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0-12-08张红芳魏欣超
张红芳,王 薇,魏欣超
(博兴县中医医院,山东 滨州 256500)
儿科患者的明显特征就是沟通理解能力差,自我防范意识薄弱,对于自身的病情无法做出清晰的表述,但护理患儿的要求又比较高难度大,家属的护理水平又有限,因此,家属和相关医护的风险意识要提高,且有对应的措施[1]。以便于医生更好的治疗。此次回顾性研究我院门诊在2017年3月~2018年4月接诊的100例小儿患者,探讨安全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我院门诊在2017年3月~2018年4月接诊的100例小儿患者随机分为甲组组(50人)和乙组(50人)。其中甲男21例,女29例;年龄在7个月~10岁,住院时间5~20天;乙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6个月~11岁,住院时间7~22天。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甲组患儿主要予以基础护理,乙组在甲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予以安全管理,包括以下几项:①对护理人员给予系统的培训,必须经过系统的培训,并且通过培训后的结业考核才能毕业,批准上岗。考核不过的人员培训继续,直到考核合格.上岗后由富有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带领实践学习,规避风险,当能够独自完成复杂的护理工作后,学习结束[2]。②加强监督管理:将所有护理人员分为四组,组长每月不定期抽查组员的工作情况。对护理情况、操作和记录等进行评分,并指出不足,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改正。③加大宣教力度:患儿年龄较小,安全意识淡薄,对患儿家属的健康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就尤为重要,家属在护理期间也要注意个人卫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对患儿病情的恢复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向家属讲解药物的食用方法,患儿的饮食禁忌等。通过手册和电视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更多的宣传,进而提高患儿以及家属的安全意识[3]。④改进基础设施:将水龙头换成感应式,菱角处粘贴防撞条,查房后洗手,消毒纸巾代替毛巾,病房门口,卫生间,护士站放置洗手消毒液,方便使用。
1.3 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安全管理得分和医患纠纷发生率,此次研究采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评分量表和护理满意度量表分别评估安全性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版对本次研究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来表示,检验用t,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数据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
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后,护理满意度乙组高于甲组分别为96.45%和78.3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组间安全管理得分及医患纠纷发烧率对比
安全管理得分乙组高于甲组分别为(72.5±4.1)和(94.09±2.7)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医患纠纷发生率乙组低于甲组得分为6.41%和21.4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儿科患者的明显特点就是年龄小,沟通和表述能力差,因此在对患儿的护理工作中,安全和质量要求很高[4]。在对患儿进行护理工作时出现安全风险的原因有:①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明确:责任分工不清晰,奖罚不够分明,影响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易出现懒散的现象;②护理工作繁重:自身的文化素质水平不一,限制了工作能力和发展,易出现护理风险;③环境设施不健全:患儿的安全意识薄弱,自控能力差,有跌倒、磕碰等类似现象发生,由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不能有效保护患儿,也加大了医患纠纷发生率;④缺少健康教育宣传:有些患儿家属对健康知识了解匮乏,再加上常常担心患儿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问题,因为担心,会常常想医护人员询问关于治疗的各种问题,例如:治疗效果用药方法等。久而久之就会对护理人员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安全管理护理的主要内容是患儿的身体和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工作中,保护患儿的安全是家属和医护人员最重视的,护理人员应当有健全法律意识和护理风险意识。对其进行相关的培训,不但提高自身能力,还能减少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进而提高了护理质量。
此次研究发现,护理满意度,安全管理得分,乙组均高于甲组,医患纠纷发生率,乙组低于甲组。此次研究证实,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安全管理护理,护理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安全性也明显提高,明显降低了医患纠纷发生率。成效显著 ,且意义重大。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