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手工艺在工艺与设计间的价值观传递
2020-12-08包钰长沙师范学院
□包钰 长沙师范学院
一、工艺与设计的边界
当一件现代物品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很难界定“这是工艺还是设计”,但是说“这是20%的工艺和 80%的设计”可能会更容易。在当今时代下工艺与设计很难划清界限,日本设计师深泽直人认为从最终的目的和结果来看,虽然工艺和设计被分为两个不同的类别,但两者其实都是为了“造物”这个最终的目的而进行的。
“设计”是一种规划行为,设计师是产品的规划者和计划者,设计师一般不参与产品的制作,在很多情况下,产品是由机器而不是由人来制造的,设计创建的事物被视为“产品”。“工艺”常常是指产自“手”的事物,工艺品在工艺者的创作过程中还包括“设计”。“工艺”意味着一种生活方式或一种习得于上一代人的遗传,是指通过这种生活方式或实践创造的优质手工成型物体。工艺创建的事物被称为“作品”,这些作品出自数十年沉淀的工匠之手,他的技巧非常精细精巧甚至可以以假乱真,但尽管如此,他的工作精度仍无法与精密机器的数学精度相提并论。印刷技术也变得如此先进,以至于我们再也无法区分真木与假木。
工艺与设计既然目的相同,呈现效果相近,那它们之间是否有界限?我们怎么能说这是“设计”而那就是“工艺”呢?
二、设计能否解救手工艺
融设计图书馆从2010 年开始了油纸伞的再设计研究。设计究竟能否解救油纸伞呢?对于这个问题,张雷指出:“我们要厘清的是我们现在到底应该解救油纸伞还是应该解救油纸伞的制作方法?这是一个原则性问题。”传统油纸伞工艺需要五个师傅合力完成,即劈竹、编伞、打孔、糊伞、画伞。对于“工艺”,张雷设计团队想要以“设计”的方式让油纸伞得到新的面貌。整个过程是解构的过程,将工艺载体和技法分离,将传统的油纸伞解构成“材料”和“工艺”,这些材料和工艺可以转化成新的作品。事实上,传统油纸伞这个载体已经不再适合现在人的生活方式,但是油纸伞的工艺即技艺和材料是需要被保留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设计是能解救工艺的,设计去掉了旧的形式载体,保留了工艺的技艺和材料。没有了旧载体的束缚,技艺和材料可以拥有更加多元的新呈现形式。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尽管工艺(手工艺品)和设计在形式上都是一样的,但都分为两个不同的类别。如今我们说到的工艺,往往特别关注人文的、传统的、手工的意义。设计能解救工艺的载体,但是如何体现工艺的观念呢?方李莉在剖析中国手工艺中的技术与艺术的关系时指出,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非常重要,如何用中国人这些传统的整体观和审美价值,来重新调整人与自然、人与物、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这是非常重要的。Design 一词来源于西方,西方人总是把“人”作为丈量世界的标准,所以其目标是以人来改造世界,让世界符合人的尺度;但中国人是以世界为尺度来丈量人的,因此,其把大千世界包含于人的内心之中,认为人可以包罗万象,所有的事物都是“在天成象,在地成型”,追求的是“象”。所以从这一角度来思考,设计虽然是可以解救新时代工艺的载体,但是工艺的内核观念没法解决。
三、当代手工艺应该呈现什么面貌
当代手工艺应该选择工艺还是设计,或者在两者的边界处找到合适的存在方式?既然设计能够解决工艺的载体和形式,那么当代手工艺是否应该“观世音”?观世音是梁丽君在“工艺当随当代——传统工艺的当代价值”研讨会上提出的观点,“观世音”即了解明晰民众的观念信仰。19 世纪,西方著名的历史学家布克哈特认为“只有通过艺术这个媒介,一个时代最隐秘的信仰和观念才能传递给后人,而只有这种传递方式才最令人信赖,因为它是无意而为的”,通过观念工艺的继承发展与创新,观念和信仰都能够在器物或工艺品中体现出来。
传统手工艺作为一种产生于农耕时代的生产方式,它存在的意义不仅是为了“用”,更包含人和自然的关系、人与文化历史的联系等,有工业化生产不可替代的意义,是我们至今仍然需要的。当手工艺追随“当代”,就是一个关于未来的命题。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手工艺是否应该拥抱科技,拥抱新材料、新技术?还是应该循规蹈矩练习技艺?
日本柳宗悦引领的民艺运动,也是通过手工艺找到了日本工艺与设计的价值观,提倡健康的、适度的、民众的理念。自1850 年工艺美术运动开始自觉复兴将近170 年的时间里,手工艺在社会发展中所处的位置和导向不断地调整着。中国当代手工艺既不应该坚守传统的工艺,也不应该涌入当代设计的洪流之中,应该选择工艺与设计之外的第三种可能。它需要超越局限,“观世音”为工艺和设计提供信仰和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