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看媒体公信力的重塑
2020-12-08李雯婧
文_李雯婧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状态和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面对突发事件,对媒体来说其实也是提升自身公信力的良机。在媒体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媒体形态更加多样化,通过各种信道传播的资讯堪称海量,但无论信息传播的手段与方式如何变换,公信力依然是媒体的立身之本。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客观真实地报道社会事件,才是新闻媒体在新舆论格局下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康庄大道。
媒体公信力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媒体公信力,是新闻媒体所具有的赢得公众信赖的职业品质与能力,它是衡量媒体权威性、信誉度的一个重要标尺。没有媒体公信力,就谈不上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甚至有可能误导舆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提升媒体公信力的意义就在于实现新闻舆论的社会价值,是主流媒体获得更广泛的传播力、更强大的影响力以及发挥更有效的引导力的权威资源和重要保障。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新闻媒体的公信力越高,其受众的忠诚度和黏着度就越高,它获得受众的青睐度就越大。
随着网络技术发展,舆论传播环境日趋复杂,出现了信息纷乱、舆情复杂等现象,媒体的社会公信力出现了一定的危机。大众渴望媒体除了权威性和专业性优势以外,还能引领导向、明辨是非,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当前,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一些传统媒体缺乏有效应对措施,尤其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暴露出部分媒体存在的种种问题。例如1月30日晚间,多家媒体发布了“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息,一时间市民涌入大小药店排队抢购。在经历了短暂混乱后,人民日报官微发布声明,提出“双黄连可抑制新冠病毒的发现仍是初步研究”,提醒民众“请勿抢购、自行服用双黄连口服液”。之后的“新冠肺炎传播途径包括气溶胶传播”,也是在未搞清状况之前众说纷纭,给公众舆论留下一定的负面观感,这些欠缺查实考证的报道让公众对媒体产生了质疑。在此次抗疫过程中,媒体公信力暴露出一些短板问题,在新挑战下急需不断完善和提高。
突发事件下重塑媒体公信力的思考与建议
1.加强新闻媒体的专业规范建设
履行社会责任、加强行业自律、提高职业素养,一直是新闻媒体的基本要求和专业准则。在新闻报道中坚守底线,遵守职业规范,这对每一位媒体工作者来说都是一次自我考验。特别在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时,绝不能为了追求新奇特而断章取义,也绝不能急功近利去收割流量。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学领域具有一定认知门槛,非专业人士难以很快做出科学、客观的判断。而新媒体时代,受众和媒体皆有“求新、求快、求爆”的需求,导致有些媒体捕风捉影,解读偏差,出现失实新闻,也对读者和受众产生了误导,引发负面的社会影响。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副总编辑赵安平不久前说过:“专业记者也可称之为专家型记者,他们对某一个领域非常了解,具备相当水平的专业素养,能够跟系统内的专家对话互动。他们一般立足并深耕在这个领域5年以上,用大家看得懂、感兴趣的方式传播专业领域的知识、概念、技能和方法。”这也是此次疫情报道期间专业型记者做得非常出色的地方。
随着用户日趋成熟和监管的强化,原创和优质内容亟待回归。媒体是否具有专业型人才,能否写出专业性的报道?特别是面对疫情,他们在医疗卫生领域是否有长期的积累和观察?这决定了整个报道是否具备在动态事件中捕捉到核心问题的能力。他们的专业知识能帮助他们找到症结问题,进行深度报道,而这些往往是自媒体人所欠缺的。
2.树立媒体权威地位,彰显导向功能
主流媒体的每一篇报道都在影响着这个社会。当重大事件发生时,我们更需要权威的声音。疫情当前,不仅考验着各级政府的行政能力,也考验着主流媒体发挥信息优势、做好风险提示、化解公众焦虑、服务群众抗疫、持续振奋精神的能力。面对各种传言、谣言,新闻媒体一是要让真相跑在谣言前面,在第一时间报道权威信息,披露事实真相,以帮助群众消解疑虑、对疫情作出正确判断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二是要主动出击,千方百计阻断谣言传播的链条。这就需要新闻媒体主动设置议题、及时发布信息,有效澄清事实,避免谣传扩散。三是要理性辨析多种声音,发挥风险预警功能。此次疫情发生突然,来势凶猛,情况复杂,不同观点意见相互交织,给辨识和判断带来难度。这就需要新闻媒体充分调查、冷静思考,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辨析。
其实,主流媒体在重大公共事件中做好新闻报道与舆论引导是有经验可鉴的。在今年1月20日到2月20日这段防疫战疫最关键、最紧张的时期,对全国新闻媒体疫情报道的传播效果进行的专项监测评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和新华社位列三甲。公众在恐慌中格外渴求信息的透明和快速,亟需了解疫情防范的要点,这个时候,新闻媒体必然也必须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职责,站在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人们心理的冲击、对社会秩序的损害这些角度上,做好舆论引导“必修课”。除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有效信息以外,还要加大信息分析力度,做好及时、准确的回应,合理分析并消除公众疑虑,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信息对称,舆论导向正确。
3.全面强化媒体融合建设,提升传播力
在今春疫情报道中,主流媒体以多种方式和渠道呈现全媒体覆盖,除了传统报纸、广播、电视以外,延伸全天候、拓展多领域、覆盖全方位,新闻报道在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等方面均取得突破,让主流媒体深入融合传播主阵地,占领传播制高点。与17年前SARS爆发时相比,信息技术进步催生了新的传播渠道与平台。凭借先进科技手段,各主流媒体通过智能AI虚拟主播、动画海报、疫情大数据、M V视频等手法,推出一系列有感染力、有影响力的抗疫新媒体报道,提供各种防疫防控知识、居家学习指南、复工开工建议,有效提振了广大民众战胜疫情的信心。
随着媒体技术不断更迭、传播载体日渐丰富,许多媒体有效整合优质资源,实现新闻共享和全方位传播。此次疫情期间,大众呈现出对视频类信息的极大需求。抖音、快手、微视等平台被主流媒体频繁使用,最新疫情、专家发声、科学普及、公益宣传,短视频成为用户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新华社、人民日报、封面新闻等不少媒体均推出了战“疫”Vlog,推出的《武汉:我的战“疫”日记》等都是以一线医生、护士、志愿者、救援队等视角拍摄,受众更容易被作品所吸引,被正能量感染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