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舞蹈教学中舞蹈表现力的培养
2020-12-08白果开封市文化旅游学校
□白果 开封市文化旅游学校
舞蹈是一种用肢体语言表达思想情感和精神内涵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舞蹈演员的动作激发观众的想象力与情感上的共鸣。传统舞蹈教学更注重舞蹈技巧的训练而忽视舞蹈表现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舞蹈表演“有形无魂”的不良结果。
一、深入体验和观察生活,培养艺术想象力
舞蹈表演是舞蹈演员通过舞蹈动作、造型和技巧等,结合音乐和美术等艺术手段,且在表演中通过想象力将舞蹈的内涵外在表现出来,从而将作品的思想内容转化为可视可感的舞蹈形象。因此,想象力是舞蹈表现力中十分重要的元素,也是舞蹈演员必备的基本素养。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中,激情的激发和情感的表达都需要依靠舞蹈演员的想象力来实现。一个舞蹈演员不可能具备所有生活与情感经历,当一部舞蹈作品需要演员通过舞蹈艺术手段去呈现某种生活场景、讲述某个真实故事、抒发人物情感时,就要通过他们的想象力,对作品进行艺术再创造,给舞蹈带来更丰富的情感和真实的画面,使观众能够更轻易地进入舞蹈创设的场景中,以此传达舞蹈想要表现的故事和情感。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与自己不同工作、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个体生活方式,将这些积累的经验运用到舞蹈表演中。一个人的阅历是有限的,但是想象力是无穷的。
例如,在需要表现军旅题材的舞蹈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搜集相关的军旅资料,并且提供给学生一些相关舞蹈作品,让学生先以观众的视角感受作品及舞者传达的舞蹈内涵,然后激发自我想象力将自己置身于军队生活中,将自己想象成军队中的一员,成为作品的一部分,将舞蹈动作与自己的想象和情感上的共鸣相结合,提高舞蹈表演的艺术感染力和情感表现力。
二、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舞蹈技术技巧
舞蹈表现力并非靠短期的练习就能获得,而是需要坚持不懈地长期训练,需要在不断积累、不断练习、不断突破中提升舞蹈技巧和舞蹈水平。完整的舞蹈表现需要标准、优美、协调和舒展的舞蹈动作来展现,而这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因此,基本功是提高舞蹈表现力的基础。评判舞蹈表演能力优劣的一个标准就是舞蹈动作的协调性和舞蹈演员的反应能力,而培养协调性和反应能力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基本功训练。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就是基本功的训练与提升。
在基本功训练中不能急于求成、好高骛远,教师需要根据每学生的身体条件和突出优势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案和教学计划,重视身体素质和肢体力量的训练,能够保证学生在训练中动作标准,从而避免在日常练习或者演出中出现受伤的情况。另外,要注重学生的动作细节,及时纠正学生舞蹈中的细节性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训练习惯和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不断夯实学生的基本功,提高舞蹈技巧能力,促进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提高。
三、提高艺术理论修养,深化对舞蹈表演的认知
舞蹈的艺术魅力不仅体现在动作和技巧上,更源于它内在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感情。通过一个完整的舞蹈表演,使观众在欣赏中归纳出舞蹈所表现的故事和场景,感受舞蹈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这是舞蹈生命力的展现,也是舞蹈这种艺术形式存在的意义。正因为这个特点,舞蹈演员不仅要具有高水平的舞蹈技能,还需要有高水平的艺术素养、人文素养、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才能在舞蹈表演中通过肢体与音乐的配合展现舞蹈想要表达的内容。因此,在舞蹈教学中,除了注重舞蹈技能的培养之外,教师还需要强化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进行文化知识学习,并且鼓励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在阅读中不断增加知识积累和吸收历史文化内涵,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出教室或者练习室,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增加自己的生活阅历,在舞蹈表演中有更多的生活体验与生命认知,能提高舞蹈的表演感染力。最后,舞蹈与音乐是密不可分的,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才能使舞蹈表演更加丰满,更加有感染力。因此,教师需要结合音乐的基本知识和音乐理论,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具备基本的乐感与节奏,使舞蹈与音乐更加融合,提高舞蹈的表现力。
舞蹈表现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练习。教师需要结合先进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方法,加强学生舞蹈动作和舞蹈技巧的训练,同时注重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以此促进学生艺术综合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