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中室内原则分析
2020-12-08李志成哈尔滨师范大学
□李志成 哈尔滨师范大学
本文从建筑设计中的室内舒适度方面来阐述、总结建筑设计中室内原则的基本内容和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针对建筑设计中室内原则在现实生活中的合理运用展开具体分析。
一、建筑设计原则联动
舒适度是建筑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人们在感受建筑外在装饰的同时,也享受建筑内在的舒适感,这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设计应服务于人,若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设计得再美观也不能满足人们的正常需求。
舒适度包括温度高低、空气质量、家具摆放等,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最终形成舒适的空间。
舒适度原则不是单独存在的,还需要其他原则的相互支撑,是其他原则的综合表现,光照原则就是其中之一。现代社会,人们大量使用人造光,减少了自然光的使用,导致人们无法领略自然光的魅力。自然光需要设计者进行科学和艺术的运用,不能造成负面影响,需要为人们营造舒适的空间环境。适度原则是把控光照的最有力的“控制器”,屋内一日的光照时间过长、光照面积过大,不仅会提高屋内热度,导致人们出现烦躁感,而且也不利于人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这会导致光照对舒适度的反作用;光照时间过短、光照面积过小,会使屋内阴冷潮湿,也导致人们萎靡不振,负面情绪上升,也导致工作、生活事倍功半。光照不仅会对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也会对人的心理产生重要影响。
一座建筑必须具备功能性,功能性是建筑本身功能和其建造最初目的的体现,它定义了建筑的样式。现代建筑设计不仅要满足功能性,而且还要满足舒适度。实现功能性固然简单,但实现功能性和舒适度并重却是一道难题。设计者既不能弱化功能性,又不能降低舒适度,并需要将两者的统一贯穿于设计的始终。例如小房屋改造,面积虽小但需功能齐全,床可以翻叠至墙内,或改装成办公桌,两侧变成大衣柜,保证居住者工作和生活需求的同时,也节省了空间,合理实现了功能性与舒适度的和谐统一。
二、建筑设计原则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与分析
柏林国家美术馆是由著名建筑师密斯·凡·德罗主持设计的,它位于德国柏林,建筑在地上和地下各一层。建筑主体包括方形钢结构屋顶和玻璃幕墙表皮,支撑屋顶的钢柱分布在四周。
在这种形式的设计中,密斯·凡·德罗突出运用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全部特征,体现了简单、功能主义、理性主义与减少主义,强调简单和明快,提倡用最简单、最少的物品来实现建筑的功能作用,设计灵活多变,按照展览类别设置隔断墙,用展品的风格来布局。一层的空间体现了密斯·凡·德罗最典型的设计风格,一层的空间由钢铁和全玻璃幕墙组成,太阳升起时,明媚的太阳光照射进来,使一层空间通过玻璃的光线反射出蔚蓝的天空与洁白的云朵,使空间如镜花水月一般;到了夜晚,大厅的人工照明灯打开后,一层空间又成了黑夜中的精灵,外加被人工光照亮的巨大支柱结构,支柱支撑着巨大的正方形顶棚,给人一种别有韵味的美感和望而生畏的压迫感。这种建筑设计中的光照和结构原则在大师的手中发挥到了极致,并合理地为人们展现了建筑设计的魅力,让人流连忘返。柏林国家美术馆地下一层的空间有商店、咖啡厅、图书馆、展示空间、行政区和雕塑花园,不仅满足了人们观赏展品的普遍需要,还进一步强化了建筑的多样性需求,使功能性和舒适度得到极大增强。
综观大师设计,设计与科技密切相关,年代不同设计风格不同,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也不同。新一代设计师继承前一代设计师的经验,并对其进行传承与发扬,但都应秉持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为人们的生活服务,改变人们的生活。建筑设计的各项原则环环相扣、联系紧密,设计者只有灵活运用建筑设计原则,并参考多方面数据和理论知识,才能创造出既具备较强功能性,又让居住者感到舒适的室内环境,让人们在生活与工作中感受到设计师对建筑原则的理解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