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该如何开展小学德育教育
2020-12-07赵士杜
赵士杜
【摘要】在这个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学生思想品德极易受到外界的干扰。特别对小学生而言,除了要注重提高学生文化知识,还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德育素养。在小学阶段,正值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以及价值观念的重要时期,教师有必要加强德育教育。本文基于立德树人背景,研究了如何开展小学德育教育。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阶段;德育教育
引言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目前已在教育界达成共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一教育理念第一次出现于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培养越来越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立德树人”又在十八大报告中被特别强调,并被放到了首要位置。由此可见,德育在教育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在教学思想和五育中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
一、小学德育教育的的重要性分析
(一)小学德育教育是教师班级管理的催化剂
当学生迈进校园开始学习后,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自己的班级中开展各项学习活动,班集体氛围的优劣,是影响学生成长和学习的直接因素。小学生活泼好动,这无疑加大了教师课堂管理的难度。一个先进的班集体,必然是友好、和谐、温馨以及团结的,班级管理离不开德育这一前提和基础,倘若缺少德育这一依托,学生与学生之间非常容易发生矛盾,这样不仅会严重影响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也带来不利影响。
(二)小学德育教育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指明灯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值可塑性最强的关键时期,通常拥有着良好的模仿能力和学习能力。如果教师可以牢牢把握住机会,抓住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以及道德情操的时机,发挥示范和榜样的作用,帮助学生借助于德育教育逐渐内化优秀的道德品质,对学生今后成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德育教育对于小学生思想建设中起着奠基性作用。
二、立德树人背景下开展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教师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榜样
在小学生看来,教师是所崇拜的偶像,所以其思想行为极其容易受到教师一言一行的影响。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言传身教,发挥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例如,在督促学生做课间操时,与监督的方式相比,教师可以一起参与进来,以身作则,这样往往会产生更理想的效果。如果有一天教师不在一旁监督学生,很多学生就会松懈,而如果教师与学生一起做课间操,会发挥自身的榜样引领作用,学生在日复一日的影响中逐渐形成自觉做操的习惯。再比如,当有学生在学习中犯错时,教师要力争做到以理服人,注意自己的语气和教导方法。因为小学生自控能力有限,还具备着强烈的自尊心,学习中不可避免会犯错,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可以采取先扬后抑的方式,让学生心悦诚服,对自己的错误形成深刻的认识,从内心深处接受教师的教导和建议。与此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多多倾听学生心声,争取第一时间发现学生问题,加强心理疏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为其送去更多的温暖。由此一来,通过长期的坚持与引导,能够使德育“种子”植根于学生内心。
(二)增强教师德育能力,化情感为纽带
教师德育能力的高低,是影响德育效果和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德育能力由诸多要素构成,包括教师的教育机智、语言表达能力等,主要指的是当学生对道德问题产生不解时,教师能够快速做出正确的解答。因此,教师的德育能力与小学生道德素养的高低息息相关。对于教师来说,要想提高自身的德育能力,需要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有效处理与解决,给予学生正确的建议,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洞察力和敏锐的眼光。
例如,当发现某一学生脸上或身体上有伤痕时,教师要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出现伤痕的原因,如果是与其他学生发生了不愉快,要了解出现矛盾的原因,不能盲目地指责或告知学生“打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下次不能再打架”这类话语。利用这样的警示话语,只能让学生知道自己做的不对,但是对于出错的地方、正确的做法是不清楚的。因此,教师应该先了解学生打架的原因,并将学生出错的地方详细告知给学生,为学生提建议今后应该如何做,明确是要选择道歉还是应该得到他人的道歉。同时,教师还要告知学生打架带来的不良影响,不仅不利于自己与他人友谊的良好发展,还使自己的身体遭受伤害。
(三)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德育教学效果
生活是学习的源泉,生活与德育教育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小学德育教育不仅要渗透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中,还需要落实到实践中。例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多样化的德育活动,采取情景教学法,借助于生活中發生的现象,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构建相应的生活情景,促使学生能够融入模拟情境获得真切感受,教师再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完成德育教育的目标。首先,可以组织激烈的辩论赛,如“老人摔倒了,到底要不要扶?”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完成资料的搜集整理,支撑自己的论点,由此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收获预期德育效果。其次,教师可以带学生走进养老院,为老人表演舞蹈、演唱歌曲,陪老人聊天,为老人送去温暖,增强学生使命感,并在今后的生活中懂得尊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他人。最后,教师要善于摆事实,为学生讲解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对其进行安全教育,防患未然。总而言之,借助于各种活动或者简单明了的语言,为学生进行摆事实、讲道理,是有效落实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结束语
综合而言,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重要奠基阶段,更是学生养成良好德育素养关键时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好小学阶段,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势必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因此,小学教师必须要重视德育教育,做到与时俱进,以身作则,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育能力,竭尽所能力争收获事半功倍的德育效果。
参考文献
[1]程伟.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德育教材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基础教育课程,2021(13):58-65.
[2]张黄婷.立德树人视域下主题班会的思考和实践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16):121-122.
[3]林丹,王静,白秋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政策分析:内容、特点与走向[J].教育科学研究,2021(02):5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