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有效性

2020-12-07叶秀英

学生学习报 2020年16期
关键词:科学实验实践能力小学科学

叶秀英

【摘要】小学科学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实践思维能力,更好的理解科学知识并运用于实际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包括对科学观察能力,调查能力和科学实验中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等。本文将对科学实验课堂的教学过程进行探究分析,探索提高学生科学实验效果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科学实验;小学科学;实践能力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要求,在小学实验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科学实验课核心素养培育的内在要求,科学本身与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让学生以科学实验为纽带实现两者的结合。基于此,下文就精心设计小学阶段的科学实验与有效实施相应的课程研究课题进行了分析。

一、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探索意识

在日常的科学教学中,应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改变以往教师主导实验过程的情况,学生知识进行步骤和实验结论的记忆,由于缺乏具体操作的步骤,使学生缺少自主思考和探究,对于学生思维能力有着很大的限制,因此教师必须在实验过程中主动培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设计小学科学《植物的需求》时,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教师提出实验问题∶通过实验观察植物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器材准备∶粗细长短相同的萝卜条、两个分别盛放清水和盐水的烧杯。学生自主动手实验操作,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实验第一组观察清水中的萝卜。分早中晚三次记录萝卜的茎的特点。第二组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观察。从实验现象可知∶放盐水中的萝卜变软了而放清水中的变得比较坚硬一些。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水对于植物来说有什么样的作用?学生合作探究寻求答案。最后得出结论。教师总结∶水对于植物的形状具有维持作用,因为水的浓度不同,导致出现了失水和吸水的现象,所以才导致萝卜体现出不同的形状。又如,在上《电产生热》课时,老师设计了一个问题:安排学生经由一根铁丝,连接上一节电池两段的正负极,并触摸一下铁丝,然后,说一说究竟有何感受?虽然本实验效果不显著,但部分学生却出现很明显的效果——手很烫,他实际上投入了三节电池。尽管他的操作并不符合实验要求,但是却刚好因为不一致,而令其找出了强化电热效果的一类手段方法。此时,教师万不可直接否定学生,不然便会扼杀掉学生萌发的创新意识,相反,教师还要大加赞扬,并紧握此契机直接启迪,并唤起学生探究意识:“同学们,如果不增加电池,还存在哪些也可强化电热效果的办法呢?请你们自主设计并动手尝试一下”。通过这样的科学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还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更加强化了学生的协作意识与探究能力。

二、在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中提高应用能力

从教学手段来说,就是要结合多媒体设施,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具体得科学实验操作中,教师可以基于生活化方式导入新课,并充分融合实际理论和实践生活,令整个实验过程得以结合上生活情境。例如在进行小学科学《筷子“折了”》这一实验时,我们先准备生活中常见的道具,筷子、玻璃杯、水,再把筷子插进一个空杯子里,观察筷子的形状、粗细和角度是否有变化。然后在装水的杯子里把筷子由中心移到杯边,观察观察筷子在水中所呈现的状态。通过实验,学生很快便知晓了该现象就是光的折射造成的,也就是光经由一种介质向另一类不同介质中射入时,就会更改传播方向,进而便很容易地知晓了光的折射知识原理。同样,老师及时拓展启发学生在课下观察硬币、笔等物体在水中的形态。

三、注重小学科学实验的启发性教学

分层目标设计有利于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做出合理的安排,在对学生进行精准分层后,教师要明白分层的最终目的,分层不是规定学生的优劣程度的标准,而是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要求,通过分层使学生能够有效的完成学习任务,体验获取科学实验的乐趣,最终达到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做“探究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的有关实验时,首先准备实验材料并确认实验操作过程。教师设置不同程度的问题,如实验前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案,避免实验中淀粉对实验的影响;用碘液处理后,叶片见光处直接变蓝,而相应的遮光处则并不变蓝,说一说在光下绿叶会生成什么物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怎样维护生态圈的循环。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受到启发,在实验过程中也要进行启发性的引導使实验得以更加顺利地展开。可见,启发教学既培养了生的思维能力,又让学生逐步形成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分层施教,做到课堂实验弹性化

分层施教是分层教学的关键,教师必须把握学生个性与共性的辩证统一,既要有统一编排的进度。具体策略包括分层设问,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展开相应的个性化教学。例如在进行科学《常见的植物》实验时,实验的重点是区分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正确区分植物的种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把植物种类的总体知识结构描绘出来,使学生明白植物的种类,经过系统性的讲解之后,再进具体的实验操作,让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在实施实验中,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基于弹性化实验课,有效培养学生的适宜学习方式,为后续的学习夯实基础。

总之,教师在设计实验课的过程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培养的主要目标,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养成分析并正确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并锻炼其逻辑思维,令其在实践中学会更灵活地应用知识,从而对理论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知。

参考文献:

[1]任芬.浅谈小学科学课中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有效性[D].2021.

[2]张玲.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D].2021.

[3]曹菊菊.在科学实践中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策略[J].科技风,2021,(01):13-14.

猜你喜欢

科学实验实践能力小学科学
“天宫”上的科学实验
中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将于4月发射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