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地互动·引领流行·国族认同:早期中国电影歌曲在南洋的传播与影响

2020-12-08徐文明

电影新作 2020年4期
关键词:南洋

徐文明

有声片时代来临后,电影歌曲成为中国电影创作的重要元素并产生广泛影响。聂耳、田汉、吴村、刘雪庵、陈蝶衣等艺术家创作的电影歌曲飘洋过海,在南洋各地广泛传播。周璇、陈云裳、白光、欧阳飞莺等人演唱的电影歌曲风靡南洋各地,引领当地华侨的流行文化发展,中国电影歌曲在推进南洋华侨国族认同方面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早期中国电影歌曲与南洋之间的密切关系,见证并书写了中国电影与南洋的血脉关联与不解情缘。

一、跨地互动:中国电影歌曲在南洋的传播与南洋对中国电影歌曲创作的推动

有声片时代到来后,中国电影迎来发展新阶段。声音元素的引入极大丰富了中国电影创作维度。电影歌曲成为影片表达思想主题、抒发角色感情、渲染情绪氛围、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聂耳、田汉、冼星海、黎锦晖、吴村、陈歌辛、任光、安娥、刘雪庵、陈蝶衣、黎锦光等音乐家在电影创作领域,有了广阔的施展才华天地。

伴随着《大路》《风云儿女》《桃李劫》《渔光曲》《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优秀影片的创作与推出,《大路歌》《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四季歌》等电影歌曲在国内广受欢迎。抗战全面爆发后,“孤岛”时期中国古装片和歌唱片蓬勃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电影歌曲创作,周璇、龚秋霞等一批兼具歌星与影星双重身份的演员频频主演影片,她们在影片中演唱的歌曲,得到中国观众的青睐。

中国电影歌曲创作的蓬勃发展及在本土获得的成功,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电影在南洋的传播与接受。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歌曲元素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南洋各地的电影广告宣传中,电影歌曲及歌星也成为广告宣传的重点。如1939年菲律宾亚洲戏院放映龚秋霞主演的《歌声泪痕》,龚秋霞主演、并演唱多首歌曲成为该片广告着力宣传的对象。为表示影片中歌唱元素的丰富,广告称龚秋霞假座本院举行明星歌咏大会。为便于观众学唱,影院专门向观众赠送了片中歌曲的歌谱。“孤岛”时期,国华影片公司以周璇为主角,制作了《三笑》《孟姜女》《苏三艳史》等一系列古装影片,这些古装片取材中国民间脍炙人口的故事传说,并结合周璇本人的所长,插入多首旋律优美、歌词通俗、易于传唱的歌曲。这些影片在南洋各地放映时,周璇演唱的电影歌曲成为广告宣传的重点。如周璇在《孟姜女》中主唱了《百花歌》《春花如锦》两首歌曲。该片在新加坡放映时,如是宣传:“故事既已熟悉,何不来看影片。歌曲既已会唱,何不来听真音。”考虑到观众对歌曲的喜爱程度,国华影片公司在《三笑》一片中安排周璇、白云等人演唱了多达十首的歌曲,其中既有周璇、白云合唱的《诉衷情》《画观音》《点秋香》《心愿》;也有白云演唱的《卖身投契》《爱的过程》;陈竞芳、白云合唱的《厨房情话》;袁绍梅、白云合唱的《劝唐》;凡超莘演唱的《相思引》及全体演员演唱的《庆团圆》。丰富多彩的电影歌曲,既为影片增添了情趣,也使之成为影片在南洋放映时广告宣传的焦点。该片在菲律宾放映时,影院即将上述十首歌曲作为宣传的重点,广告列出全部十首歌曲的歌名及演唱者,而且宣称“名歌十支,支支动听”。该片在荷属爪哇(今印度尼西亚)泗水放映时,泗水南京戏院的广告也同样列明了该片十首歌曲的详细曲名,并印制了精美歌谱赠送给购买一二三号位的观众。

