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数学有效学习习惯培养研究

2020-12-07冉琼静

学生学习报 2020年16期
关键词:数学学习留守儿童农村小学

冉琼静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地区出现了留守儿童增多的情况。伴随着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上升,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成为了教师重点工作内容之一。数学作为逻辑性和关联性较强的学科之一,具有一定学习难度,因此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培养儿童学习习惯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主要探讨培养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有效学习习惯的策略,以期为今后的农村教育开展提供部分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数学学习

引言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人受益终身,它所影响的不仅是人的知识水平还有相关能力。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的土壤,周边环境的人群本身文化水平有限,对于儿童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情况缺少关心,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养成不良习惯,最终导致厌学的情况。因为,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如何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策略进行说明。

一、建立课后互助小组,培养课后复习习惯

由于农村环境的特殊情况,部分监护人的文化水平不足以对小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有效辅导和监督,因此可以采取学生互助学习的方式,建立互助小组,强化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以互相监督、互相帮助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长此以往,逐渐在分组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

当一天的知识学习完毕时,学生需要根据教师预留的作业进行知识整理以及复习,在复习的过程中梳理知识点、深化知识点的使用方法,巩固所学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在放学后让学生自行寻找合适的位置进行小组学习,在一起做作业的过程中,几个人可以互相比对自己的作业答案,围绕容易出现问题的习题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深化记忆印象的同时,增加交流,提升儿童的学习兴趣。

以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中第二课时《公顷和平方千米》为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由于认知的限制,难以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代表的面积单位的意义,因此如何帮助他们在生活中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意义成为本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之一。教师可以根据此种情况,布置探究性作业和讨论作业,引导学生在放学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了解并深化二者的概念,掌握公顷与平方千米之间的换算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合适类型的作业,例如判断题和填空题,让学生针对不同面积单位在具体情境上的应用进行选择,给予一个较为明确的讨论范围,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抽象化的知识具象化,方便其进行理解,在第二天上课之前对学生进行提问,提升他们对分组学习的重视程度,并在不断重复这一学习行为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布置预习提纲,培养课前准备习惯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提前熟悉学习内容,对其中的知识难点和重点进行整理,带着疑问进入到课堂中,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相关知识内容,根据预习情况提出问题[2]。

在培养课前预习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认识到,单纯通过教材内容让学生进行自主复习并不现实,课本内容作为文字,其中省略了较多推导过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给留守儿童布置预习提纲,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进行适当扩展,同时结合课外趣味知识进行适当补充,便于学生进行预习。教师还可以询问学生家庭情况,了解其智能设备普及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录制相关的微课视频,指导学生自己通过微课视频进行提前预习,降低预习难度的同时,也让整个预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使学生逐渐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以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课时《数学广角——鸡兔同笼》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题目中的生活情境,制作相应的动画短片,并以微课的形式发给学生,将知识内容以一种更为直观的方式呈现在他们的眼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相关知识的预习,在结合预习提纲进行深度学习,在不断的预习过程中国培养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

三、加强课堂互动,培养课堂听课习惯

数学学习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各个知识点之间相互关联,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十分注重学习的完整性,一旦出现中间环节的知识缺失,很容易导致后续的知识无法掌握,长此以往出现厌学、弃学的行为,排斥数学学习[3]。为避免这一类情况,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推动教学进度向前迈进。

以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中第六课时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例,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抽象理论和概念的理解能力较差,对于具象性的知识内容理解能力较强。结合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在学习过程中融入生活情境,将分数的知识与生活中切西瓜的情境结合在一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让他们能够联系自己的原始经验对学习内容进行理解。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不敢举手也不敢询问教师,教师可以运用互动式教学法,在课堂中积极进行提问。在提问时注意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和眼神变化,寻找一些不能很好的理解所学知识内容的学生回答问题,在双方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深化理解。通过长期坚持这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为其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必须从学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预习三个方面来进行,在培养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坚持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学生的周边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他们提供自我成长和提升的土壤,使农村留守兒童在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牵引下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徐素珍.学习圈:农村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19(06):93-96.

[2]张黄明.新课标下农村小学数学情景教学的有效创新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4):184-185.

[3]陈和平,王小兰.农村留守儿童小学数学自主性学习现况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05):187-188.

猜你喜欢

数学学习留守儿童农村小学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