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增加北宋官窑釉面玉质感的技术要求
2019-10-30王东霞
王东霞
摘要:北宋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在青瓷艺术上的成就享誉世界,也是中世纪我国文化艺术光辉灿烂的一页,被誉为:“王者之瓷 社稷神器”,釉面温润的、宝光一样的玉质感是北宋官窑主要艺术特征之一。研究如何增加北宋官窑的玉质感,对于我们恢复北宋官窑的烧制工艺,传承北宋官窑文化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北宋官窑;青瓷;玉质感;长石
北宋宣政年间,皇帝宋徽宗创立了官窑。南宋文人顾文荐在《负喧杂录》中写道“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南宋人叶寘在《坦斋笔衡》中记载“政和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这是我们所掌握的,最早的关于北宋官窑建立的记载。北宋官窑的设置为:“朝廷置窑、内府制样、民匠造器、兵士供役”。主要目的是为皇家烧制礼器,以祭祀之用。1998年由冯先铭等编纂的《中国古陶瓷图典》,在窑口“汴京官窑”条目中称:“官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有南北之分,北宋后期所设官窑在东京”。清代学者陈浏在《陶雅》中所言:“宋官窑者绝不经见,世人罕能识之者”。北宋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在青瓷艺术上的成就享誉世界,也是中世纪我国文化艺术光辉灿烂的一页,被称为:“王者之瓷 社稷神器”。北宋官窑从造型到纹饰、从胎釉到型制都有严格的要求,做工考究。天然矿物的选料,翡翠玛瑙入釉,精湛的烧制技艺,穷其奢华,不惜代价。为了更好地恢复北宋官窑的烧制工艺,传承北宋官窑文化。如何增强釉面的玉质感,是北宋官窑研究者们一直以来的追求。
一、胎和釉的原料配制
北宋官窑的釉比较厚,结晶体和气泡是胎釉配方原料在高温烧成中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反应自然生成的,因此,胎釉原材料配方是增加玉质感的首要原因。首先按胎和釉的配方准确下料,而后分别进行混料湿法球磨(这里均指注浆成型而非手拉坯,手拉坯用泥,球磨后还需经澄泥、脱水、拍打、揉搓等多道工序),胎料的球磨时间一般在15—20个小时左右,釉料的球磨时间一般不低于24小时(因为釉料细度影响着釉浆的均匀性、悬浮性和稳定性,最终影响釉色),胎料出磨要过滤除铁,放置月余再使用。并要象存放釉浆的方式一样,始终保存一些老浆,即不能一次用完,使其具有一些酵母的性质;而釉浆出磨后要经过三次过筛(180目、200目和220目各一次)、三次强磁除铁后放置一段时间再用,釉浆浓度一般控制在55~65波美度之间。
二、溶剂的使用
北宋官窑使用石灰石作为釉的溶剂,在烧成过程中不断地分解出气体,这种分解过程并不因为釉料产生液相和玻化而中止,而是在釉层中生成气泡,是肉眼看不到的小氣泡,数量众多,密集的悬浮在釉里,成为北宋官窑润美如玉的因素之一。
三、施釉的厚度
多次施釉,釉厚达到2毫米以上,加上恰到好处的气氛还原,使得其釉质更加含蓄内敛、秀美如玉,较厚的釉层也是形成北宋官窑玉质感的重要原因。
四、翡翠玛瑙等玉粉入釉
在釉中加入玉粉,釉面玉质感增加,使北宋官窑显得华滋丰腴,如脂如玉。通过化学分析,玉粉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在配釉使用上,与石英砂、玻璃粉的成分并无太大的区别,按理说三者之间应该可以相互取代,互通互用。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不使用玉粉入釉,就会使釉浆的悬浮度不够,难以完成多次施釉的工艺,也难以开出釉质肥厚的开片。石英砂、玻璃粉等入釉后开片非常少,釉厚易结疤,流釉。石英砂、玻璃粉中缺少丰富的微量元素,不能形成釉浆的悬浮性,缺乏对炉火的适宜。以石英砂、玻璃粉代替玉粉等入釉,远远达不到北宋官瓷釉质如缎似玉、攥之出油的艺术品质。这也与马祖常“官窑瓷器玉为泥”诗句的呼应。北宋官窑玉粉入釉的最佳配比,基本在1%—1.5%左右。若想节省成本,也可以用玻璃粉配釉,配比与玉粉基本一样,只是烧制出来的作品远不如玉粉入釉那样温润,手感也粗涩,釉层薄,且不敢多次施釉,因为北宋官窑的釉,还属于石灰釉,流动性较强,特别是用玻璃粉入釉,更易发生流釉现象,品质差。
五、釉中石英的作用
北宋官窑釉中的石英,经高温烧制,参与了釉的反应,但并未完全溶解和反应,釉中残留下的石英颗粒,和钙长石晶体和气泡的散射也是增强玉质感的因素之一。
六、长石的使用和比例
长石在釉料中主要起助熔作用,可降低烧成温度。长石中所含的不溶解于水的钠、钾是天然熔块。在长石入釉方面,因钠长石与钾长石所形成的三角形开片不同的是,钠长石多呈六角形开片,应选择含钠高的长石(如白长石)入釉,这样能开出大片,并折射出更好的玉质感。钠和钾属膨胀系数高的物质,钠、钾长石引入太多釉面会造成细碎的开片,特别是钾长石,开片更碎,这也是哥窑大量引入钾长石的根本原因所在。所以要注意长石的比例,使用长石量过大,烧成易变形;引入长石量过少,釉面缺乏玻璃质,显的呆板,缺乏韵味。适当地加入长石,才可达至半透明性的玉石质感,长石引入釉中的用量应较引入胎中多一倍左右为宜。
七、制作工序的影响
北宋官窑有严格的制作工序,采取先素烧胎体,然后在精细坚密的胎骨上使用多次施釉的方法完成。素烧坯体的主要益处在于,坯体经过960℃左右温度的煅烧,其所含的有机物质(杂质)和水分,大部分都挥发了,部分盐类在900℃以下也已经分解,这样在釉烧时,便不会有什么有机物和水分的挥发,以至于因此导致釉面生成结釉、针孔、气泡、熔洞等缺陷而影响瓷器的釉面质量,这也是提高釉面质量,增加玉质感的重要措施。胎体素烧后吸水率明显的提高,不仅能提高施釉的速度,而且可让胎体吸釉均匀,使釉面平滑光润。
总之,北宋官窑以自然简洁、古朴庄重、典雅高贵的大气造型,开创了中国陶瓷史上一代崭新的美学,自其问世,徽宗“重神韵,轻雕饰”,崇尚自然的美学理念和风格,成为典范,并以其非凡的影响力,为后来的陶瓷界所敬仰,被陶瓷艺术家们广为接受和效仿。当代北宋官窑的复烧,是几代人研究的研究努力的结果,坚持选用天然矿物料,坚持翡翠玛瑙等玉粉入釉,传统烧制。以紫口铁足、釉质温润如玉、釉色天成纯美、开片自然流畅而著称,追求质朴无华,师法自然的艺术境界,展现出高雅的艺术品位,深受广大藏家的喜爱。
参考文献:
[1]顾文荐,南宋文人,《负喧杂录》
[2]叶寘,南宋文人,《坦斋笔衡》
[3]冯先铭主编,《中国古陶瓷图典》,1998年版
[4]陆小荣主编,《陶瓷烧成技术》,2014.1版
[5]徐利华主编,《陶瓷坯釉料制备技术》,2012.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