上述电影广告对电影歌曲浓墨重彩的宣传,显示了电影歌曲元素在南洋的吸引力,而南洋观众喜爱电影歌曲的欣赏趣味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电影创作,直接影响了中国的电影制片方式。不仅中国的电影制片机构有意识地在影片中安排多首歌曲,借此满足南洋观众的欣赏趣味,而且,南洋的影片公司还向中国定制歌唱影片。以导演吴村为例,吴村祖籍福建,对音乐、歌曲创作素有研究。“孤岛”时期,吴村导演的影片大多配置了多首歌曲且情节曲折,观赏性强,因此他的影片格外受到南洋观众欢迎。“片中主角插曲唱得越动听,越配南洋影迷的胃口,近来更其趋向了有情节,而又有插曲的片子,因此他们对于吴村导演的片子,非常吃香。”由于南洋侨胞欣赏吴村故事性与音乐性兼具的创作方式,因此,当地的片商便直接委托吴村摄制影片。1940年2月,新加坡影业公司通过吴村与国华公司接洽,特约该公司摄制影片《黑天堂》该片由吴村导演,暴露了“孤岛”黑暗的社会现实,也呈现了南洋侨胞的爱国情怀。影片制作者安排周璇在片中演唱了《黑天堂》《我爱祖国》《松花江上》等多首歌曲。

抗战胜利后,由影星兼歌星出演影片的创作模式继续盛行。南洋片商也不断向中国定制歌唱影片。按照此类模式制作的影片依旧受到南洋观众欢迎。1948年吴村受菲律宾片商委托,在大同影业公司导演了歌唱片《柳浪闻莺》。菲律宾片商希望片中插曲越多越好。结果,吴村和大同影业公司邀请到白光、龚秋霞、黄飞然等红极一时的歌星出演,他们在片中演唱的歌曲达十余首。由于菲律宾观众喜欢歌唱片,《柳浪闻莺》的歌星和歌曲又特别多,所以该片在菲律宾的售价达港币四万五千元(约合美金一万元),仅此便可回收《柳浪闻莺》的全部成本,而一般影片在菲律宾的售价只有《柳浪闻莺》的一半。有人因此戏称大同影业公司请到歌唱片导演吴村便有如请到财神一尊。事实上,该片在南洋放映时也的确受到观众欢迎。

抗战胜利后,周璇进入自己表演的黄金时代,她演出的歌唱影片持续受到南洋观众青睐。她在大中华公司主演的《莫负青春》《歌女之歌》等片的拷贝纷纷被南洋片商抢购。南洋观众对周璇演出的影片格外期待。1948年,周璇主演的影片《莫负青春》到达暹罗(泰国)时,当地新闻媒体不无激动地表示:“金嗓子周璇,胜利后依旧大动她的歌喉,近竟以《长相思》《莫负青春》轰动一时。现在,这部《莫负青春》已抵暹,并定本周优先献映特场。我们别了周璇的片子太久了,相信这《莫负青春》必定很会卖座的。”

图1.电影《马路天使》海报

抗战胜利后,不仅中国民营公司的影片创作较自觉融入歌曲元素,满足南洋观众的消费趣味,此时,中国官营电影制片机构的创作者也顺应潮流,邀请李丽华、欧阳飞莺、白光等明星拍摄带有歌唱元素的影片。这些影片输出到南洋市场后,歌唱元素同样成为吸引观众的卖点。1947年,中电一厂摄制,马徐维邦导演,李丽华、刘琼主演的《春残梦断》在菲律宾放映。该片广告称:名歌二支,《春残梦断》《自君别后》热情!哀艳!多情自古空遗恨,好梦由来最易醒。爪哇(今印度尼西亚)南京戏院放映李丽华主演的《女大当嫁》一片,其广告亦称:李丽华主唱《不要吵》《春天好》。幽默轻松、风趣俏皮歌唱国语喜剧。从头笑到尾,大笑两小时。战后,中电二厂摄制了爱情歌舞片《莺飞人间》,该片由方沛霖导演、当红歌星欧阳飞莺等人主演。欧阳飞莺人美歌甜,是此时中国炙手可热的歌星,并曾赴南洋演出。她在《莺飞人间》中演唱了多首歌曲,使得影片格外受当地观众的欢迎。

综观20世纪30到40年代的中国电影发展,以电影歌曲为纽带,中国电影和南洋之间建立了密切的互动关系。一方面,中国电影歌曲创作有力助推中国电影发展,帮助中国影片开拓南洋市场,丰富南洋观众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南洋观众对电影歌曲的喜爱,也直接影响了中国电影创作方式与理念。以电影歌曲为纽带,南洋与中国电影之间实现了跨地互动,中国电影歌曲迎来自己发展的黄金时代。南洋和中国电影之间的歌曲纽带,从声音层面共同影响了和塑造了早期中国电影制作、传播和发展的时代面貌。

