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视角下审美与创新对高校舞蹈编导教学改革的启示
2020-12-08尖措太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
□尖措太 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
一、舞蹈编导简介
“舞蹈编导”专业虽然创立时间短,但发展迅速,并取得了瞩目成果。但当前各高校编导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培养目标质化严重,教师只注重编导基础、技法教学,导致学生进行编导创作时会走入误区。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文学、美术、戏剧表演、舞台等多元视角培养理解能力与欣赏能力,为编导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舞蹈编导教学现状分析
(一)培养模式片面,学生综合素质难以提升
高校舞蹈编导专业开设的课程包括专业舞蹈课程及通识课程,舞蹈课程教学涵盖了众多舞蹈技能实践训练课程及舞蹈专业理论课程,将一些基础的古典、芭蕾舞技法及编导理念等通过系统化课程教授给学生。
(二)教学理念落后,漠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部分高校开设的舞蹈编导专业采用的教学方式具有强制性特征,是过去教学经验累积的结果,这也说明部分高校当前的教学理念与学生的学习实际已经出现明显矛盾。部分舞蹈编导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以自身为主,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能动性与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削减了学生对舞蹈编导学习的热情,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编导教学现状与问题
当前各大高校编导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培养目标质化严重,主要集中在基本功训练、民族民间舞、舞蹈创编、古典舞身韵、舞蹈作品赏析、中外舞蹈史等方面。舞蹈是一种涉及生理学、音乐学、美学、心理学、运动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的文艺运动,其中美学非常重要,舞蹈最终的目的是给观众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其中美的享受是重中之重,而传统的编导基础、编导技法课无法培养学生的人文思维和审美能力。
三、多元视角之审美与创新对高校舞蹈编导教学改革的启示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建立创新性教学模式
高校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建立创新性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舞蹈编导人才。
(二)保持课程教学改革的系统性
舞蹈编导课是基本功训练课(芭蕾舞、中国舞)、民族民间舞课、古典舞身韵课等的后继课程,涉及内容很广,因此高校必须同时开展专业课程的系列改革,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到教学手段、方法,进行全面考虑,以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激发学生创作灵感
在高校舞蹈创编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大胆尝试,利用这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进行简单的创新训练,如提出一个词语或事物,让学生联想相近的事物,从而拓展学生的创作主题,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同时,为了让学生能够从多角度看待事物,教师可以加入音乐鉴赏课程,带领学生赏析经典音乐,并在赏析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使其更好地理解音乐,充分地将舞蹈创作融入音乐中,进而间接提升学生的创作灵感。
(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创作环境
反思和思考是创作的重要方法,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消化。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其进入创作环境中。在实际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针对学生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差异给予细心指导,帮助学生优化学习方法;其次,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建立平等的师生友谊,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寻找新的感悟,以激发学生潜能。
(五)提升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
要想让学生具有创作精神,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发现事物的隐藏属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为今后的创作打下坚实基础。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事物,不能从单一角度思考问题,要设置多元化的思维训练,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最后,教师要明确舞蹈创作的核心,在进行各项训练时要结合情感训练,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使其更好地将情感和创新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