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如何预设小学数学课后作业

2020-12-07侯岭令

学生学习报 2020年16期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

侯岭令

【摘要】预设课后作业,主要目的是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一方面让教师可以全面掌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促使教师在数学的具体教学中,因人而异地设计教学内容;另一面也是学生了解自己的数学水平、反思自己的重要过程,是一种能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手段。但是,小学生课后作业的预设也存在一些问题,而新课改下,解决这类问题才能最大化地发挥课后作业预设效果,所以要研究怎样预设小学数学课后作业,则要先从这些问题的着手。

【关键词】小学数学;预设课后作业方法;新课改

引言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以此满足学生的综合发展需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还要在课后作业设计中考虑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这样才能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基础。

一、小学数学课后作业预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设课后作业追求数量,而非质量。

近些年来,小学生课后作业一直是教育新闻的热点话题,小学生赶作业、写作业到凌晨的情况层出不穷,尤其是即将面对小升初的六年级小学生,预设课后作业更多,许多六年级小学生不得不牺牲生活娱乐的时间完成大量的作业。数学作为小学中主要科目,其课后作业的数量也只多不少,这在较大的程度上直接造成学生写作业的“机械化”,忽视预设课后作业的主要目的,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发展,这种重视数量而非质量的课后作业的预设方法造成了学生学习的压力,不利于小学生心理发育。此外,这类重“量”轻“质”的方式,使得小学生的课后巩固知识的效果并不佳,而不少教育者尽管认识到这一问题之后,仍旧会奉行“题海”课后作业预设方式,甚至可能存在各个学科教师之间争相布置作业的情况,导致学生的课后作业量愈多。

(二)课后作业的辅导材料过多。

新时期的经济发展,也让小学生的教育条件更加完备,各类信息技术的迭代发展,让学生不再受限于学习材料的限制,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后作业练习中,可利用学习资源和途径增多,学生在写作业时可以轻而易举通过网络找出数学课后作业的答案过程,部分学生可能依仗这样的学习条件,在做作业时过度依赖这类的数学资源,甚至部分学生直接不思考,通过抄袭的手段完成作业。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可从三个的方面分析,一是小学生个人自主学习意识薄弱、自我约束能力差,在数学学习中存在一定“投机取巧”的心理,存在一定的学习惰性;二是前文提到的作业量大,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难以完成所有的数学作业,加上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不足,作业完成的速度慢,所以借鉴辅导材料;三是教师预设课后作业没有针对性,没有专门针对学生预设课后作业,让学生能直接借助辅助材料查到解题步骤和答案。

二、小学数学课后作业预设方法

(一)设置层次化的作业,提升预设课后作业的科学性。

小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上,必然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解题能力,尤其是高学段的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力,如运算能力、几何空间想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所以在进行学情的考核时,侧重于学生综合实力,即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运用能力的考核,但是由于小学生学习差异性,或多或少地会在教学中呈现一定层次差异,所以新课改下,为了针对差异性,教师预设课后作业的内容要体现层次性,要符合不同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布置作业,全面了解学生的学情,引导每位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提升,提升预设课后作业的科学性,体现课后作业预设的针对性,具体可以将作业的内容设置为三个环节,一是全体学生有能力完成的概念性的基础作业,二是大部分学生能完成的能力提升作业,最后一环节则是拓展练习作业,需要学生花费一定时间、积极探索的作业练习,以满足各个层次的学生练习。例如在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的课后作业预设中,结合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学生能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牢固地掌握有关圆柱和圆锥的面积、体积的公式及应用问题的计算,并从学生学习程度出发,设置层次化的课后作业,保证课后作业的质量而非数量。针对全体的学生,教师设置了一些基础的圆柱和圆锥侧面、底面、高、公式的填空和判断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时向自己的家人介绍什么是圆柱和圆锥。引导学生继续强化练习,设置一些复杂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面积的计算问题,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公式的运用能力,学生在完成基础作业之后,面对这一层次作业也会更加得心应手。最后教师可以预设一些拓展作业,设置一些难度较大的应用问题,让学生继续挑战完成,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而当学生完成层次化的内容后,也方便教师了解学生薄弱环节,展开针对性的训练。

(二)重视课后作业互评,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更为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预设课后作业时,也要贯穿这一理念,不仅仅是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也应该提升学生在课后练习中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针对课后作业设置互评环节,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教师除了自己批改學生的作业,也可以在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后,引导学生成立学习小组,以小组的形式互相批改作业,互相监督作业的完成度及正确率,促使学生能够互相纠正错误,找到最佳的解题方法,同时,学生在互评中可能会存在争议,这有利于小学生之间辨析思维培养,让学生在课后作业练习后能够不断反思和进步,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综合实力。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后作业设计上教师要特别注重作业的探究性、层次性和趣味性,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趣味,促使学生更好地投入作业中,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肖琪.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求知导刊,2020(3):17-18.

[2]张家胜.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环球慈善,2020(3):0033-0033.

[3]王艳.新课改下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C].2019年南国博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2019.

猜你喜欢

新课改小学数学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