图2.电影《木兰从军》剧照

二、金曲风行:早期中国电影歌曲与南洋流行文化发展

电影歌曲既是电影创作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优秀的电影歌曲自身也具备了广泛流行的潜质。20世纪30到40年代,中国电影歌曲不仅有效助推了中国电影发展,而且若干金曲在南洋公众之间广泛流传,深刻影响了南洋流行文化的发展。

⑳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歌曲的传播方式日趋多元化。除以影片为载体和主要传播渠道外,唱片、广播、舞厅伴奏等也是电影歌曲的重要传播方式。以唱片为例,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曾为《马路天使》等影片创作歌曲。他曾在文章中回忆道,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电影制作者为保证影片歌曲的录制质量、节约制作成本,通常都会和唱片公司合作,先行录制影片的歌曲唱片,然后在拍戏时播放唱片,演员配合唱片进行相关表演。当影片上映时,这些录制的歌曲唱片也同步公开发行,为影片上映助力,自身也成为重要的文化商品。早期中国电影和唱片发行的这种联动合作模式,为中国电影歌曲打开了更广阔的传播天地。一些优秀电影歌曲唱片发行量不俗,为唱片公司和词曲作者、演唱者带来丰厚回报,也极大扩展了中国电影歌曲的社会影响力,成为流行文化的中坚力量。

⑳世纪30-40年代,百代唱片公司是录制中国电影歌曲最多的唱片公司之一,胡蝶、陈玉梅等知名影星都曾在这里录制过电影歌曲唱片。这些电影歌曲唱片远销到南洋许多国家,如1934年在雅加达,南桥书局代理东方百代公司最新出品歌舞唱片及红盒响声唱针,销售胡蝶、陈玉梅、黎莉莉、王人美、黎明晖、龚秋霞、陈燕燕等电影明星演唱的电影歌曲唱片。伴随着影片放映和唱片发行等方式,电影歌曲更广泛而深入地融入了南洋华侨的生活。南洋华侨通过观看影片、购买唱片、聆听电台音乐节目、舞厅音乐伴奏等多样化方式接触电影歌曲,极大扩展了电影歌曲在南洋的传播空间和影响力。

随着中国电影歌曲在南洋的广泛传播,中国电影歌曲成为南洋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歌曲被华人广泛传唱,成为社会流行热点。40年代初期,梅熹、陈云裳主演的古装片《木兰从军》被引进曼谷,在当地主映中国影片的天外天戏院放映,深受观众欢迎。影片的主演陈云裳因该片在泰国一举成名,同时其插曲《月亮在哪里》也风靡一时。当时曼谷华人青少年男女,和街头巷尾的小孩子,很多人都会唱《木兰从军》的这首插曲。“月亮在哪里?月亮在那厢,它照进我的房,它照上我的床……”歌曲浅白易懂,连小孩子都能琅琅上口,风靡了许多影迷。

⑳世纪30-40年代,“金嗓子”周璇演唱的一系列电影歌曲风行南洋,成为当时南洋流行文化的宠儿。有文章这样描述当时周璇在南洋受欢迎的程度:在南洋各地她的歌喉万人钦崇。她的作品运至该地公映连续客满。周璇善演楚楚可怜一类的悲剧角色,人人热泪,是以能博取观众对剧中人之同情,再辅之其甜润歌喉,故能得到广大群众之欢迎。中国影片在南洋卖座最盛,当推周璇的作品占第一,凡是她主演的歌唱片,戏票早已争购一空,异国人士前往欣赏周璇歌喉者,亦不在少数。周璇录制的唱片,在南洋一带也相当畅销。战后,周璇仅从百代公司获得的版权收入,一年就要近二千万元。她在《三星伴月》中所唱的《何日君再来》,成为南洋菲律宾、爪哇(今印度尼西亚)、安南(今越南)等地最流行的中国电影名曲;且有将歌词译为英文的。据说,国外凡有华侨足迹的舞场,每晚都有那支歌演奏。周璇演唱歌曲的唱片还在当地电台播放,街头巷尾常能听到她悠扬动听的歌曲从收音机发出来,每一个人都疯狂似的爱好,从这些文章的描述可见周璇当时风靡南洋、被南洋观众喜爱的狂热程度之深。

