堂中随机抽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比如语文课程教学,教师还可针对重点内容,要求学生以此内容为题查找相关资料,并自行创作一篇文章,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基础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采取小组互助形式,制定详细学习计划与进度表,教师定期下发阅读推荐书单,要求小组合作阅读,互相监督,完成基础知识训练任务。

(二)引进线上教学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融入高校教育教学中,高校教师在人文类课程教学改革中也可引进线上教学方式,以加快教学改革进程。一方面,人文类课程教学中以文化教育为主,因此,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将电子教科书、电子教案以及智能题库等内容以多媒体形式排版设计,在人文类课堂中为学生展示,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放映影视配音片段或者教学视频,要求学生模仿、跟读,进而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还可将学习通、中国大学MOOC、网易云课堂等多种学习软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具体可在每次课前十分钟为学生随机下发题目,要求学生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促进人文类课程教学改革。此外,教师还可利用这些学习软件录制教学视频并上传,要求学生反复观看,巩固章节知识。

(三)制定系统化教学体系

高校人文类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制定系统完善的教学体系。首先,根据人文类课程信息量大、知识点庞杂的特点,教师可将此类课程知识体系划分为难易程度不同的知识单元,按照知识单元架构填充相关知识以及学习资源。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将知识单元下发到学生手中,要求学生及时完成单元学习任务。其次,由于人文类课程涉及的文化元素居多,教师可借鉴西方教学风格,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比如建构式自主学习模式,具体可要求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定期互相推送知识点,或者指定题目,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好分工,自主查阅资料,在课上向其他同学分享,让学生在互相配合中感受人文素养,从而完善教学体系。

(四)创新多元化评价方式

在当前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人文类课程需要创新多元化评价方式,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以大学语文为例,高校语文教学中注重“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教学,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无疑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高校语文教学评价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听、说、读、写”相结合方式,为学生构建完善的评价方式。具体可在“听”方面为学生安排阶段听力测试,取中间值为学生最后的成绩;在“说”方面,教师可为学生期末组织演讲周活动,要求学生自主选择题目和内容,轮流上台展示自己的表达能力,按照得分成绩、表达内容、应变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在“读”方面,教师可在平时课堂中要求学生进行阅读、背诵经典篇章,将这一方面纳入课堂表现中进行综合评价;在“写”方面,教师可与“说”相结合,要求学生自行创作一篇文章,经教师指导后,在期末考试时上台分享之后,再将其默写一遍,以字迹工整、内容一字不差为考核标准。如此,能够打破传统评价方式,提升评价效果。

四、结语

长期以来,众多高校对于人文类课程教育认识不够深刻,在教育理念以及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中并未体现出对人文类课程的重视。而今,国家大力倡导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为人文类课程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因此,今后高校在人文类课程教学改革中应当以学生的应用能力为本位革新教育方式,注重教学实用性与个性化,让学生能够在内容多元化、形式丰富化的人文类课程学习中不断深化自身人文素养,提升道德修养,进而成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文教学方式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以“问题化教学”为导向 有效转变物理教学方式
人文社科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