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格尔木市西大滩东多金属矿控矿因素及找矿前景
2020-12-08赵宗骁李斐斐
赵宗骁,李斐斐
(青海省第一地质勘查院,青海 海东 810600)
区内紧贴昆南大断裂,岀露地层为早-中三叠世昌马河组上岩性段,岩性为碎屑岩夹酸性火山岩,被多条断裂切割,呈条块状分布,地层整体呈北西-南东走向,倾向北东,为单斜构造,小型褶曲发育,褶皱不发育,断裂构造极发育,近东西向断裂,多呈压扭性质,北东向近南北向断裂呈张扭性或平移断层性质,断层劈理节理发育,劈理节理的空间被石英充填,石英脉呈网脉状,不规则脉状,断续脉状产出,侵入岩仅在区内西南、东南两隅发育,区内中部零星出露花岗斑岩脉,该地段可能有隐伏岩体存在。
1 地质特征
(1)地层。区内除出露大量昌马河组地层外,少量出露侏罗纪羊曲组。①昌马河组上岩段(T1-2c2.c3)。玛沁县昌马河西典型剖面(99°09′30″、34°28′00″)共15层岩性,1-5层浅灰绿色、灰褐色中薄层浅变质不等粒长石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夹少量粉砂质板岩(未见底),厚度大于1111.00m,为下段岩性;6-9层灰色粉砂质板岩与灰色中薄层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长石砂岩互层,偶夹灰岩透镜体,顶、底各有一层厚3m、14m灰岩,厚247.00m,为中岩性段;10-15层灰色、灰褐色中薄层浅变质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长石砂岩与粉砂质泥钙质板岩互层,向上板岩增多,中部夹66m厚的灰色生物碎屑灰岩,厚度1207.00m为上岩性段。区内出露岩性与上述典型剖面对比分析,地层与长马河上岩性段66m灰色生物碎屑灰岩夹层顶部的岩性对应。昌马河组上岩段上部在区内分长石石英砂岩夹粉砂质泥质板岩、砂岩夹凝灰岩、泥钙质板岩夹砂岩三层。②羊曲组(J1-2yq)。早-中侏罗世羊曲组(J1-2yq)分布于区内南部偏东,夹持于F9-1断裂带中,属构造块体,岩性为深灰色砂岩夹含炭质页岩、煤线下部为砂质泥岩,煤线上部为含炭质页岩,未见顶,厚度不详。③第四纪松散砂砾(Q)。分布于测区北部缓坡,主要为冰水堆积物,尖棱角状碎石,砂砾。
(2)构造。区内近东西向、北西向压扭性断层共有九条,为F1-F9断层。北东西向、近南北向较大些的张纽性断层共11条。对本矿(化)体起控制作用最明显的是F12、F13号断层,两条断层内夹持的岩性全部碎裂岩化,张性特征十分明显,形成热液,矿液活动的有利空间,而且已发现矿化线索,断层两侧发现花岗斑岩体露头,成矿地质条件更为有利。
(3)岩浆岩。区内岩浆岩活动主要表现在印支期、印支中期中三叠世主要有酸性岩浆喷发,印支晚期晚三叠世中酸性岩浆岩侵入。
(4)变质作用及热液活动。区内变质发生在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热液活动与挤压动力变质同期发生。
2 矿化特征
区内金属矿化有辉锑矿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毒砂矿化、金矿化、偶见孔雀石化,矿化主要集中在区内中部F12、F13两条右旋张扭性断裂带及其南东侧,形成北东走向展布的矿化构造蚀变带,其它地段发现另星褐铁矿化、星点状黄铁矿化,亦偶然发现辉锑矿化砖石、含孔雀石化的砖石,但目前尚未圈定矿化点或矿化带。
(1)F12、F13构造蚀变矿化带。①F12、F13断裂带的构造性质及其特征。F12、F13呈北东走向,倾向北西、倾角大于86°,F12走向长2236m,F13走向长2154m,两条断层南西端被F24号平移断层切断,北东段被F26号平移断层切断,两条断裂平行展布,相距100m~120m,其间次级断层相互交错,碎裂砂岩、碎裂板岩、碎裂凝灰岩、碎裂花岗斑岩、构造角砾岩杂乱充填。从本区地质力学分析,该组断裂属左旋张扭性质的脆性剪切带。②矿化类型及矿化带特征。该蚀变矿化带最有价值的矿化为金矿化、辉锑矿化。沿构造蚀变带,共圈出8条金矿化带。矿化带产状与构造蚀变带一致,F13号断裂带金矿化带(Ⅸ金矿化带)有分支复合现象,受构造影响产状稍有改变,矿化带宽1m~3.35m,长48.96m~498.52m,Au品位0.12g/t~0.37g/t,金矿化与黄铁矿化(地表褐铁矿化)、毒砂矿化紧密共生,金品位与黄铁矿化、毒砂矿化呈正消长关系。构造带两测岩性为英安质凝灰岩,与黄铁矿共生的矿物主要有石英、方解石,少量绢云母,偶见孔雀石。该点在异常外,本次工作中未做进一步工作,品位特征不详。
(2)围岩蚀变。矿化体围岩蚀变主要有褐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等。一般褐铁矿化、硅化与金矿化具有密切的成因和空间联系,在金矿化好的地段,其褐铁矿化、硅化等蚀变大大加强,尤其硅化与金矿化的强弱关系及为密切,表现为围岩或构造破碎带中含有较多的石英脉、石英细脉且有褐铁矿化(黄铁矿化)时,金含量较高。
3 控矿因素
(1)地层与成矿。区内早三叠世昌马河组上段(T1-2c2)地层中的长石岩屑砂岩中,金、锑等元素含量普遍很高,说明该地层中该岩性为本区金、锑矿化体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
(2)构造与成矿。区内目前发现的金矿体赋存于南西~北东向张扭性断裂带破碎带西段局部,矿体严格受断层破碎带的控制,矿化体的厚度一般小于断层破碎带的厚度,局部地段矿化体的厚度就是破碎带的厚度,断裂破碎带的出露范围基本框定了矿化带的范围,它为矿物质的活动、沉淀,提供了最有利的空间和位置,同时也是成矿最重要的容矿构造;构造破碎带中石英脉比较发育,表明具有较强的热液活动现象,热液作用使围岩砂岩和火山岩(凝灰岩)中Au、Sb等迁移富集,在构造破碎带及次一级裂隙中形成金矿化体和锑矿体。
4 找矿前景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早—中三叠世昌马河地层走向呈北西—南东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是测区的主要矿源层,为后期矿化提供了物质基础。1:2.5万、1:1万土壤异常和主要分布在早—中三叠世昌马河地层或火山岩体边缘相地带出露地段。比较发育的北西向、北西西向逆断层具有明显的多期活动特点,多形成破碎带,为热液活动、成矿元素富集提供了良好空间,对本区矿化起着一定的控制作用,破碎蚀变带控制了土壤异常展布。
目前在区内通过1:2.5万的水系测量已圈定异常6处、其中SH1异常,具有矿致异常特征;而该异常通过1:1万土壤测量,进一步缩小了找矿靶区,在土壤异常浓集中心通过槽探工程揭露,发现了一些金锑矿化现象,说明异常与金锑矿化关系密切。另外,区内外围东南东大滩金矿点与区内具有成矿背景相同的特征,因此,区内具有寻找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锑矿化和石英脉型金锑矿化金属矿床的潜力,具有进一步工作的价值。其找矿目标域重点放在昌马河组地层中分布的层间构造破碎蚀变带内,且通过深部钻孔验证能够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