周璇演唱的电影歌曲大多旋律优美,易于传唱,所以,南洋当地观众不仅爱听她演唱的电影歌曲,还纷纷以学唱其歌为乐。由此,周璇演唱的歌曲更深入地融入南洋华侨的日常生活,引领社会流行风潮。以周璇主演的《西厢记》为例,该片在南洋放映后,片中《拷红》一曲极为流行。在南洋群岛一带的华人群体中,连五六岁的小孩子,也把唱《拷红》当作消遣。战后,南洋片商黄剑秋从上海购买了周璇主演的《三笑》《西厢记》等片的南洋版权,在新加坡光华戏院上映。结果,影片不仅打破了卖座纪录,而且许多歌曲也广为流行。如周璇在《三笑》中演唱的《点秋香》一歌在当地家喻户晓,传遍新加坡的大街小巷。许多年后,周璇在《西厢记》中演唱的《拷红》仍然被歌迷津津乐道,备受新加坡老歌迷们的欢迎。

除周璇外,早期中国其他电影音乐人亦奉献出了多首流行金曲,引领了南洋的流行风尚。比如广为人知的《香格里拉》一歌便是来自欧阳飞莺主演的歌舞片《莺飞人间》。该片歌唱内容众多,歌曲达十二支之多。影片在印尼放映时,广告称:“战后第一部歌舞灿烂巨片,十二支新歌,歌舞新星欧阳飞莺成名杰作”,并列明了片中《创造》《好时光》《雨濛濛》《香格里拉》《莺飞人间》《梅花操》《自由的歌唱》《理想的情人》《春天的花朵》《起誓》《说不要情人》等十二首歌曲的名称。歌曲众多的《莺飞人间》于1948年农历新年在荷属爪哇吧城(今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好丽安、上海两院连映八天,总共放映五十余场,观众无不嘉许,卖座之佳打破以往国片纪录。首轮放映后,影片原定寄往他处,但观众意犹未尽,故在上海大戏院加演三天,演完用空航寄往棉兰国大、福华两院同映,并排定在泗水、垅川、万隆等地戏院放映。

白光是战后中国影歌双栖的明星。与温婉端庄的周璇、青春烂漫的欧阳飞莺相比,白光作风更为大胆,行事独立而神秘。她的女中音演唱也极具特色,性感而有磁性。战后,白光主演了多部电影,并多次在电影中演唱歌曲,其中,《十三号凶宅》的插曲《墙》,《柳浪闻莺》的插曲《如果没有你》等歌曲都堪称经典。白光演唱的多首电影歌曲被录制成唱片发行,深受观众和歌迷喜爱。她在《十三号凶宅》中演唱的《墙》风行于舞榭中。白光独特的个性、形象和演唱风格,受到南洋青少年群体的关注,由她演唱的歌曲在学生群体和文艺青年中风行一时。

三、民族精魂:中国电影歌曲的时代话语表达与华侨国族意识建构

早期中国电影歌曲不仅是电影创作的组成部分,带动时尚流行,同时它还在抒发爱国情怀,启蒙动员社会公众的国族意识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张真教授在分析早期中国电影时曾敏锐地指出:早期有声电影非常倚重主题歌——它们是有声时代的象征。一些主题曲甚至成了动员大众进行民族救亡的重要力量。正如张真教授所言,在外敌入侵、国家危亡的时代语境中,早期中国电影歌曲(特别是主题歌)并非仅仅担当流行文化宠儿的角色,它们在动员国民奋起抗战、启蒙抗战救亡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按照社会研究学者的观点,认同(identity),指涉身份、属性,具有归属感之义。回顾早期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国电影人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关注社会现实,创作出众多优秀影片,电影成为中国观众指涉自身国族身份,激励国族认同的重要媒介。特别是1931年日军侵华后,面临外敌入侵、民族危亡的危机,中国电影界同仇敌忾,创作出大量饱含时代精神与爱国意蕴的优秀歌曲。这些爱国歌曲以其鲜明的时代性,强烈的国族意识,不仅启蒙动员了中国本土观众,也随着影片的放映在南洋广为流传,激励动员着广大南洋华侨。来自祖国影片中的爱国歌曲,仿佛嘹亮的号角,激扬起广大华侨的爱国热情,强化他们的群体归属意识和中华民族儿女的集体身份认同。

抗战爆发后,《风云儿女》《桃李劫》等优秀影片进入南洋放映,影片中的歌曲也随之在南洋广泛传播,成为鼓舞当地华侨爱国抗日热情的重要力量。以暹罗(泰国)为例,田汉、聂耳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在泰国曾广泛传播。曼谷闹市区耀华力路、天外天、三聘街、真君爷、三角路、大城火车站等地的商店,曾日夜竞相播放《义勇军进行曲》等抗日救亡歌曲。极大鼓舞了当地华人的抗日爱国热情。

除暹罗(泰国)外,表达时代救亡精神的爱国电影歌曲在马来亚、新加坡等地也受到欢迎。1935年11月1日,左翼电影《大路》在马来亚放映,该片广告将电影歌曲放在突出位置,称《大路》有雄浑之歌,声裂金石,有哀婉之曲。婉转凄凉。四支特制新曲,歌喉婉转,声声动听。血汗凝成的新中国、劳苦群众的进行曲。1935年10月,新加坡中国影片公司引进了左翼影片《桃李劫》。影片发行方亦将电影歌曲放在宣传的重要位置。《桃李劫》聚焦青年学子的生活,暴露不合理社会的严酷现实。田汉、聂耳为该片创作了激动人心的歌曲《毕业歌》。歌中唱到:“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我们是要选择‘战’还是‘降’?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场,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我们今天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歌曲唱出了时代青年的心声,宣扬了热血抗战意识,为时代青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由于《毕业歌》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所以引进该片的新加坡中国影片公司大力推广此歌,并特别印制《毕业歌》歌谱向观众发放。公司在新加坡、怡保两地专设歌谱赠送处,由专人负责免费赠送,活动得到观众热烈响应,每日函索或亲来索者达数千份之多。为满足观众高昂的热情,发行该片的中国影片公司又特别加印三万份《毕业歌》的歌谱送给观众。南洋当地媒体对《毕业歌》的成就及意义也赞赏有加。新加坡《南洋商报》发表评论称,此前虽然也有影片使用电影歌曲,但多数是片中主角的个人独唱,多少带有个人伤感的情绪。而《桃李劫》《大路》中的《毕业歌》《开路先锋》《大路歌》等歌曲更具大众意识,是时代的心声,“使我们深深地感觉着音乐的更强烈的力,和集团的奋热的呼喊,在深沉中含蓄着雄壮的意味,……这些新的歌唱,也无疑地是更能够接近群众的”。

1940年,由新加坡影业公司特约摄制、国华影片公司出品的影片《黑天堂》在新加坡公映。该片由位于新加坡的新加坡影片公司定制,具有鲜明的社会批判意识,也蕴含了较明显的南洋时代元素。影片借助周璇饰演的杨秀丽等人在上海的生活、所见、所闻,展现与批判了“孤岛”时期上海畸形混乱的社会生活,同时借助片中离开上海奔赴南洋的老张一角,由其南洋来信,正面肯定了南洋侨胞救亡运动与筹赈捐款取得的惊人成绩,歌颂赞美了华侨的爱国热情。为配合该片肯定南洋华侨爱国热情这一主题,《黑天堂》一片特别使用了名为《我爱祖国》的主题歌曲。该歌由华侨著名音乐家作曲,歌词直抒胸臆,如是唱到:我爱祖国,祖国历史最荣光;我爱祖国,祖国无端遭蹂躏;尽忠报国,还我河山;同胞四万万,杀敌杀贼誓不还;锄暴锄奸莫延迟。我居南洋,我居南洋,我爱祖国,祖国历史最荣光。《我爱祖国》唱出了广大华侨诚挚的爱国心声。此外,影片使用了爱国歌曲《松花江上》,借助东北难童纪念“九·一八”的演出之机,周璇饰演的杨秀丽一角演唱了爱国歌曲《松花江上》。《黑天堂》中的歌曲既有沉痛悲凉的《松花江上》,也有展现华侨强烈爱国情怀的《我爱祖国》。影片表现了黑暗,但在黑暗中指出了光明的方向,肯定了南洋华侨对抗日运动的贡献。影片在南洋放映后,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激励广大华侨不忘民族危亡,支持抗战,奋斗到底的勇气和决心。

如果说,《黑天堂》一片借助黑天堂呈现了国土沦亡的痛苦;那么,1940年由大地影业公司摄制、同样反映“孤岛”时期上海社会现实的影片《孤岛天堂》,同样沉痛动人,引人深思。该片和《黑天堂》一样,也使用了抗日歌曲《松花江上》。在相关媒体评论中,不少评论者皆注意到影片使用的抗战歌曲《松花江上》,充分肯定其在激发观众爱国情感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当北方舞女(黎莉莉饰)高歌《松花江上》,细诉国破家亡的惨景的镜头出现时,我相信,没有一个观众不受感动的。”“我当看《孤岛天堂》时,神秘青年(爱国志士)的沉毅勇敢的工作,使我不胜钦佩,北方舞女(爱国英雌)怀念故乡歌《松花江上》,我被感动流泪,难民受汉奸侮辱压迫而群起反抗,令我精神兴奋……这部片子也可以说是表现祖国同胞血泪的交流。”“当黎莉莉之歌《松花江上》时,那几个特写的镜头,我觉得是帮强催泪的功效的……《松花江上》歌后,青年步入房中,几句坚决的慰语,和哑巴认识了青年的工作,而毅然效劳送信。青年激动地喊出‘中国不会亡’……比一千句的狂喊,是更其有力。”《松花江上》作为抗战时期广为传唱的抗战歌曲,被应用于《孤岛天堂》一片,有力渲染了影片的时代氛围,传递出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激发观众强烈的爱国激情,起到了良好效果。该片在南洋多地放映均引起轰动。荷属爪哇(今印度尼西亚)泗水新华戏院放映该片时,三天日夜七场均告满座。影片广告明确声称:“爱国的侨胞们,请用你全副精神,来参观这部有灵魂的影片,寓意深刻,意义重大,看了十次,有十次的痛心,看了百次,有百次的流泪,本院谨以挚诚敬告全坡爱国侨胞,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要错过这部巨片!”

抗战时期,为及时反映抗战的进程与中国社会风貌,中国电影人制作了大量抗战新闻片。影片收录了多首爱国歌曲,极大激励广大华侨的抗日爱国热情。1940年,中国回教南洋访问团受中央政府之托,携带《胜利的前奏》及《黄自遗作》等片前往南洋放映,收入全数用于购买医药。在《黄自遗作》一片中,刘玛莉、凌安娥及国立广东大学合唱团演唱了音乐家黄自教授创作的《玫瑰三愿》《花非花》《长恨歌》等歌曲。影片制作者将歌曲配以影像,将歌辞中之意义,衬配美丽的背景。优美的歌声与优美的场景,使广大华侨油然而生强烈的爱国之情。此片和展现抗战进程的新闻片《胜利的前奏》连映,互相映衬,共同将前方将士的抗战壮举及后方建设之勃兴、中国壮丽的山河美景一一摄入镜头,“我侨一览此锦绣山河,英勇将士,当感无限快慰也”。

抗战时期,国内电影制作机构为宣传抗日制作了抗战歌集等影片,这些影片也在南洋较多放映。1938年9月13日,荷属爪哇(今印度尼西亚)新山华侨有声戏院放映抗战故事片《热血忠魂》,同场加映抗战歌集《长城谣》等片。《长城谣》一歌由周小燕主唱,表达了祖国壮美河山沦亡的创痛,呈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精神。1940年8月14日,新加坡光华、东方戏院放映《庐山孤军》等新闻片时,加映抗战歌曲《募寒衣》。1940年1月,菲律宾新国泰大戏院放映抗战故事片《保家乡》时,加映抗战歌集第六辑。无论是《长城谣》《募寒衣》,还是其他的抗战歌集,都通过电影歌曲的形式,生动直观地传递抗战时期来自祖国的召唤,召唤着广大南洋华侨,勿忘美丽但正遭受苦难的祖国,勿忘自己的中国人身份,为国尽力,投身抗战、支持抗战。

综上所述,纵观早期中国电影发展过程及中国电影与南洋的关系建构轨迹,电影歌曲无疑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早期中国电影歌曲展示的中国电影制作和南洋的跨地互动、中国电影推动南洋社会文化流行、激励南洋侨胞国族认同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从声音的维度,展示了早期中国电影与南洋之间的密切关系。电影歌曲显示的声音之维,为我们更全方位认识中国电影和南洋的关系建构打开了一个窗口,开启了一个路径,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早期中国电影与南洋关系发展的复杂层面,理解中国电影在联结祖国与南洋华侨群体方面发挥的重要历史作用,对我们研究早期中国电影与南洋关系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注释】

①亚洲戏院.《歌声泪痕》广告[N].新闽晚报,1939.6.22.

②大西洋、光荣戏院.《孟姜女》广告[N].南洋商报,1940.3.14.

③大光明戏院.《三笑》预告[N].新闽晚报,1940.9.3.

④南京戏院.《三笑》广告[N].商报,1940.10.2.

⑤南洋吃歌唱苦戏周剑云拔出苗头,金星将与国华脱离关系[J].电影新闻,1941(52).

⑥《柳浪闻莺》靠曲去南洋[J].电影话剧,1948(11).

⑦《莫负青春》金嗓子周璇主演[N].中原报,1948.4.25.

⑧亚洲大戏院.《春残梦断》广告[N].华侨导报,1947.10.24.

⑨南京戏院.《女大当嫁》广告[N].青光日报,1948.10.27.

⑩贺绿汀.《我的妈妈周璇》代序,贺绿汀.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274.

⑪谢增泰.《五十年观影追忆》,湄南河畔采风行[M].曼谷:大众摄影广告有限公司,出版年份不详:27.

⑫云华.周璇大走红运[N].南洋商报,1948.5.30.

⑬国片粤片在南洋[J].电影新闻,1941(176).

⑭银幕金嗓子周璇三部曲[J].青青电影,1947(1),

⑮国片粤片在南洋[J].电影新闻,1941(176).

⑯弥陀.南洋热烈欢迎歌星,金嗓子周璇走红[N].上海小报,1940.12.8.

⑰《拷红》风靡南洋群岛[N].电影日报,1941.9.10.

⑱王大鹏.光华戏院的前尘往事[N].联合早报,1986.12.14.

⑲南京、新华戏院:《莺飞人间》广告[N].青光日报,1948.3.6.

⑳柔.影圈小镜头[J].艺友,1948(2).

㉑清清.十三号凶宅[N].南洋商报,1948.8.1.

㉒张真.银幕艳史都市文化与上海电影1896-1937[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书店出版社,2012:395.

㉓杨妍.地域主义与国家认同——民国初期省籍意识的政治文化分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6.

㉔郑戈.勇赴国难 郑戈(郑伟灵)回忆录[M].广州:中共广州市荔湾区委老干部局,2001:2.

㉕华英有声戏院:《大路》广告[N].槟城新报,1935.11.1.

㉖中国影片公司.索取《毕业歌》诸君鉴[N].南洋商报,1935.11.1.

㉗周清如.评《桃李劫》[N].南洋商报,1935.1.6.

㉘光翟.一条光明的路径[N].星洲日报,1940.3.10.

㉙英莺.一部进步伟作[N].星洲日报,1940.3.10.

㉚纯.总评《孤岛天堂》[N].星洲日报,1940.3.24.

㉛新华戏院《孤岛天堂》三天夜戏七场均告满座[N].商报,1940.2.10.

㉜《胜利的前奏》抗战巨片 明晚放映募款赈难[N].星洲日报,1940.8.2.

㉝ 胜利的前奏[N].南洋商报,1940.8.3.

㉞罗一亭.《热血忠魂》讲话[N].南洋商报,1938.9.4.

猜你喜欢

南洋
南洋爱国华侨三领袖的赤子情
弦歌不辍沐南洋 践履深耕弘国声——记南通籍印尼华侨教育家李春鸣
题蓝花楹
骑楼文化研究:跨境方言“五脚基”的起源及其语义演变
南洋空间的嬗变:新加坡华人庙宇的多元杂义性
一位富家千金的虐心孽情
猜字谜
浅论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的民间外交
史书上的“南洋”位置在哪里
火眼金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